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古建筑——名人墓葬

摘自《重修常昭合志》《常熟市志》《虞山林场志》《虞山镇志》

配图:常熟记忆

一、商周时期墓葬

1、巫咸墓

相传位于虞山西北岭的青龙岗,是常熟最早的名人墓葬。于2000年6月14日,常熟、苏州博物馆考古队在虞山调查石室土墩时重新发现。巫咸,公元前14世纪左右吴人,为商王太戊贤相。更是最早揭开常熟古代灿烂历史文化篇章的第一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记》对巫咸则有详细记述。中国第一部方志、汉代的《越绝书》载∶“虞山,巫咸所居。”唐代著名训诂学家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曰∶“巫咸,殷贤臣也……。巫咸及子贤冢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虞山上。”清代苏州方志学者徐嵩、张大纯《百城烟水·常熟》曰∶“商相巫咸与其子贤尝居之,后葬于此。”邑志载,南宋宁宗庆元年间有山民在虞山青龙岗掘土得一块前代所立,上书“商相巫咸冢”五字的隶书古碑。因此古碑未存实物,仅载邑志,故巫咸墓是否在常熟虞山一直悬而未决,“巫相岗”三个石刻擘窠大字的发现,以实物证实宋代时尚存的巫咸墓确在虞山。也证实上述史料所载的可信性。

2、仲雍墓

位于常熟北门内虞山东南麓。仲雍又名虞仲,商末周太王次子。仲雍与兄泰伯乃让国避位,借采药为名奔至今无锡、苏州一带,自立为“勾吴”。太伯为君长,死后由仲雍继位。其墓负山而建,气势雄贯。南朝梁简文帝《招真治碑》中载有“远望仲雍而高坟萧瑟,傍临齐女则哀垅苍茫”之句。迄元末明初,已趋荒芜。明成化间,裔孙浙江参政周木奉旨重修,以后屡有修葺。仲雍墓坐西朝东,与言子墓毗邻,封土直径4.5米,高约2米。冢后现存明崇祯间苏松巡按御史路振飞等立“商逸民虞仲周公墓”等碑三通,外设罗城及拜台。墓道石级沿山势向下曲折伸展,全长约400米。道上依次架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五年、十年所建“敕建先贤仲雍墓门”、“南国友恭”、“先贤虞仲墓”等四柱3间冲天式石坊3座。坊额上分镌江南督学曹秀先、江苏储粮道胡文伯、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学正李因培、布政使苏尔清等人建坊题名。在第二、三道坊柱上分镌“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和“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楹联各一副,在第二道坊后并有仲雍飨堂——清权祠。仲雍墓于1956年10月和1982年3月两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周章墓

位于虞山东岭言子墓后侧。周章,仲雍曾孙。据《史记》等载,周武王克商,大封宗族,寻泰伯、仲雍之后,得周章。时周章已在吴国继位,遂封为吴君。其殁后葬于虞山。唐陆广微《吴地记》载∶“常熟县北二里有海隅山,仲雍、周章并葬东岭上。”今存其墓始建年月无考。坐西面东,历史上屡修,新中国建立后1984年重修缮。墓冢外设罗城、拜台及墓门等,墓道石级长18.5米。冢后竖清乾隆二十九年裔孙周士烈、周祖烈等修墓所立“古吴王周章陵墓”碑一通。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4、齐女墓

在虞山东岭辛峰亭台基下。据史料载,春秋末年,齐景公因慑于吴国强大武力,与吴联姻,忍痛将爱女嫁给吴王阖闾长子波。齐女嫁到吴国后终日忧伤成疾,不久便殁。临终前请求葬于虞山之巅,以望齐国,吴王如其愿,送葬虞山。后人将所葬处称为齐女墓。唐陆广微《吴地记》载∶“(齐女)后葬海隅山东南岭,与仲雍、周章等坟相近。”明万历姚宗仪《常熟县私志》曰∶“马婆墩,或云即齐女墓,在乾元宫前,前旧建望湖亭,改建达观亭”。但在清代至民国间,也有将虞山最高峰“望海墩”认作齐女所葬处者。民国常熟整理名胜机构曾拟在“望海墩”上立齐女墓碑,后因邑中学者金鹤冲等人竭力反对而作罢。已刻就之碑石,遂弃之拂水岩长寿桥下,今尚在。近年新编《常熟市志》,则以两说并存。

