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帕吉访谈:没有问题,没有答案(上)

帕帕吉和亨纳·瑞特(右)

本访谈收录于《帕帕吉访谈》中

帕帕吉访谈:没有问题,没有答案(上)

Papaji Interviews: No Questions, No Answers

作者:亨纳·瑞特(Henner Ritter)

1993年 于勒克瑙

中译: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亨纳:我想问您,超越了“了悟真我”和觉醒的是什么?

帕帕吉:就“了悟真我”而言,既没有你,也没有我,没有提问者,也没有人被提问。无问题可问。当你超越了,超越了这个展现之时,你还要问什么呢?当你觉悟了真相,当你 “超越”了,你还能问什么,对谁提问呢?

亨纳:没有问题了。

帕帕吉:好的。现在这个时刻,要让问题从“没有问题”的状态中浮现出来。你还做不到,还是要提题的,因为这是个采访,“没有问题”可不行。

亨纳:人类正在急切地寻找克服全球危机的解决办法。

帕帕吉: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人”必须变成“仁”①。要是能做到这点,就不会有什么困境了。所有其他的方法都失败了,因为他们不仁——缺失了仁爱。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仁爱之人呢?

① 此处帕帕吉玩了个文字游戏,把英文“人类”(man-kind)反转,变成了“善人”(kind-man)。中译也借用“人”和“仁”谐音,来表现这一文字游戏。

东方,特别是印度,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未显现的本然和无限的觉性。表象上显得腐朽和物质化的世界,是它要超越的。而觉性,是这个世界的源头和本质。你在这个所谓的物质世界中见到的一切,都是从觉性之中产生和出现的。所以,我们必须从这个根本的觉性入手,了解到无论这个纯净无瑕的觉性中产生了什么,除了是觉性本身外,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东西。就像大海那样:无论海洋中出现何种形态——波浪、气泡、漩涡或者泡沫,组成每种表现形式的基本物质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不同形态的水。同理可知,一切从觉性中产生的东西,一定也只能是觉性本身。

我们始终要牢记,我们就是觉性,我们必须带着这样的信念和了知,把这出戏演下去——所有这些名字都只是觉性的不同形相而已。一旦我们明白了一切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不会再有冲突了。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只注意外在的名字和形相,就会与彼此无休止地争论下去。

时间和空间从觉性中升起。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在你沉睡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时间的流逝也一无所知。睡眠中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觉知,而一旦你醒过来,马上就有了时间和空间。这种分别就造就了东、西、南、北之间的差异。不要忘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只有觉性,在觉性中根本没有空间的划分。它是一尘不染、纯净无瑕的,它不能被划分为任何区域。要坚定在这一见地中,继续生活下去。

用黄金制成的不同形状的饰品,譬如戒指或手镯,永远不会失去它们的根本属性——黄金。不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同理,觉性无论以何种形相存在,都只是觉性而已。当你看着一枚戒指时,你看不到金子,你只看到了那个外形而把它称之为戒指、手镯、项链或金表。当你给任何纯金制品赋予名相之后,黄金的属性就被忽略了。但无论形相如何,其基本的共同属性仍旧是纯金。

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产生各种误解和冲突,是因为我们只着眼于“金饰”的外在名相,却忽略了黄金——作为构成这一切的共同基底的觉性。金子可以被熔化,重铸成各种样式,但它的根本属性——“金性”却丝毫没有改变过。同样的,尽管觉性看似在不断地改变它的形态,但它的真实本性恒常不变。金子始终作为金子存在,即使它没有被打造成饰品。同理,当觉性中没有出现任何形相时,觉性依旧是觉性。对觉性而言,形相在或不在都无关紧要,它始终是觉性不变。

亨纳:西方强调的是变化,而把对“永恒”的解释权留给了教皇和伪君子们。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世界肆意掠夺到自掘坟墓的地步。我们应该如何为东西方文化的有益融合尽一份力呢?是否还有希望?您的愿景是什么?

