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三分钟帮你掌握尿液结晶,值得收藏!
尿结晶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尿沉渣中的无机沉渣物主要为结晶体,多来自食物和盐类代谢的结果。
正常人尿沉渣中的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最为常见,一般临床意义不大。而有些结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什么是结晶尿
结晶尿(crystalluria)指盐类结晶从尿中析出并产生沉淀的现象。正常尿液中含有许多晶体物质和非晶体物质,这些物质可因尿液酸碱度、温度改变,代谢紊乱或缺乏抑制晶体沉淀的物质而发生沉淀,形成尿结晶。
引起各种结晶尿的原因有哪些?
各种原因引起了机体失水,包括饮水量过少,可以使尿液浓缩而产生结晶尿。
外周环境温度低下时,如冬季容易形成结晶尿,这是因为当温度下降时,这些盐类结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随之下降而导致结晶体析出。
尿液酸碱度改变,偏酸或偏碱也容易使结晶体析出。酸性尿时尿酸易形成结晶,碱性尿时磷酸镁胺易形成结晶。
尿酸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晶,可见于正常人。但如经常大量地出现,并伴有镜下血尿,则应怀疑有结石的可能。
草酸钙结晶
见于高草酸尿症及草酸钙肾结石患者。
磷酸镁胺结晶
主要见于尿路感染,特别是分解尿素的细菌感染及感染性肾结石。
尿酸结晶
往往提示有尿酸结石或尿酸代谢紊乱。
亮氨酸、酪氨酸结晶
患者尿液中出现此结晶提示预后不良,见于严重的肝病,组织大量坏死性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常可以同时出现。
提示肝脏有自溶性变化,如急性黄色肝萎缩。
胆红素结晶
此结晶可呈细针状(可成束分布)、颗粒状、菱形片状、圆片状、立方体样,有时可附着于白细胞或上皮细胞表面,由于氧化作用有时可呈非结晶体的色素颗粒状。胆红素结晶颜色从黄褐色到红褐色,因其具有明显的颜色,如果在尿液中出现,会将其它有形成分染上颜色。尿中出现此结晶,见于各种黄疸患者,患者血清胆红素会有明显升高。
胱氨酸结晶
胱氨酸结晶是蛋白质分解而来的产物。形态比较一致,均为无色六边形薄片样结晶,边长可不等长,边缘清晰,折光性强,可上下重叠排列,也可单独出现。正常尿液中少见。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胆固醇结晶
为宽形扁平的板状,多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类似于相互层叠摆放的破碎玻璃样;无色透明,或被染上淡绿淡绿到黄色;多浮于尿液表面。尿胆固醇结晶可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偶见于脓尿患者。
含铁血黄素
为黄色的小颗粒状,存在细胞内,可用亚铁氰化钾染色进行鉴别。它的出现是血管内溶血的指征。
药物性结晶
主要是磺胺类结晶,服用磺胺类药物的病人,须经常检查尿沉渣,在服药后饮水较少情况下和尿液偏酸的环境下,易析出结晶。如尿液中大量出现磺胺类药物结晶,表示在输尿管、肾盂等到处形成了此类物质的沉淀,有阻塞尿路的危险,可导致血尿或无尿、引起肾脏损伤。若尿液中检出此类药物结晶与药物过量使用有关,应及时报告。除磺胺类结晶以外还有放射造影剂、解热镇痛药物等。
出现结晶尿应该怎么办呢?
尿液中常有结晶容易诱发结石,故常有结晶尿者应多饮水,多吃蔬菜,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如尿液经常偏于酸性(pH<5.0),常出现酸性结晶尿,可服用小苏打纠正。如尿液经常偏碱(pH<7.0),常出现碱性结晶尿,可服用维生素C(抗坏血酸)纠正。
生理性结晶与患者体质、饮食习惯以及遗传有关,一般无临床意义。但是如果在患者尿液中长期大量存在,也不容忽视,尿结晶是尿液浓缩的表现,很容易诱发结石。应该根据结晶性质对症治疗。需要进一步做结晶性质鉴别和肝肾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