5、言子墓

位于常熟北门内虞山东南麓,与仲雍墓相邻,墓地范围较大,依山而筑,气势雄伟,始建年代已失考。言子,名偃(公元前506~前443年),字子游,春秋时吴人。孔子高弟子,在孔门以文学称著,学成返里,道启东南,被后世尊为“南方夫子”。唐开元八年(720年),名列十哲陪祀孔庙,二十七年追封吴侯,迄宋、元、明、清,封号累世不绝。据言氏谱牒记载,西汉武帝时,十七世裔孙言成大始修祖墓,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常熟县令王爚明令对墓道保护,其后代屡有修葺。现存墓上设施系明清重建。自北门大街往上依次有清乾隆间设“言子墓道”、“道启东南”、“南方夫子”冲天式石坊3座。头道坊柱上镌“旧庐墨井文孙守,高垅虞峰古树森”楹联一副。坊后有“影娥池”和“文学桥”,半山墓道中有重檐歇山顶石亭一座,悬摹勒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御书“文开吴会”石匾。两侧各有一石亭,内置谕祭碑。墓冢在第三道石坊后围墙内,封土直径4.1米、高1.3米,冢后有明崇祯间巡按御史路振飞及清光绪时所立“先贤子游言公墓”碑两通。外设罗城、拜台及围墙。墓道直抵山脚,长达142米。墓周围尚有“龙头石”、“言子飨堂”、“墨池”、“石墨”、“先贤吴公修建祠墓记略”、“重修先贤言子林墓记”石刻等古迹。1956年10月及1982年3月两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唐宋元时期墓葬

1、陆器墓

在虞山东南麓石梅之南今石梅园中。据邑志载∶陆器,字祖容,常熟河阳山人(今属张家港市),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大魁天下,成为常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清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载∶“状元陆器墓在石梅南。”民国徐兆玮《虹隐日记》曰,民国18年(1929年),海虞市行政局曾调查陆器墓址,考证墓地在原翁氏世恩祠侧。并由县古物保管会呈请内政部及江苏省政府获准勒石保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7年8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等级为三级。惜不久地貌改变,失去原有标志,今难以确认其位置。

2、羊氏夫人墓

位于城北菜园村西侧原市无线电二厂内。1991年4月19日,民工在该厂基建工地挖出陶俑三件及模印莲花纹梯形、长条形砖一批,经市博物馆鉴定系一处唐代墓葬。该墓距地表深1.3米,通长2.8米,墓制上宽下窄呈长方形,系券顶单穴砖室墓。券顶因受地表压力已大部塌陷,室内充满淤泥和乱砖。经清理,发现陶俑三件,砖制墓志一方,玉璧形足青瓷碗一件。所出土的6件陶俑高度在20—22厘米间,5件为生肖俑,1件武士俑。据墓志记载,墓主羊氏夫人卒于唐大中十四年(860),以咸通四年(863)葬于此处。这一发现对研究唐代常熟县城的方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此墓亦为建国后镇辖区内唯一经正式发掘清理的唐代墓葬。

3、四高僧墓

在虞山北麓兴福寺东,寺路街南侧。系历史上兴福寺四位高僧唐怀述、常达,五代梁彦偁,宋晤恩(详见人物编)之墓地。明弘治桑瑜《常熟县志》载,高僧常达塔在兴福寺东南三百步,怀述塔在常达塔东北,彦偁塔在兴福寺东,晤恩塔与彦偁塔相近,总称四高僧墓。崇祯间程嘉燧《破山兴福寺志》又载∶“四高僧墓,去寺二百步,向入于民家,万历某年僧如子募侍郎钱公赎归於寺。”“文化大革命”中被夷为平地。今存并列四墓,均坐西朝东,1979年重修缮,总占地2026平方米。墓上各置石佛塔一座,高约2.5米,四周广植松柏,外设围墙,北壁以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作墓门。坊额上镌神兽等图案,明柱上镌楹联∶“异代并成罗汉果,空山时落曼陀花。”1979年修墓时曾出土宋代石函一件,内置有石佛像等。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4、曾怀墓

在虞山北麓五丈涧畔。曾怀,字钦道,祖籍晋江,迁居常熟。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中进士,历官浙西提举、度支员外郎、户部尚书,右丞相兼枢密使等,以善理财著称,深为孝宗所器重,封鲁国公。系常熟曾氏始迁祖。明弘治桑瑜《常熟县志》载∶“少保右丞相曾怀墓在兴福寺北”,清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曰∶“丞相曾怀墓在五丈石右”。其墓原占地甚广,设有墓碑、祭台、墓道、石兽,石翁仲等,气势甚宏。地上部分于60年代毁。1984年市文物普查中确证原址。

5、周孝子墓

据桑言二《志》载,位于虞山北麓报慈其父母墓茔旁。墓门临兴福街,墓前建飨堂牌坊。清康熙四十一年,由官清丈四址、钉界。周孝子,姓周名容,莫城人,生于宋乾道年间。父百十点检,早殁。周孝子对待母亲极为孝养。相传其年幼时,母亲眼生白内障,他每天为母舐之,使其母重见光明。周孝子平时很讲义气,经常帮助别人,拯救患难。邑人很尊重他。传说周容殁后为神,里人称其为周老爷。

6、周虎墓

邑志载∶周虎墓在虞山南麓吴王试剑石下。周虎,字叔子,为人倜傥,轻财尚义。庆元二年擢武科第一,先后任光州、楚州、和州防御使。抗金守御功不在岳飞、韩世忠之下。绍定二年卒,谥忠惠,归葬虞山。

