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杂记(十三):在最后一个节气,等待春天
今日大寒,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就是立春,冬去了,春就来了。
看看预报,气温并不低,不像前几天,冰天雪地,冻手冻脚。早晨出门时,地上湿漉漉的,下了一场小雨似的。有人说,那是地上的霜化了。一弯新月,已经偏西,在渐亮的天光里,淡淡的。
亮码,刷卡,测体温,进门时的一系列要求已经熟悉。疫情紧张,学校的防控也严格,有时总会想起那些封闭学习的日子。口罩捂住了脸,眼镜雾蒙蒙的,一路走,一路不停地擦,诸多不便,干脆摘下来,拿在手里。有学生在路边问好,看不清他们的脸,点点头答应着。
今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
离开考还有一段时间,早读照常。教室的门闭着,窗户开了一条缝,读书声在走廊里也能听得清晰。有人说,考前的学习效率最高,应该是有道理的。记得自己以前考试时,也会在考前把能想到的东西再理一遍,说不定还会正好看到考试题,那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不过,这样的偶然太少,还是平时学扎实了好。
有人看到我,紧着把积攒的问题提了出来,我也一一作了解答。看到学生满意的表情,我也高兴。不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考场,我刚工作时,我的老师就这样对我说。又想到几个平时马虎的人,走到他们身边,俯下身子,悄悄地嘱咐了几句,也鼓励了几句。再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就站在教室的一边,静静地看他们认真学习的样子。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腊月初八,传统的腊八节。乡里的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开始忙“年”了,而对于这些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个“年”过得会比以前要紧张得多。看看后黑板左上角的倒计时,那个一天天变小的数字,像是一种无形的催促和提醒,一场大考不远了。
以前腊八,家里人总会熬腊八粥,熬粥的米也不见得正好就是八种,往往是家里有的,就尽量往里放,再加上红枣,小火,慢慢地熬,粥的香甜味道,要在屋子里停留好几天。那样的情景让人怀念,每次想起来,心里总是暖的。
这样的节日,很多人并不在意,可这些被淡忘了的节日,正是我们的文化里最丰富、最有情的。不知在这些学生的心里,除了紧张的考试,是否也知道这些。等以后有时间,和他们聊聊也好。
下午考完,天已经黑了,校园里的灯光,拉长了路边法桐树的影子,或浓或淡,或疏或密,一幅随意的水墨画。大家匆匆忙忙地奔向餐厅,考了一天,累了,也饿了,没有人注意到路上的影子。
晚饭在学校的餐厅吃的,喝了一碗大米粥,权当是腊八粥了。
打开手机,习惯性地看看每天的新闻,还有朋友圈的内容。每天关心疫情的变化,那些慢慢减少的数字,是希望在一天天增强。
朋友圈里,看到一些别样的提醒:“不要使劲买鸡蛋,不是因为疫情鸡蛋断了,是大家储备太多,鸡下不过来。给鸡点时间,鸡也不容易的。”想起前几天还有人在感叹鸡蛋涨价,想去多买点,不禁笑了。生活里的幽默,诙谐而又温暖。
再过两天,期末考试就结束了,考完试,旧的一页翻过,新的学习又要开始了。年节临近,也得给他们准备点“年货”,学生的年货,总是丰富多彩的,不知他们又会怎样想。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大寒遇上腊八又遇上期末考,所有的一切都在见证着每一个人的努力,这一年,大家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未来的日子会更加美好,在最后一个节气,我们一起在奋斗中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