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上海外白渡桥领衔的9座经典之桥
外白渡桥领衔的9座经典之桥
我从上海闸北区乌镇路进入到苏州湖畔。从乌镇路桥处开始,沿着苏州河一路向东,直到外滩的外白渡桥,在苏州河上共有9座桥。这是苏州河上最经典的那部分桥。这些桥包含历史沧桑,阅尽上海巨变。
我身为老上海,再次领略这些桥的风采,心中无比感慨,思绪万千。我用以下的我拍照片和查阅来的资料,写成博文,献给我的故乡--上海。
以下桥由东向西为序。
1、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 )已105岁,下图。
它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新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国艾菲尔铁塔十一年。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架桥梁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钢架桥梁兴起于19世纪的美国。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 类似的钢结构桥,在当时,除了上海,还有横跨天津海河的万国桥(今名解放桥),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桥的建成时间还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国桥”。
上海人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外白渡桥。在普通人眼中,外白渡桥始终硬朗,每天有近3万辆次的车从它身上驶过。人们对这一百年城市地标已渐渐熟视无睹。
为配合外滩综合交通改造及地下通道施工,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即将与上海市民作短暂告别,一股城市集体记忆开始泛起,对百年老桥的怀旧在2008年3月1日它被移走进行大修之前达到了顶点。
2008年4月,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到2009年3月大桥将以原貌回到原地。
、
对面橘红色的高楼就是上海大厦。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Broadway的音译)大厦,1934年为英商所建。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
它曾是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熙熙攘攘的外白渡桥是它的姐妹,共同构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乍浦路桥(下图)
乍浦路桥是外白渡桥上游248公尺处横跨苏州河北连接乍浦路,南通虎丘路和圆明园路一座三孔桥。
上海开埠后,传教士文惠亷集资在苏州河今乍浦路段处建造了一座浮桥。1873年租界工部局改建为固定的木桥。由于该桥位于外白渡桥之内,故称为“里摆(白)渡桥”、“二摆(白)渡桥”。1927年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长72米、宽18.1米,载重量10吨的现代化桥梁。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该桥命名为优秀历史建筑。
3、 四川路桥(下图)
桥址处原为二坝郎渡口。1878年租界工部局在此处建造3.66米木桥,名里外渡桥、又名白大桥。不到五年木桥损坏,工部局又于1883年重建9.45米宽的新木桥。1922年木桥又损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于1923年建成。因桥北堍有1922年建成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故名邮政局桥。1943年改名四川路桥至今。四川路桥长70.97米,宽18.2米,核定载重量也是10吨。
四川路桥见证了上海解放的历史。1949年4月24日凭借四川路桥北堍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坚固的建筑物,架设枪炮负隅顽抗,妄图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桥过苏州河解放全上海。解放军为了保护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完好,决定不动用大炮等重武器,付出了沉痛代价,顽强地打了一天一夜,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驻军国民党青年军不得不举手投降。现在上海邮政大楼已成为邮政博览馆。
4、河南路桥(下图)。
河南路桥是位于上海市市中心区苏州河上的桥梁之一。桥北为虹口区的河南北路天潼路,桥南是黄浦区河南中路北京东路。
河南路桥的前身是1843年设的摆渡口,名三摆渡。1875年工部局在此建造木桥,名三摆渡桥。1883年拆除重建仍为木桥,因在此期间桥北西侧新建了一座寺庙天后(妃)宫,所以新木桥又称天后(妃)宫桥。后几经重修再建,但木桥终究易损,不能适应需要。工部局决定于1925年拆除木桥,攺建为长64.46米,宽18.2米3孔钢筋混凝土翅式带悬桥。于1927年建成。
2009年1月19月重建后的河南路桥宣告建成通车。虽然年底发现重建中施工质量有些问题,作了查处和弥补。但总体上看,重建是成功的。桥面宽度从原来的4车道拓宽为6车道。与改造后的河南中路和河南北路基本适应,通航高度提升60厘米。桥面灯光设施等也明显改善。八十岁老桥重新容光焕发。
5、山西路桥(下图,人行便桥)
2008年年初,为缓解河南路桥改建期间周边交通压力,苏州河上的山西路桥建成开放通行。这座人行便桥虽然规模较小,但复古路灯以及仿外白渡桥的扶栏使苏州河又多了一道风景。
