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求职择业3大常见错误操作

前两天看到“CDC疾控人”一篇题为《疾控人如何正确、快速、偶尔地躺平?》,很自然的就笑出了声。果然是职场人,你看,这些道理靠自己琢磨,可能要好久,甚至是犯了很多错误才能理出个头绪来;有人总结一下,瞬间了然于胸,哪里还需要自己去碰壁、撞南墙?
所以今天,就来聊一聊求职择业过程中毕业生的3大常见错误操作,以及解决办法。
        第1个常见错误,自我认识不清晰。

之前有位师弟拿了好几个offer,左右摇摆,难以抉择——收入高的不够稳定、稳定的平台比较差、平台好的竞争压力很大、没什么压力的收入又不满意。这些指标难道都是同等重要的吗?当然不是!其实求职择业和找对象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如果没有弄明白自己的需求(我想要的)和客观条件(我能给的),那么最后找到的工作大概率和预期不符,即便做了,最后也是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自我认识不清晰,找工作就会变成找普世价值里的好工作,而不是找一个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工作。当我们把重点放在“我”时,这个选择就容易很多。比如同学A,他最在乎的是工作能否提升个人价值并带来收益,所以他优先考虑500强公司;压力?那是成长的动力!同学B,她喜欢科研并期望更弹性的工作时间,那么留在高校,哪怕3年博士后+6年非升即走,她也想试一试。同学C,不愿意承受太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不想远离科研,浪费自己所学,最终选择了有编制的省级研究所。
一直读书的孩子,相比在社会上锤炼已久的娃,在“听”和“做”这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想”和“问”方面就差很多。假如真的想不明白,怎么办?这里推荐一个知识点——冰山模型。它把我们每个人的素质都分为“冰山上面”人人可见的部分,和“冰山下面”比较隐匿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它来梳理。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自我观察一下,按照冰山模型把那些用来比较的指标进行排序,也许就有答案了。题外话,有很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和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可惜大学里都不曾涉猎。所以,读书适当杂一点,常常会有惊喜。
图源pexels
        第2个常见错误,缺乏长远规划,以致慌不择路。

很多人毕业的时候,看别人都有offer了自己没有,就会很慌。亦或者,硕博过的不是很开心,就想赶快逃离这个环境。以为找到工作就是终极目标,但其实,第一份工作,才是我们人生的开始。
第一份工作,它几乎决定了我们未来奋斗的行业、生活的城市、相处的朋友圈。所以在求职择业的时候,我们要非常慎重,确定这个工作所伴随的生活状态、环境、圈子,就是自己想要的。千万不要认为工作可以随时换,先把自己“卖了”再说。同学D,因为导师非常强势且喜欢贬低学生,毕业时,往外躲了1600多公里。很遗憾,互联网时代,躲这么远不仅没有躲开,还因为选择工作时太过随便而跳入了另一个坑。
另外别忘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还有很多隐藏福利,比如落户补贴、人才补贴、购房优先政策、启动经费等,千万别浪费了。入职容易,离职难,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服务够合同约定时间离职,可能需要交“分手费”。即便像博士后这样无编制的短期工作,中途退站,都可能会被要求退工资!
至于怎么做长远规划,一位职业经理人是这么说的:“多问,问这个领域的前辈;多学,学习相关的方法论并在实践中检验、总结、修正;等待,一个合适的机遇或者一位生命中的贵人(可遇不可求)”。

图源pexels

        第3个常见错误,轻信他人,羞于提问。

学生时代,人际关系都是非常简单的,最大的利益纠葛,也就是奖学金和几个小荣誉。求职择业,我们面对的是头脑反应极快、画饼能力极高、讲话套路极深、领导着几百几千人的大boss以及hr。前段时间广东某大学招聘博士,面签的时候说有编制,入职的时候,又没了!【自行百度】
其实,作为求职者,如果你认真阅读了官方的招聘通知,仔细揣摩一下字里行间的意思,就不太会跳这个坑。ps:跳坑的同学除了轻信以外,也有点缺乏常识。现在除了内陆部分地区和普通高校确实需要留住人才以外,各地都在去化编制,高校推行“企业化管理”、“非升即走”,沿海省份更不用说。
白纸黑字的东西还可以当真,口头说说的,听一耳朵就好。俗话说,不会画饼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当然是我瞎编的)。不说点什么,让你心潮澎湃,一腔热血,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领导。就好比说让你管理出生队列项目,这个项目是什么?样本量多大?失访率多少?目前为止发了多少文章?网上一查就有了。具体负责哪方面?问清楚。
有的同学,脸皮太薄。面试的时候什么都不好意思问,入职后发现:咦?怎么我同门在**单位一个月公积金能是我的十多倍(不夸张)?怎么别人有启动经费我没有?怎么单位有员工宿舍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好的科研岗干成了科研助理?虽然入职以后,求职者变成了势力较弱的乙方;但在求职阶段,双方都是平等的。一份工作,可能要干三十多年,30年*50周/年*5天/周*8小时/天,可比陪家人的时间多多了!不值得问清楚吗?
完全不必担心问问题会显得自己不够大气,太过于“事儿妈”。牢记,工作的本质是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和劳动能力帮助用人方解决问题并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不问清楚就把自己卖了,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图源Pexels

前面提到工作可以换,但是不能随便换,这里再啰嗦两句“跳槽”的问题。在同一个领域内,从较低的位置不断跳槽到更高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职位,也可以是平台),我们姑且称之为纵向跳槽。从一个领域跳到另一个领域,除了部分核心技能可迁移以外,之前的人脉、资源、基础基本都无法迁移,我们称之为横向跳槽。纵向跳槽类似盖摩天大楼,越盖越高,视野越来越好;横向跳槽类似盖回迁房,规模越大看着越闹心。中有苏东坡,西有达芬奇,人家规模是很大,但是个个都是摩天大楼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