7、赵不诊墓(即赵王坟)

位于虞山北麓坠石涧西。赵不诊系宋朝太宗皇帝次子元份的五世裔孙。宋淳熙五年(1178年),赵不诊被封为平江府都监,不去赴任,愿居住山林修身养性。他选择常熟开元乡建造房屋住下来。宋淳熙八年十月初九日去世,年39岁。翌年二月初一葬于虞山顶山。据《虞山杂志》载∶明万历年间,土人掘地,见隧道深邃,金瓮排列,欲进穴忽昏眩不能举锄,遂封而识之。据《重修常昭合志》记载∶“宋宗室不诊墓志铭,乾隆间出土于顶山赵王坟,移置天官坊赵祠。石刻题为《有宋宗室平江府都监墓志铭》。这一石刻于1983年起保存于市文管会。

8、黄公望墓

在虞山北麓小石洞下环山公路旁。背靠虞山,面对湖桥。黄公望为元代著名画家(详见人物编)。明崇祯《常熟县志》载∶“山人黄公望墓在小山南麓,其地石多彩色,尚有宗族居此。”清《黄氏家谱》载∶“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16世孙黄泰始修祖墓并建石坊。”今存墓坐北朝南,占地约800余平方米,封土直径4米,高1.5米。冢后竖清嘉庆间裔孙黄泰所立“元高士黄公一峰之墓”碑一通。外设罗城、拜台。墓道顺山坡而下,长约60米,道口架有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坊额镌“元高士黄大痴先生墓道”。该墓1957年8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市文物部门对其进行整修。2000年再修缮,并将原位于山路南侧的祠堂移建于墓前。

三、明清时期墓葬

1、朱琪墓

位于虞山东南麓石梅书台公园入门处。朱祺字孟祺,号痴懒,又号拙庵居士,元末自新安迁居常熟。为人端文高雅,工山水,能融各家之长,名重于时。其子佐、侃,孙蒙,亦以画名。据清康熙钱陆灿《常熟县志》、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及道光《苏州府志》等载,朱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葬,子佐、俊、杰、侃及孙蒙附葬于侧,后祝允明曾撰志。清乾隆三年其十一世孙宗泓修复祖墓,邑人陈祖范撰碑记。民国期间裔孙朱绵(字初民)重修,萧蜕题额。1977年因建书台公园,墓上封土皆被挑平,但穴下未动。今残碑尚存原处。

2、李杰墓

李杰,字世贤,号雪樵,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卒谥文安。嘉靖中赐葬。墓在虞山三峰与秦坡涧之间山麓,原有牌坊、墓道、坟堆、罗城、石凳、月池、石兽等建筑,今已无存,坟堆亦平,仅棺木未动。

3、鱼侃墓

位于虞山北麓报慈祖茔之次,明成化八年葬。鱼侃曾任开封知府。明龚《志》云∶侃贫以无葬,荒冢萧然。崇祯间,巡按御史路振飞立“第一清官”石竭。

4、孙纪墓

孙纪,字维政,号醉乡傲吏。明正统六年(1441年)举人,授考功司主事,历官刑部员外郎等。其子艾曾创虞山吾谷枫林景观。清康熙钱陆灿《常熟县志》载,刑部员外郎孙纪墓在拂水西。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等则载,在拂水岩下。墓上原有明成化三年其妻吴氏敕命碑,旁为邑人孙大有继妻烈妇张氏莹。1996年11月13日,常熟宝岩石雕工艺厂在平整厂地时,出土石刻墓志盖一方及明代浇浆石板双穴墓一座。墓志盖上篆书“明故刑部员外郎维政孙公墓志铭”14字。其墓纵2.4米,宽1.92米。据其方位,当位于拂水岩之东,墓仍完整。

5、陆润墓

在虞山北麓报慈陆家山。陆润,字昌泽,成化二年进士,知闽县。官至温州知府。政绩、口碑皆佳。满九载,被人中伤罢归。卒年八十三。1990年,是墓出土大量随葬品。

6、周木墓

位于兴福寺北。子山西布政使周炯祔。周木,字近仁,登明成化十一年进士,授南京行人司副。后迁浙江右参政。正德元年,皇帝颁发诏书褒扬周木,特封为中大夫职。其后裔居场石洞管理区谢家浜。

7、钱仁夫墓

钱仁夫(1446~1530年),字士弘,号东湖居士,著名藏书家、书画家。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官都水司主事、工部员外郎。明嘉靖邓韨《常熟县志》载,工部员外郎钱仁夫墓在拂水岩下。而据吏部郎中丁奉所撰记,钱仁夫生前即在其处瘗诗稿为诗冢。1984年市文物普查中发现,其墓位于虞山拂水岩下山脊,面对尚湖,背倚虞山,墓极简陋,仅存一小冢及石碑一方。

