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号称“中立云”的厂商试图借“多云”谋一席之地,有机会吗?

在云厂商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阵营叫“中立云”。

为什么在商业市场中会出现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呢?因为阿里云、腾讯云这些TOP巨头太强大了,剩下的绝大部分中小玩家只能在这些帝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于是号称“中立云”,并试图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凭借。

最著名的例子是Ucloud。

Ucloud曾高调标榜自身“中立可信赖,赋能梦想者”,它将云行业按“是不是与用户产生竞争”为标准分为两个阵营,声称UCloud不与用户竞争,是“只做平台,不做内容”,以此来获取那些业务与阿里云、腾讯云有竞争关系的客户。

怎么才算是“中立云”呢?Ucloud进一步解释称,要“中立”就要做到自主、安全、可控——第一,整个系统要是自主可控的,也就是说代码完全是自己编写的。第二,公司人才要是自主可控的,创始团队、管理团队都要是中国人。第三,最关键的是,你的股东、股民也应该是中国人,才算是自主可控的。

这三点的指向非常明显,可以看出Ucloud在巨头们的压迫下殊不容易,求生的意志开始有点“变态式”地发展。

当然,Ucloud的态度和做法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生存不易,活着是大部分中小型厂商的第一要务,在这样的求生欲下,任何一个概念都会被其放大、看作救生稻草!

实话实说,在今天的公有云市场,主打“中立云”、或暗中夹带“中立”概念的云厂商不在少数。那“中立云”的招牌能救活它们吗?

- 01 -

事实上,从现实情况来看,“中立云”或许只是一块遮羞布,并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市场策略。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能用阿里云就用腾讯云,不能用腾讯云就用阿里云,实在都有业务冲突,那就选择华为云。放眼国内市场,很少有企业与这三家都形成业务竞争关系的,想想,哪有那么多企业能跟这三大帝国同时敌对?

退一步,如果确实三家同时都不能用,那只能说明自身体量已经足够大了,那这些企业一般都有实力和意愿自建私有云。有一个很具说服力的案例——

今年一季度阿里云季度收入增长明显放缓,而原因主要由于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单一头部客户收入下降。阿里云透露,该客户于中国以外拥有具规模的业务,过去一直采用阿里云的海外云服务,基于非产品相关的要求,该客户决定终止其国际业务与阿里云的关系。而据了解,该用户就是字节跳动!其旗下的抖音海外版TikTok作为短视频类应用,要消耗大量的算力、带宽和存储,是典型的云服务大客户,而字节跳动最终也走向自建数据中心的道路。

同样的例子包括美团、滴滴、京东等体量较大的企业,它们都有自己的云,或者是自家使用的私有云,或者是仍有盈余算力开放出去成为公有云玩家。

这么来看,所谓的”中立云”,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其市场价值极其有限:小客户无此需求,大客户也无此需求。不过是那些中小型厂商实在没有故事可讲的窘境下,扯出来的一块自我安慰的遮羞布而已。

- 02 -

当然,有分析师说,“中立云”在“多云”发展趋势下会赢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比如,有些客户已选择上阿里或腾讯云,但成长起来以后有多云需求,此时需要与自己业务没有冲突的中立厂商,于是Ucloud、金山云还有其他中小厂商将获得当“第二朵云”甚至“第三朵云”的机会。

“多云”确实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而从美国云市场的发展情况(美国千人以上企业上云里有80%—90%采取多云策略)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开始选择多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多云部署能降低对某家云服务商尤其是云巨头的依赖,避免被绑架的风险。比如知乎、B站之前主要用腾讯云,成长起来后开始用金山云,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甚至在私有云和混合云领域也是如此,大型的私有云或混合云建设项目一般也是由多家云服务商共同建设,比如北京政务云由电信、金山云、优刻得等5家企业联合承建,重庆政务云由阿里、华为、腾讯、紫光4家承建。

2.不同的云服务商的优势产品会有所不同,客户可以为不同的业务选择有特定优势的云服务商。比如对数据库有严格要求的可以用亚马逊和阿里的,而对容器有严格要求的可以用谷歌。另外重要数据还有灾备以及合规的要求,所以越多数据上云的大中型企业多云需求越突出。多云策略让排名第二、第三,甚至更后面的云厂商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但是,哪怕“多云”真的创造了相当的市场空间,但估计也很难惠及排名太靠后的云厂商,毕竟前面还有华为云、百度云、金山云这些“二线巨头”,它们会把从Top2中流出的绝大部分的市场空间截留。

