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打破灵魂的镜子
打破灵魂的镜子
杨辉峰/文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要从书本上抬起眼睛,不仅要仰望人类文明的星斗,更要透视这个社会的各种时弊和洞察人们灵魂深处的风景。思想是教师灵魂的根据地。中国当代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就是一块块支离破碎的镜子组合的万花筒,光怪陆离的外表下,误尽苍生是教育。
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一句话就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社会对教师最大的恭维。知识分子一旦扣上虚荣的帽子个个都自鸣得意。教师中说真话的人很少,唯唯诺诺的很多,课堂上天花乱坠的人很少,平时谨言慎行的人很多。带着枷锁的舞蹈,绝对不能跳出什么优美动人的舞姿。大家看不惯的事情都愿意在背后说三道四,众人面前却永缄其口,但没有人愿意去说理或讨公道。教着不爱学的学生,说着虚空的语言。看着不着调的教参,拾着老朽的牙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这个无奈的群体一部分人的自戕和写照。我们的法律没有明文对教师的权益作出更为完备和文明的规定和澄清。我们兢兢业业的同时也战战兢兢,我们爱岗敬业的同时也爱不言痛。
摩罗说过,“我们的责任不是蛊惑孩子走上拯救世界的祭坛, 而是启发他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造就一个善良的自我、寻找和谐而又幸福的生活。我们的责任不是诱导他们通过制造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成全自己的英雄幻想, 而是启发他们做一个勤奋、敬业、脚踏实地做小事、敢于对自己负责的普通人。”我们身边不乏对教育有理性和清醒认识的人,但没有人愿意说出教育硬伤性的痛楚和承认自身的麻木。大都关注着和教育、人文精神毫无干系的东西,什么赶潮流的赚钱方式和营生之道,什么溢美的服饰和果腹的饭食。一个精神没有归宿和寄托的人,一个没有品位和雅致的人,怎么能更好地去打造别人的灵魂。我们做了一辈子的泥瓦工,最终只能睡在自己做的窝棚里。岂不悲哉?谁愿意主动打破灵魂的镜子,冲出体制的铁屋和现实的藩篱,在爱与痛的边缘,在梦与生的交集中找到真正的自我,罕有匹夫。不为稻粱谋,就为名利忙。教育成就了许多人,也在一定层面也害苦了一代代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体制的牺牲品,改革的试验品。现在,在许多场合谈教育,说神圣的“奉献”二字很可笑,这不是教师们的错。这是灵魂被什么东西给蒙蔽了。到底是大家的灵魂丧失了什么呢?奉献总有, 无私总在。奉献就在无私中默然前行。但不一定有人看见和理解。当有人放弃犯了错误的学生,认为朽木不可雕,或者事不关己、不必动真格、无付出的必要时,就等于在抛弃掉了良知和灵魂的同时,也放弃了唯一的希望和爱心。国人富了,有钱买小车,但没地方停车。学生拽了,有钱买手机(Ipad),但没钱买本子。我们不能老对学生低眉顺眼,也不能出卖自己的灵魂,空对空导弹式地搞说教演习,也不能横眉冷对,更不能破坏和谐的民主和高效,进了教室,常常发现自己是走进了十字街口的垃圾堆放点,满眼横陈着烂书废纸,更有叫不灵醒的学生。以为是遭遇一场史前的恐怖战争,东倒西歪,一片狼藉。现实的教育是令人心痛的,不忍悉数。在许多学校,学生宁愿坐在那儿当一天瓷像,也不愿意做作业和读书,老师宁愿玩一小时手机,也不愿意钻故纸堆。这就是对当今教育模式最有力的挑战和讽刺。商业因素挑战着教师职业操守的底线,生存压力逼迫着教师赶鸭子上轿。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西游记》里太白金星说“凡生有九窍者, 皆可修仙”,都是自欺欺人的荒谬之言罢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一种教育界的滚蛋观。更是荒谬至极。
我们时常告诉自己要淡定、从容,再淡定、从容,淡定、从容。这是灵魂和肉体撕裂的痛苦的代名词。这是教师的永远之痛,莫名之痛。我们时常要远离低级而惯性的愤怒,我们要为人师表,故作姿态,一本正经,欺人愚己。教师的职业看起来很荣光,这个弱势群体一直没有自己真正的声音,没有真正的愤怒。没有真正的愤怒,只有真正的悲哀。买来的论文版面上有真话吗?是真正的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吗?有些地方教师挨打被辱的背后,就是一场弱肉强食的江湖争斗,有些教师被排挤的本质,就是得势者用权力逗你玩。
台湾著名学者殷海光先生认为:一个知识分子不只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必须有独立精神。第二,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作为教师,尤其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知识分子,就要不断的反省自身的生活和灵魂,清理龌龊的积郁和自私的疼痛,更要关心社会和时局,关心自我和灵魂。但真正的教育者既不是知识的花瓶和说教的机器,也不是赚钱的工具和万能的钥匙。高效课堂真的就“高效”吗?真的有些搞笑。提高培训真的就“提高”了吗?绝对搞钱。我们应有说真话的勇气,不断磨砺和洗礼自己的灵魂,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更要不去做物质的奴隶和权力的附庸。我们热衷的东西越来越少,冷漠的东西越来越多。在找不着北的时代,不要做迷途的羔羊。麦田守望的时代已经远去,机械喧嚣中,宁静远遁,灵魂家园何处寻,象牙塔中板凳冷。人间繁华醉尘眼,愿做炉中炉中煤。有人说,体制傻,文化就傻;文化傻,大家就傻。教育傻, 才是真傻。教育不是季风,吹到哪里哪里就万丈阳光,吹到哪里是哪里;教育更不是金创药,贴到那里那里好。高考的指挥棒在传统应试教育的铁王八下永远就是个龟儿子。
历史是灯泡,教育是镜子。灵魂的高贵与否才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很多,我们可以习惯,不学习的学生很多,我们可以不教,但我们不能不误人子弟、殃及后代,因为我们要打破灵魂的镜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打破灵魂的镜子,是一个民族必须正视和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