8、张文麟墓

位于虞山西北岭石洞,张文麟,明代建宁知府。张墓于1957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三穴五棺。该墓上原有地面建筑物石人、石马、石兽等雕刻物,在1958年被毁,故该墓无明显标志。1973年3~7月间,石洞管理区在卖黄泥时发现,地下墓穴旋被掘毁,所出土金银器、瓷器等文物流散,后部分被文管会追回,今收藏于市博物馆,现此墓已荡然无存。

9、王鈇墓

位于西门外虞山烧香浜山麓,环山公路旁,王鈇(1514~1555年),字德威,号苍野,浙江东阳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三十一年授常熟知县。时倭患起,鈇与邑名士钱泮、归雷等召募兵勇,日以教习。见县城久圮,恐难御敌,遂集资重建,亲临督筑,历5个月而成。后倭寇屡犯常熟,公率兵数与鏖战。烧倭船,杀寇首,毙敌数百名。然不幸于三十四年五月追敌至县西北让塘时,误中埋伏,力竭殉难。邑人敬仰其烈绩,留葬忠骨于虞山,朝廷诏赠太仆少卿,并遣官致祭。民国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载∶“常熟知县赠太仆少卿王鈇墓在拂水岩下。清乾隆四十年知县刘沅立碣墓门。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苏布政使应宝时、常熟知县魏晦先重修。”其墓原占地二亩半,设有翁仲、石兽、墓表及“双桂坊”、“明赠太仆寺卿王公墓坊”等,皆已毁。今存墓坐北朝南,背靠虞山,面临山塘,墓道长35米,道上架近年重修墓所立花岗石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镌额“明忠臣王公墓”。于1957年8月及1982年3月两次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0、瞿景淳墓

在虞山锦峰山麓距宝岩观光园东入口200米左右。子太仆少卿汝稷、神枢营佐击将军汝夔、江西布政司参议汝说附葬于侧。瞿景淳(1507~1569年),字师道,号昆湖,瞿式耜祖父。明嘉靖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清正耿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世子朱载堉,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赴京面质严嵩,劾总督胡宗宪拥兵御敌不力。累官吏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纂修《嘉靖实录》等。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隆庆四年(1570年)谕葬。清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载∶“大宗伯瞿文懿公景淳谕茔在宝岩”。墓负山而建,面对尚湖,独居虞山两峰间,气势甚宏,有“美女献花坟”之称,原规模壮观,设翁仲、兽、亭、坊等石刻,亭内置谕祭碑,皆已毁。今存墓近年重修缮,墓道长达96米。道两侧置1986年重立明刻石翁仲、石马各一对。冢后竖碑镌文“明赠尚书瞿文懿公之墓”。曾于1957年8月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1月调整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1、严天池墓

在洙泾村下斜桥姚家甸。严天池(1547-1625),名瀓,号天池,字道澈。虞山琴派创始人。清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载:“邵武守严墓在下斜桥,魏浣初志铭”。原墓上设有翁仲、石兽、丙舍等,皆已毁。近年重修。今存墓坐东朝西,占地170平方米,封土直径4米,高1.2米,围以罗城。墓道长11.5米,中间置1938年“今虞琴社”同人查阜西、吴景略、张之谦等20余人所立古琴式花岗石碑一通,镌文“明代琴宗严天池先生墓碑”。墓前下斜河上,有明崇祯间国子监祭酒许土柔所建单孔拱桥“照山桥”一座。墓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2、缪希雍墓

在虞山北麓舜过泉南侧。缪希雍(1546~1627年)字仲醇,号慕台,明代常熟名医。曾南入浙闽、北达齐鲁燕赵,旅游行医10余年,历程达万里。其集多种医术于一身,医德高尚,不贪钱财,尤关心国计民生。目睹万历中后期明王朝日趋腐败,忧心如焚,加入东林党,有“义侠名医”之誉。曾被阉党列为“神医安道全”,险遭不测。晚年致力于医教,著有《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广笔记》等。清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载∶“山人缪希雍墓在破山。”《苏州府志》云∶“缪希雍无后,尝施田於兴福寺僧为守墓。”今存墓1986年重修,坐南面北,背靠虞山,内竖重修时所立碑一通,墓道长32米。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3、魏浣初墓

魏浣初,字仲雪,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选嘉兴府教授,历官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广东参政等,为当时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墓位于场白云管理区之虞山七星墩。现墓堆已平,棺木尚存。