帕帕吉:依我看来,我们从来都没有分裂过。恰恰相反,我们是完全融合为一体的。你如何证明我们是分裂的?只能靠关注名字和形相,这些并非你真实本性的东西。觉性是无法被分割或“分裂”的。如果你看到或感觉到分裂,就朝内看吧。转向内在,找到那个从未分裂过,在所有物质形相的生灭之前及之后都永恒不变的实相。创造和毁灭仅仅是觉性之海中起伏的现象而已。正如海洋不受海面上升起和消失的波浪影响,各种具有名字和形相的事物也会在觉性中出现,并最终被毁灭。而作为基底的觉性则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

诸如“存在着分裂”或“我与觉性是分离的”此类的概念都是错误的。它们源自于无明。当你看透这些概念,当你领悟到它们的虚幻不实,它们就会烟消云散。无明没有开始,但它却可以也确实能够被终结。如果你将一根绳子误认为是一条蛇,你可以说,蛇没有开始,因为它从来没有出生过。它看似存在,但它并没有真正的存在过。尽管它没有开始,但它可以也确实有了结之时。一旦你意识到它只是一条绳子,它就消失了。同样,当你直接了悟到“我是觉性”时,分裂的概念就会消失。那种认为有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之类的错误观念也随之消失了。

亨纳:当某人忆起并了悟到不可言说的真理和一体本性之后,他也就明白这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帕帕吉:想像有一个圆,你正绕着它的圆周旅行。无论你从哪个地方开始你的旅程,那个地方都是你的起点。但是,一旦你开始移动,就停不下来了——你总是在绕圈圈。如果你想摆脱这种无休止的循环,你就得明白圆是有中心的,你必须待在圆心,而不是在圆周上。

这个中心是什么?它是居住在一切众生真心之中的实相。它是觉性,它是真理和爱。所有人,如果他们想终结无休无止的轮回,不再一刻不停地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那就必须了解这个中心。在那个中心,没有这点那点的存在,所以,也没有移动。当你抵达那个中心时,一切对你来说都结束了。在那个中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因为在那里,所有的方向、所有的区别和所有的移动都停止了。鲜少有人知道这个中心在哪里,也鲜少有人知道如何安住其中。

有一次,卡比尔——一位生活在十六世纪的觉悟者——他看到妻子正手推着石磨研磨麦粒。他注意到所有的麦粒先是被倒入石磨中间的一个洞里,然后他观察着这些麦粒是如何被碾碎并磨成面粉的。看着看着,他哭了起来。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非常有慈悲心,以至于不忍心看到麦粒被碾碎。我在这次采访的一开始就提到,“人”必须成为 “仁”,像卡比尔那样的仁者,因为他与觉性融为了一体,知道觉性是万物的共同基底,所以他对所有的生命,甚至是麦粒,都能感同身受。

他的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哭?”他回答说:“我不忍心看到这些麦粒都被倒入了磨里碾碎。”

他的妻子也是一位觉悟者,她把石磨的上层磨盘拿了下来,说:“瞧!这里有几颗麦粒没有被碾碎。我无法碾碎它们,因为它们离轴心很近,贴着中心。”

在这个世界上,能免于被压碎的,是那些贴近中心的人,他们贴着自己本然存在的真心。如果你远离了这个中心,你就会被碾碎。大多数人都远离这个中心,仅凭这一点,他们就会受苦。最好是贴近轴心,安住其中,纹丝不动。如果你呆在这个地方,世界将绕着你转,而你不会被它碾为尘泥。假如你在那个中心休歇,世界将无法以任何方式影响你或扰动到你。

亨纳:要怎样利用“了悟真我”在世间和在身体上发挥其功用呢?

帕帕吉:了悟真我以后,你会明白,是真我本身,而并非自我,在执行着所有的行为。是同一个真我在驱动着所有人的行动。当你了悟真我后,你将完全信任它,也完全信赖它经由你执行的种种作为。

了悟真我是最有价值的成就。如果你想帮助世界,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在那种状态下,真我会将它的计划向你展露无遗。觉悟后,你自己不会决定“我要去帮助世界”或者“现在,通过我的行动,我可以造福人类”。觉悟后,如果真我需要用到你,它就会用。

要让真我以这种方式使用你,你必须向它臣服,你要对它忠心耿耿,你要对它百依百顺。如果你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你和真我是一体的。知道这一点后,你就会明白你的身体所做的任何行为,都只是真我在做。在那种状态下,你,作为个人,不需要负责任。在这种状态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因为真我永远不会犯错。它甚至没有去判断行为是好还是坏的能力。

以最大的虔诚,臣服于真我吧,并保持安静。这就是你所需要做的一切。如果你成功了,你会立刻发现,在你自己的内在深处,有一股能量之火,会给你力量。它将渗入你的神经系统,它给予你的力量比你仅从自身获得的力量要强千百倍。在这种臣服的状态下,如果你允许这种能量通过你运作,你将明白没有一个“你”在工作。身体会工作,但你将知道你不是身体。某种其他的能量,某种永恒的力量,会通过你的肢体来运作。