现场可以看到,整座桥连接苏州河两侧并没有引桥下坡,而是在南、北苏州路上分别设置了4座钢结构人行梯道,作为一座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推行的桥梁显得有些独特。据介绍,由于河南路桥改造,这座离河南路最近的人行便桥,建造时考虑了两侧坡道的设计,直接连接山西南路与山西北路,方便了行人特别是骑车人过河。为了使周边环境更美观,此次特别用上了模仿外白渡桥的经典铸铁花式扶栏杆和古典特色的路灯。
虽然桥梁刚开放通行,但周边居民已经提出了改进意见,由于近日下雨及极端低温,桥梁4座钢人行梯道容易积水,低温时有些结冰。目前,施工单位正在研究尽快对梯道进行防冻防水处理。
据了解,山西路人行便桥,跨径54.5米,桥宽6.6米,为变截面钢砼叠合双铰钢构桥。河面上的桥部结构为一跨拱形5片钢板梁,已经铺上了防滑路面。
6、福建路桥(下图)。
福建路桥,俗称老闸桥,是位于中国上海市区苏州河上的桥梁,桥北面为闸北区福建北路,桥南面为黄浦区福建中路,桥长97米,宽20米。
福建路桥桥址处原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同治三年(1864年),建成木桥,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工部局将旧木桥拆除,新建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新桥于同年10月建成。民国35年(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将旧桥拆除重建成长长61.6米的新木结构桥,并更名福建路桥,1966年,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因桥遭遇多次船撞事故而变为危桥,2001年,旧桥拆除。新桥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主桥面完工,期间因种种原因停工,新桥于2007年底竣工通车。
俗称垃圾桥、老垃圾桥,是位于上海市区苏州河上的桥梁,桥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北连闸北区浙江北路,为鱼腹式钢桁架结构桥梁。
清光绪六年(1880年),上海工部局在苏州河上建造浙江路步行木桥,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原木桥已有毁损,遂将旧桥拆除,另建一座宽5.19米的新桥,桥仍为木结构。光绪三十二年十月(1906年),工部局又拆去木桥,改建成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新桥长59.74米,宽13.9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桥上铺设单轨,通行英电5路、6路有轨电车。
民国13年(1924年),为使能够双向通行有轨电车,将单轨改为双轨,同时桥面由木板改为水泥混凝土桥面,人行道改铺预制水泥混凝土板,民国35年(1946年),进行油漆养护。1954年,加宽桥台。1955年,加固横梁。1965年,桥体修理加固。1974年,加高桥台,升高桥面;拆除有轨电车轨道,改驶无轨电车;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两侧再加建人行道。1986年,全桥大修。1993年,加固非机动车道。1997年,桥梁加固设计、施工。2008年,桥梁加固、部件更换、除锈涂装、摊铺沥青,已于2009年1月完成。
8、西藏路桥(下图),穿越150年历史
早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今天的西藏路桥处就有木桥,因其毗邻泥城浜,故俗称为泥城桥。1899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拆除旧桥,重建了长47.7米,宽9.14米的木桥。后来,泥城浜填平,筑为西藏中路,西藏路桥在交通上愈发显得重要。
1922年,旧木桥拆除,另建钢筋混凝土桥。因桥南堍有英商开办的自来火厂(即今日的上海煤气公司;自来火即煤气)该桥被命名为自来火厂桥。又因桥的北端是垃圾码头,为区别东段垃圾桥(即今日的浙江路桥)自来火厂桥也被称为新垃圾桥。
1942年,这个又多个名号的桥终于正式改名为西藏路桥。此时的西藏路桥,全长68.28米,宽18.2米,最大负载100吨,能通行各种车辆。由于该桥临近北京路,与通往铁路上海站的天目路相连,遂成为南北干线上的主要桥梁之一。西藏路桥下有3只孔,中间一孔跨经为36.58米,通航净高度有3.5米,由于地面沉降因素,成为苏州河桥梁标高最低的桥,遇有高潮位,驳船不能通行。200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结合人民广场综合改造,见证苏州河60多年历史变迁的老桥又被拆除。新桥已于2004年4月竣工,全长100米,宽40米,双向六车道。主桥拱板和箱梁、灯柱、以及水面以上部分桥墩全部用斩毛、雕花、天然唐山石花岗岩挂贴,桥孔两侧安装气光灯,更增添了桥梁宏伟气氛。桥面人行道铺贴斩毛、凿毛和烧毛相间隔花岗岩板材,两侧人行道楼梯和残废人坡道用镂空的花岗石板作拦板,并装上古典庭院灯,每个楼梯口均安装石材的巨型花盆。新桥“建新如旧”,成为苏州河上独具一格的艺术品。
9、乌镇路桥(下图)。
乌镇路桥,位于上海市区苏州河上,桥北面为闸北区乌镇路,桥南面为黄浦区新闸路,为单跨钢管系杆拱桥。
乌镇路桥始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为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民国37年(1948年)重建新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于1999年5月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