14、瞿式耜墓

在虞山拂水岩西百余米之牛窝潭。瞿式耜(1590~1650年),字起田,伯略,号稼轩,常熟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御清。隆武帝被害,拥立桂王朱由榔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两部尚书,自请留守桂林,三次击退清兵,威震华夏。永历四年(1650年),城破被执。以文天祥自比,数拒清定南王孔有德等招降,囚40余日,赋《浩气吟》,从容就义于风洞山之仙鹤岩。据王夫子《永历实录》、计六奇《明季南略》等载,瞿式耜遇难后,由吴江义士杨艺为具衣冠棺殓,并与张同敝瘗于风洞山麓。清顺治八年(1651年)六月,式耜孙昌文至桂林,见孔有德,请迁祖父柩,孔许之。八月,昌文迁式耜与邵夫人柩,合厝于桂林城北明月洞。十一年正月,昌文护柩归常熟。《临桂伯稼轩瞿府君暨一品夫人邵氏合葬行实》载∶“(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安葬于宝岩文懿公谕茔之左沙,同墓而异兆”。《虞山集》载,康熙十八年(1679年),昌文为式耜迁葬于虞山拂水岩牛窝潭,树碑立碣。乾隆四十一年,清廷遣官致祭。今存其墓坐东面西,占地1820平方米。封土高1.5米,围以罗城,外设拜台,冢后竖“瞿公忠宣之墓”碑一通。墓道长达56.5米,道中间架有清代建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额镌“清赐谥忠宣明文忠瞿公墓”。坊柱正面镌严栻集金堡《追浩气吟》句楹联∶“三更白月黄埃地,一寸丹心紫极天”,背联为∶“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坊前设有月池和石坛,墓域虬松掩映,苍柏森森。子教谕嵩锡、孙检讨昌文附葬于侧。于1956年10月和1982年3月两次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5、钱谦益墓

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蒙叟、晚号东涧老人等(详见人物编)。清康熙钱陆灿《常熟县志》载∶“钱谦益墓在拂水岩下,地名刘神浜,附于其父宫保钱世扬墓。”子上安、孙锦诚附於右。”原墓地范围较广,临山塘有石坊、墓道、拜台等,皆已毁。今存墓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冢后竖有清嘉庆钱泳所书青石碑及民国间立花岗石碑各一通。钱碑正中镌“东涧老人之墓”,上首镌刻小字为“集东坡先生书”,下首镌刻小字为“尚湖渔者题”,末镌“吾意独怜才”及“尚湖渔者”两印。另一碑文为“钱牧斋先生墓”。曾于1957年8月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11月调整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6、柳如是墓

柳如是(1618~1664年),原为吴江名妓,慕钱谦益之才名,适为钱妾,善诗文书画(详见人物编)。康熙三年,钱谦益殁,发生家变,其自缢相殉。柳卒后,由钱谦益门生王梦鼎、陈式、严熊、顾岭等营葬于原钱之别业拂水山庄秋水阁庭中。嘉庆间邑侯陈文述重修,查揆、孙原湘撰墓碣。墓前竖石灰石碑一通,镌刻“河东君之墓”。后墓上建筑均毁,解放后屡修。今存墓在虞山拂水岩下花园浜,西距钱谦益墓约50米。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占地243平方米,封土高1.1米,围以罗城,竖有重修时所立“河东君之墓”碑一通。曾于1957年8月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11月调整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7、冯班墓

在虞山东麓原景道堂后侧。冯班(1602~1671年),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人。少为诸生,因屡试不第,遂发愤读书,攻诗学,系钱谦益及门弟子,并继钱之后为虞山诗派首领。并擅书法,四体皆工,尤精于小楷,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作品。著述有《冯氏小集》、《钝吟书要》、《钝吟集》、《钝吟杂录》等,文章名重一时,兄舒亦有才名,同称“二冯先生”。乾隆间言如泗《常昭合志》载∶“诸生冯班墓在仲雍墓下,三十八年昭文知县赵君頵建立墓门”。原墓为单穴,坐东面西,新中国成立后曾以水泥盘冢顶,60年代中封土被铲平,上建民居,但穴下未受扰乱。今墓前尚存乾隆间所建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镌额“高山仰止”四大字,明柱上镌楹联∶“不忘奕世师门仰承祖志,幸得此邦学道肃拜先型”。其墓曾于1957年8月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又撤消。

18、王石谷墓

在虞山南麓程家桥西,临环山公路。王石谷(1632-1717),名翠,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等,虞山画派创始人。据清乾隆间言如泗《常昭合志》载:“山人王翚墓在程家桥西,沈德潜撰志,陈祖范立表。”建国后屡修。今存墓坐北面南,占地457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径3.1米,高1.2米,围以罗城并设有拜台、墓门等。冢前后各竖碑一通,后碑为乾隆九年其孙邦翰、邦藩所立,上镌文:“皇清徵士先祖考妣石谷府君例赠钱氏孺人合葬之兆。”前碑则系宣统元年八世孙庆芝修墓增立,上镌翁同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所书“清画圣王石谷先生墓”,墓道长20余米,架有近年重建“清画圣王石谷先生墓道”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于1957年8月和1982年3月两次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9、杨晋墓

