阅读欣赏:《三国志》精选20句

古琴禪修 巫娜 - 天禪

《三国志》是记述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期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它记述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为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历来备受推崇,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而前四史被公认为是二十四史中成就最高的四部史书。由于具有巨大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三国志》不仅在史学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出处】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

【释义】成就大的事业并不难,难的是得到有才能的贤人;得到贤人并不难,难的是使用他们;使用他们并不难,难的是信任他们。

2. 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

【出处】《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释义】假如没有一个好开始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3.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释义】立志行万里的人,不会中途止步;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不会对小事耿耿于怀而贻误大事。

4.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

【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释义】沧海因为百川汇流而变得更为广阔,君子因为博学多识而心志变得更为广大。

5.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释义】要想成就大事业,必然要以人为根本。

6. 集众思,广忠益。

【出处】《三国志·蜀书·董和传》。

【释义】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地吸取有益的建议。

7. 动则三思,虑而后行。

【出处】《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释义】行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以后再行动。

8.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出处】《三国志·魏书·卫昶传》

【释义】御寒什么都比不上毛皮衣,止息诽谤什么都比不上自我修养。

9.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出处】《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释义】读书读得遍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10.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释义】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

1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释义】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12.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出处】《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释义】希望用微薄的尘雾补益山海,用微弱的烛光为日月增辉。

13. 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出处】《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释义】 清查府库的物品,依据收入的多少来制定支出的限额。

14. 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

【出处】《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释义】假如能得到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一定推举他;假如他不是人才,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不授予。

15.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出处】《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释义】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16. 要言不烦也。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

【释义】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后来人们用此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啰嗦。

17.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释义】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的,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18.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释义】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与《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此句有劝诫意义。)

19. 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出处】《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释义】等到没入水中才呼叫船只营救,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毫无预见,毫无准备,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找解决方法,自然来不及。这两句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20.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韶传》

【释义】岁月不停留,时光似流水。此句感叹光阴似箭。

来源:京博国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