即使是现在,在这种臣服还没有发生之前,也是同样的力量,正通过你的身体在工作,但你的自我却把功劳据为己有,说“是我在工作”。消除这种感觉吧,那么觉得自己在做某事的想法就不会再产生了。

想像你正拿着一张纸。当“我拿着这张纸”的想法消失之后,以一直以来你所理解的方式来“拿着”这张纸,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那么,拿着这张纸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力量使得纸张恰好停留在手指之间——回到这股力量上。手指是从哪里得到的力量来握住那张纸的呢?又是从哪里来的智慧,能使手指以那种特殊的方式拿住纸张?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所想的一切,都在给我们上课。如果我们能与这股潜在的力量合为一体,而不把它当成是“自己的”,就能学到这一课。每时每刻,这股力量都在给我们上课。觉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刻。一旦你明白了这股力量的种种展现所要教给你的道理时,那个瞬间,觉悟就会发生。

那股力量从我们之内升起。智慧也是从同一个源头升起的。不要用诸如“我应该这样做”或“我不应该这样做”这样的想法来遮蔽你对它的觉知。

亨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与宇宙中的所有众生和平友爱地相处。不仅要与人类,还要与动物、植物和岩石和平共处。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帕帕吉:当你探究两者的中心时,你会发现这中心是一样的。

亨纳:佛教提倡菩萨道以培养种种美德:布施、忍辱、持戒、智慧等等。

帕帕吉:当你了悟到真理的时候,这些美德就会自动随之而来。菩萨们修行是为了培养它们,但我认为这些美德是无法被培养的。美德会因认识到真理而自发展现。然后,这些美德会一直协助你,那时候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是智慧的、具德的。

每一个觉悟者,都自动具有了菩萨的慈悲心。菩萨指的是等到其他众生觉悟之后,他才解脱的慈悲者。为了给别人带来幸福与平静,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这种程度的慈悲心。你自己都没有智慧,如何去帮助别人呢?我相信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佛和菩萨没有区别,做佛的人也要做菩萨。佛陀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帮助别人。在他临终之时,有一个可怜人出现在他面前,他的弟子阿难说:“师父快要入灭了,你不能见他。”但佛陀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请他来到身边。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佛陀向他说法,给了他大爱,然后就入灭了。这个人在佛陀生命的最后时刻开悟了。阿难是第一个从佛陀那里得到证悟的弟子,而这个人是最后一个。

亨纳:有一些人声称,应该修习克里亚瑜伽②(kriya yoga),以修炼出一具不朽的躯体,像巴巴吉(Babaji)或罗摩林伽③(Ramalingar)那样,然后一个人就可以永生,以帮助其他人类。

② 注重清洁、净化身心的一系列修行方法。

③ 此处可能是指印度泰米尔圣人Ramalingar(1823-1874),他在1873年给了众人最后的开示,指出“各种力量的源头超越了我们,是它在驱动我们”,1874年1月,他进入自己的陋室之后,关上了门,叮嘱弟子们不要打开,并告诉他们,打开之时将找不到他。此事引发了许多谣言,于是5月时政府强行命人打开房门,果然毫无人影。信众们认为他已经融入了究竟本性、永恒不灭。

帕帕吉:我不认为这些练习会有效,甚至对他们自己本人,也没什么帮助。在你没有了悟到真理之前,任何练习都不会有效。了悟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你在自己没有认识到真理的情况下就去教别人,做这些瑜伽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亨纳:一个人是否应该像奥罗宾多④(Aurobindo)所坚持的那样,追求人类的超精神转化(Supramental transformation),从而把人类带入到下一个超人类(superhuman)的进化阶段?

④ 奥罗宾多(Sri Aurobindo,1872-1950),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于1905年-1912年带领北印度地区从事争取殖民自治的运动。之后,转而研究哲学、神秘主义及瑜伽。

帕帕吉:到目前为止,这也没有发生。没有任何结果。你可以去庞迪切里⑤(Pondicherry,印度的一个城市)亲自看一看。

⑤ 是印度南部的中央直辖区(Union Territory)Puducherry的首府。

亨纳:我去过那里。

帕帕吉: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样的变革?

亨纳:他们还在追求。

帕帕吉:还有追求,是的。这种追求是一出头脑的把戏。“追求”和头脑,这两者没有区别。在这里,我不要求大家向往或追求任何东西。我要人们在这一瞬间就放下头脑,而不是长时间的修行之后才放下。我说的是:“保持安静,什么都不要想。把你的心导向它的本源,觉性,你马上就会觉悟。”当心面对它的源头时,就会即刻开悟。所以,这个只需要把心转向它源头的建议,难道不是很合理吗?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