在虞山西北麓玉蟹泉下。杨晋(1644~1728年),字子和、子鹤,号西亭、二雪、鹤道人等。为王石谷入室弟子,擅画牛,蹄角生动,村舍景物及人物写真无所不能。曾随石谷入宫廷协绘《康熙南巡图》,并常侍师出游,凡作图有牛羊、驼马飞鸟,桥舆点景,较多由其补之。在京尝奉旨摹内府所藏名迹作副本进御,画名甚高。民国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载∶“山人杨晋墓在中峰西,近玉蟹泉”。新中国成立后屡修,今存墓坐南朝北,背倚虞山,占地146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径3.2米,高1.2米,围以围城,竖有1988年重修时所立“清画家杨晋之墓”碑一通,墓道长10余米,于1982年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蒋元枢墓

在虞山北麓虞山林场白云管理区南侧。蒋元枢(1739~1781年)字仲升,号香岩,清东阁大学士蒋溥次子,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历官台湾知府。在任重建木城,增强海防,署理提督学政时添立澎湖岁科,修葺文庙学宫等。台民感之,为建生祠并勒其政绩于碑石。曾在城区辛峰巷故居旁构筑燕园,以作归隐之所。乾隆言如泗《常昭合志》载∶“其俸满归卒”,但其子继鳌、继煃、继倓所立墓碑铭文则称“卒于闽”。“文化大革命”中,墓冢一度被损。1984年在山麓发现墓志铭,载葬于乾隆四十七年,为嵇璜撰文,陈桂森书。1986年重修复。今存墓坐南面北,占地420平方米,封土直径为3米,高1.3米,冢后竖1986年重修时所立碑一通,外设罗城、拜台,墓道长25米。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墓志铭收藏于市碑刻博物馆。

21、翁咸封墓

在虞山北麓坠石涧西侧赵王坟旁。翁咸封(1750~1810年)字子晋,号潜虚,大学士翁心存之父。乾隆四十八年举人,选海州学正。因地处海滨屡有水患,其在任12年奉檄赈灾达5次。并清理户口、剔除积弊。嘉庆十一年(1806年),开泄王营,海州平地水深数丈,咸封以小舟渡民,保大伊山全活万人。又与州牧唐仲冕谋建石室书院,所修《海州志》皆称编辑精详、甄录严慎。及卒,州民请祀名宦祠,以前任教官者无祀名宦者,部议三驳。州民三请江苏巡抚林则徐上其事,特旨允行。著有《潜虚文集》、《潜虚诗集》等。庞志载∶“海州学正赠大学士翁咸封墓在顶山祖茔之右,唐仲冕铭。”新中国成立后,1984年重修。今存墓背山面北,占地490平方米,封土直径约2.5米,高1.2米,外设罗城、石栏、拜台等,内竖1984年重立“清海州学正翁咸封之墓”碑一通。墓道长24米。墓旁另有清代中期建五开间硬山顶祠堂一所,占地约350平方米。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2、翁心存、翁同龢墓

在西门外虞山鹁鸽峰下,临环山公路。翁心存(1790~1862年),字二铭,号邃庵,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官礼、户、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帝师,卒谥文端。翁同龢(1830~1904年),心存三儿子,字声甫,号叔平、松禅,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为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两墓均位于“翁氏新阡”内,中间一大冢正中葬翁心存母张太夫人,昭穴葬翁心存夫妇,穆穴葬翁心存长子安徽巡抚翁同书夫妇。东侧一冢为翁心存次子湖北巡抚翁同爵之妻杨太夫人墓。翁同龢墓位于西侧一冢,与妻汤氏、陆氏合葬。翁心存墓冢后竖同治间所立碑一通,翁同龢墓冢后竖民国间曾孙翁之廉、之循等所立碑一通。新中国成立后两墓屡修,并在近年加设地下混凝土保护措施。今合一墓道,曲折向南,长约65米,道口架1984年重建单间冲天式花岗岩石坊一座,额镌“翁氏新阡”。墓域四周乔松桧柏挺秀,风景甚佳。翁心存墓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翁同龢墓于1982年3月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23、翁同爵墓

在虞山北麓破龙涧畔。翁同爵(1814~1877年)字玉甫,号侠君,清大学士翁心存次子。以父荫授兵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盐法使、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因平定甘肃回民起事有功升巡抚。改授湖北巡抚,署理总督,卒于任。邑志称其才识宏达,曾独力修宗祠置义庄,著有《皇朝兵制考》等。其次子曾翰嗣于叔父翁同龢。清庞志载∶“湖北巡抚翁同爵墓在兴福寺西山坡上”。民国13年(1924年)曾修,新中国成立后于1984年重修。原有石牌坊等,在60年代中被拆毁。今存墓坐西面东,占地约300平方米,封土直径3.2米,高1.3米。墓道长26米,设拜台、罗城,内竖民国间所立碑一通。正中镌“清湖北巡抚翁同爵之墓”,右下角镌“甲子夏重修”。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4、三神父墓