此外,我始终对所谓的“多云”能创造多大的市场空间持怀疑态度,毕竟多个云之间的数据交互、服务可用性存在极大的挑战。事实上,大厂内部多个机房之间的数据打通成本都很高,更别提多个云之间了,因此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伪需求,至少当前的“多云管理”技术水平仍未能很好解决多云带来的问题。

- 03 -

我的观点是:与其寄希望于“多云”能让中小玩家从巨头饭碗中分得一杯羹,还不如真正看看云市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打磨自身能力,去捕捉那些真正的机会。

云计算上半场结束,互联网企业基本已经或多或少地完成了上云,未来的市场空间不会太多了,下半场就要看那些传统的政企客户了,它们并不存在所谓的“业务重叠、二选一”的问题。

对于排在第三名后面的中小云厂商来说,真正的机会在于,通过云服务上半场(互联网客户上云)的厮杀和磨练,这些已经在市场上站住的厂商将如何把自身由于与传统政企客户的需求相结合,以谋求在这边更大的市场上占据一己之地。

传统政企是一个更大的蓝海市场,这些厂商实际面临的是一个很有利的局面:市场空间很大,但玩家经过上半场的出清已经非常有限,并且由于国内的政商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政企需求存在严重的分层和分片情况,大厂商的资金、技术以及规模优势可能不如上半场那么好使。

总之,当前云计算仍是极好的赛道,离终局还远,当然,无论什么时候,要吃得上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沉得下心、弯得下腰,才可能在即将到来的盛宴中占住一个席位。

(0)

相关推荐

  • 行业观察 | 年营收600亿后,阿里云打算做什么

    本文转载自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施然 5月13日,阿里发布了2021财年第四财季(即2021年1月-3月)及全年(即2020年3月-2021年3月)财报.财报数据显示,阿 ...

  • 政企市场与云厂商双向选择,共同奔赴下一个十年

    十年来,云计算日趋成熟,在市场高速增长与行业格局分化的拉锯下,正在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据Gartner报告,2020年全球公共云计算市场规模总计达642.86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457亿美元同比 ...

  • 阿里、华为、腾讯等云巨头进入贴面战

    公有云基础设施的激烈竞争已经告一段落,基于公有云的数字化才是未来竞争重点 文 | 吴俊宇   编辑 | 谢丽容 公有云厂商又到成绩单出炉时刻,Gartner和IDC接连公开了相关报告. 两份报告数据表 ...

  • 云独立运作,华为在下什么棋?

    面向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市场华为极为重视,组织变阵也依据重视度和所承载的战略使命而进行 文 | 吴俊宇   编辑 | 谢丽容 华为针对数字化市场的两大事业部变阵自今年年后开启,期间变化不少,至今华为云B ...

  • 5G就是云,电信运营商集体返场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如今的云赛道上,电信运营商的表现愈发不俗.IDC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天翼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位列第四.在中国移动日前发布的2020年财报中,移动云 ...

  • 被华为云搅动的市场中,谁掉队了?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张雪 近日,云计算领域各厂商接连发布了2021年Q1财报,可以看到,不管是云计算巨头还是第三方厂商在回顾Q1业绩时,都是积极乐观.喜气洋洋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个本就马太 ...

  • 华为云又开战略发布会,政企“云”市场究竟有多大诱惑?

    华为云助力政企上云不是头一遭,但是煞有其事地召开战略发布会,颇有深意. 5月15日,华为云发布政企战略,并宣布华为云Stack系列新品正式上市.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更是找来三个企业高管站台. 华为 ...

  • 阿里云求变

    疫情过后,国内所有云计算厂商都在争抢疫情后加速上云的政府和传统企业客户.而对于老大哥阿里云来说,在增速放缓.劲敌环伺的境遇下,能否再拿下新的山头? 作者 | 于惠如  编辑 | 罗丽娟 阿里云正在以一 ...

  • 从云厂商升级数据服务商,阿里云2.0带来了哪些变化? | 甲子光年

    做好服务,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 作者 | 赵健 编辑 | 杨杨 去年,阿里云宣布升级至2.0时代,这是成立十二年以来阿里云最重要的一次升级. 今天,阿里云举办了升级至2.0之后的第一场大活动 ...

  • 阿里云开始「贴地飞行」

    云计算,从拼技术到「拼服务」. 两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公司排名前十的公司,大多属于铁路.制造和电力行业.互联网兴起不到 20 年,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目前被互联网垄断.如果说之前巨型企业的崛起背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