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个猴似的【5030】
上卷 第五十回 第三十节:
【原文】
湘云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众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必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样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偏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
【端木持易见解】
在这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先是李纨、李绮、李纹用《四书》做了几首高雅的灯谜,鉴于贾母的趣味倾向是低俗化的,估计她们的灯谜难入法眼,所以,湘云、宝钗、宝玉、黛玉,各人都做了一个,都是低俗之物。当然,这是就小说而言的。物虽然是俗物,道理却是大道理。红楼梦里,好像每一件事儿都有另一层意思,这真是极大的魅力啊!
让我们分节为大家展示一下,红楼灯谜的“双奏”魅力。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表面是不是非常雅观?讲了第一层道理,那就是红尘游戏没意思,名利都是虚名假利,很快就玩完了。
实际上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是猴儿。
为什么是猴儿呢?
猴子离开了山壑溪流,来到人间,在主人鞭子的威胁下,表演节目,失去了自由的天性。所以还有什么乐趣呢?
它们一般表演什么节目呢?耍猴的人先找一块空地,手里一根长长的鞭子,边敲锣口中边唱着歌。驱使猴子一会儿到箱子里拿衣服穿,一会儿拿官帽出来戴。完了耍猴人托着铜锣向观众讨钱。猴子如果不听话,就会挨鞭子,猴子听话有时也会得到食物奖赏。虽然穿官袍,戴官帽,看似有模有样,可那都是假的,最终不会有好的结果。为了表演节目,没有一只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这表面是说猴子,可实际上,它说的是什么呢?是现实中的人们。沐猴而冠,穿着官衣,戴着官帽,截去自己的尾巴(天性),或者夹着尾巴(藏着自己的天性)做官,受上级驱使,或吃果果,或挨鞭子,有什么趣味呢?即便做了官,戏演完了,还不是脱了衣服,滚下官场吗?
中国历代王朝灭亡以后,都会有大量前朝的统治阶级,不愿意与新的统治阶级为伍,他们或者继续反抗直到灭亡,或者隐逸山里,避居乡野,或埋首著述,或编史写说,或教书育人,但就是誓不屈节,老死山丘。这究竟是忠义节气呢?还是冥顽不化?
在古代,新王朝为了宣扬绝对的忠义节气,对这些人也不好直接处置,但如果太过分,影响了新王朝的统治,则“以刀锯斧钺”逼他们“随铨选科举”,入士新朝。一般极少数的人,也就听之任之,甚至为了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还对他们的这种“忠义”进行表彰呢。
所以,名气比较大的真要能够隐居避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是那些末名之辈,倒是无足挂齿,容易的多了。
那么,那些不入世的人,是真的隐士吗?很多其实并不是的。他们有些人是沽名钓誉,故意做出姿态,以期望新王朝以更大的官职给他们,才好出山。给不了大官,则不出来,名誉还在,这就叫待价而沽。有些倒是真有气节的,给再大的官职,也不出来。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威武不能屈的志士,倒是值得敬佩的。有些人那就不谈什么隐不隐,假不假了,着急火燎的,跑步投降,急着立功呢,倒也是真小人呢。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伦理观了。时代变了,我们新的伦理观应该是什么呢?
那就是要靠新的政权,是不是真的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是,我们就不应该推托,做什么隐士。如果不是,那我看,还是隐藏起来的好,免得为虎作伥,祸害百姓,岂不是莫大的罪过?官场还是封建社会,搞等级制,搞封建专制,那就不要做什么官了,做官和做猴,没区别,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红楼梦也要新看,不能仍按照过去的伦理观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