在市北门外虞山山腰处晏家山。据民国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等资料及墓碑所镌拉丁文载,清康熙至乾隆间三位西方天主教神父贾宜穆、鲁日满、何云汉葬于此处。三神父均系中国天主教史中重要人物。是墓地前原有一块三米高的花岗岩十字架,故又称“十字坟”。十字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墓前有一条神道,在罗城内有两小一大三座坟,有石灰石质地的石碑一通,碑上刻有“耶稣人类的救世者”拉丁文缩写及耶稣被钉于十字架的图案,下部为三神父之拉丁文原名及生卒年份。

四、民国时期墓葬

1、赵石墓

原在虞山林场异型钢管厂内。赵石(1874~1933年),字石农,号古泥,自署泥道人等,常熟人,幼家贫,学徒于药肆并随父卖药于乡间,但发愤读书习字不辍。初师同里李锺习篆刻,后寓邑收藏家沈石友家琢砚,得见安吉吴昌硕,为吴所赏识,授以印诀,技遂大进。治印愈万,名满江南,邓散木尝从其为师。所画《先父卖药图》,名流题咏殆遍。病危时,语其妻曰∶“我以乡曲小儿,从士大夫游,猎取浮名,得年六十,天不负我矣!”并嘱不立嗣,俭丧薄葬,自题墓名曰“金石龛”。遗著有《拜缶庐印存》40卷、《泥道人诗》2卷等。新中国成立初,因开山取石,其墓一度被湮没,1988年重修缮。2000年10月又迁址虞山剑门东山脚。今存墓坐北面南,竖有其女书法家赵林所书“先父赵古泥之墓”碑一通。于1989年8月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2、曾朴墓

在西门外虞山宝岩湾大鹏山坡。曾朴(1872~1935年),字孟朴,号小木、籀斋,笔名东亚病夫等。清光绪十七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参与张謇筹备立宪会,鼓吹改良主义,宣统初入两江总督端方府为幕僚。民国初参加共和党,选为江苏省议员,曾任省官产处长、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创设《小说林》、《真、美、善》书店,发行杂志,刊布中外小说。同年,接金松岑初稿六卷撰成《孽海花》一书。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遣责小说之一。翻译不少雨果、左拉、莫利哀、福楼拜等文学作品,为我国介绍法国文学之先驱。晚年居故里“虚廓园”,潜心著述。著有《补后汉书艺文志考》、《雪昙梦院本》、《鲁男子》、《论法兰西悲剧源流》、《病夫日记》等。是墓背倚虞山,在其父刑部郎中曾之撰穴之昭位。近年重修,冢前竖1980年清明重立“东亚病夫曾公孟朴之墓”碑一通。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3、张鸿墓

在虞山北麓兴福寺西罗汉桥畔。张鸿(1867~1941年),初名澂,字隐南,号橘隐、蛮公、燕谷老人等。清光绪三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户部主事、外务部郎中,记名御史,驻日本长崎、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等。擅文学诗词及书画,通晓数国语言,曾受曾朴所托,撰成《续孽海花》一书。译著另有《成吉思汗实录》、《蛮巢诗词稿》等。卒后,太仓唐文治为撰墓志铭。“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损。1984年重修。今存墓坐北面南,依山临涧,设坟堆、罗城。坟堆后立石灰石碑一通,正中镌“燕谷老人张鸿墓”。于1989年8月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4、两义士墓

原在北门外兴福寺路街北侧,1993年迁移至四高僧墓东中山路口。两义士祝三山(1911~1936年)、刘耀东(1913~1936年)分别是大东门泰安街面店和成衣店工人,均为民国间城内东北区义务消防队员。民国25年十一月四日,新县前纸盒工场失火,祝、刘分随消防队驰至,足立水中以水枪灭火,不料架空电线被火焰灼断落水,致两人不幸触电殉职。常熟公众假新城隍庙以消防队员服为之入殓,并举行追悼大会,往唁者无数。后救火会在墓前建纪念塔一座,名“救火殉职刘耀东、祝三山两义士纪念塔”。所葬处寺路街亦一度更名为“义士街”。今存墓坐西面东,占地178平方米,两墩并立,封土直径约6.5米、高3.5米,墩前所竖纪念塔用花岗岩凿成,高2.5米。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链接:

常熟虞山言子墓(上)

常熟虞山言子墓(中)

常熟虞山言子墓(下)

翁咸封墓——常熟古墓(1)

杨晋墓——常熟古墓(2)

缪希雍墓——常熟古墓(3)

瞿式耜墓——常熟古墓(4)

严天池墓——常熟古墓(5)

黄公望墓——常熟古墓(6)

张鸿墓——常熟古墓(7)

翁同爵墓——常熟古墓(8)

四高僧墓——常熟古墓(9)

王石谷墓——常熟古墓(10)

王鈇墓 ——常熟古墓(11)

钱谦益墓——常熟古墓(12)

柳如是墓——常熟古墓(13)

瞿景淳墓——常熟古墓(14)

翁同龢墓——常熟古墓(15)

蒋元枢墓——常熟古墓(16)

冯班墓——常熟古墓(17)

印应雷墓——常熟古墓(18)

周章墓——常熟古墓(19)

仲雍墓——常熟古墓(20)

(0)

相关推荐

  • 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七)

    (常熟虞山小径) 之七 常熟虞山 三吴文化的根在常熟,常熟文化的根在虞山. 虞山横亘于长江与尚湖之间,雄伟有之,妩媚有之,但给人印象最深者,是它对吴文化的无私承载. 现在不知道周文王的两个兄长泰伯和仲 ...

  • 言子墓道,孔子座下的南方夫子

    ★旅游地点:苏州常熟虞山景区之言子墓道 言子墓道位于虞山脚下,毗邻常熟博物馆,在虞山饭店的对面,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景点,旁边的停车场也很大,交通非常方便. 在山脚下就可以感觉墓道很气派,一座牌坊看着有 ...

  • 常熟很小,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吸引我来到这里,美的让我嫉妒当地人

    为了能够看清常熟的真实面貌,我就像着了魔似的一次又一次来到常熟.我的家-苏州木渎,距离常熟六十公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我在很短的时间去了八次,每一次都是一天,每一次去的时候都是"雾里看花& ...

  • 常熟访古·黄公望墓

    时至八月底,酷暑犹有余威而秋风尚未清爽,李凡相邀自驾同游常熟.因我以前外访较少,常熟还是第一次到访,李凡却不一样,已先后多次到访,所以此行把那些知名的景点已排除在外,都是比较偏僻冷门的所在,对此游览我 ...

  • 周公太 | 瓦砾斋笔记(421—440)

    常熟记忆 5天前 作者简介 周公太,研究员,常熟博物馆原馆长,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专家库专家,上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客座教授. 瓦砾斋笔记(421-440) 周公太 ...

  • 常熟古建筑——名人第宅、亭台楼阁

    摘自<重修常昭合志><常熟市志><虞山林场志><虞山镇志> 配图:常熟记忆 一.名人宅第 1.言子故居 在东言子巷15-17号.唐陆广微<吴地记& ...

  • 【常熟文史】名人墓葬 • 严天池墓

    严 天 池 墓 严澂(1547-1625),字道澈,号天池.大学士严讷次子.明万历间以父荫官邵武知府,为官清正,减苛税,兴水利.后辞官返里.他精古琴,曾结琴川琴社,集天下琴师讲论,形成很有影响的&qu ...

  • 【常熟文史】名人墓葬 • 黄公望墓

    黄公望墓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本名陆坚,生于常熟城内,因幼年父母双亡,被寓居常熟虞山小山的永嘉人黄氏收为义子,黄氏年且九十,得义子喜曰:"黄公望子久矣 ...

  • 常熟古建筑——寺庙教堂、园林古塔

    摘自<重修常昭合志><常熟市志><虞山林场志><虞山镇志><梅李镇志> 配图:常熟记忆 一.寺庙 南朝齐梁年间,境内兴福寺.中峰讲寺.三峰寺 ...

  • 常熟古建筑——摩崖石刻、碑刻井池

    摘自<重修常昭合志><常熟市志><虞山林场志><虞山镇志> 配图:常熟记忆 一.摩崖石刻 1.剑门石刻 在虞山锦峰之顶,拂水岩东侧.其处崖裂如劈,一分为 ...

  • 【诗咏虞山】历代名人咏常熟——晋唐

    晋·支遁 利城山居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自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屈,道与腾龙伸. ...

  • 【诗咏虞山】历代名人咏常熟——宋

    历代名人咏常熟(修订版)--宋 宋·李湛 乌目山五题(录一) 云门十里长,殿塔明朝阳.半夜风雨至,满山松桂香. 清猿啸远壑,好鸟鸣虚廊.尘土斯可濯,胡为语沧浪. 李湛(九*-?),或作李堪,字重任,晋 ...

  • 【诗咏虞山】历代名人咏常熟——明之二

    明·丁奉 尚湖即事(二首) 细草香时蝶舞,平波动处鱼跳. 渡客行僧日暮,归云去鸟天遥. 映水明霞似火,乘风急浪如潮. 游泳须臾百里,扁舟短剑长箫. 绕室云闲似我,对溪山秃如僧. 住宅碧筠黄树,生涯白藕 ...

  • 【诗咏虞山】历代名人咏常熟——清之上

    历代名人咏常熟(修订版)--清之上 清·冯舒 初冬过尚湖 萧条帘幕不遮风,百顷清光半幅篷. 山色有无斜照里,人家低湿水烟中. 雁摇枯苇杆杆白,鹜映残霞片片红. 如此风光谁与会?笔床茶裹伴衰翁. 冯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