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一对夫妻走进武汉文物商...
1987年10月,一对夫妻走进武汉文物商店,小心翼翼拿出一只瓷瓶:“几百能收?”老师傅看了又看:“500吧,像明朝青花。”夫妻俩听罢耳语了一阵,收起瓶子匆匆走了。
一切从这里开始。
80年代的文物商店可不简单,除了古玩交易,还承担着抢救文物的责任,眼见藏家迈出大门,大家心里一声叹息。
老师傅感慨:那只青花梅瓶实属精品啊,4个开光,都是8大码!
梅瓶?开光?八大码?这些都是啥?
@史徒行者阿伦说,首先,梅瓶是一种器型。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小口、短颈、丰肩”,因为像只能插一支梅花,明代后被雅称为“梅瓶”。
那么开光是什么?
此乃收藏行话,有时也叫“开窗”,指的是青花瓷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都知道瓷器上往往有画,当这些画面开一个类似于窗户的空间,便是所谓的“开光”。
因此顾名思义:4个开光,指的就是画面不是完整的通景,而是分成了4个窗口。
另外八大码什么意思呢?
这是指瓷器的莲瓣纹饰,一种说法是此种莲纹常有8瓣,像码放一样整齐,所以称作八大码。
正当大家暗自惋惜,也许精诚所至,随后峰回路转。
没多久,那对夫妻又回来了。原来他俩商量了一宿,总觉得卖给文物贩子心里不踏实,还是留给国家吧。
老师傅细细打量:它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画面分为3部分,颈部是卷草纹,肩部凤穿牡丹,腹部4处海棠形开光。
整件梅瓶的精华,也藏在这4处开光——画着中国古代文学上的“四爱”。
什么“四爱”?分别是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
在天青色等烟雨的釉色里,工匠用绝妙的画工,复活了中国文化里闪光的瞬间。既有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也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林和靖守护的“梅妻鹤子”,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青花珍品!
就这样,武汉文物商店以500块收购了四爱瓶。故事本应到此为止,皆大欢喜,但谁知风波又起。
当时文物商店常有专家来访,不久一队专家来到武汉,他们鉴赏后提出了质疑:四爱瓶的年代,有问题!
有专家根据施釉和绘画判断,四爱瓶应该是元朝的。
比如其中的“王羲之爱兰”,表现手法和元代画家张舜咨《苍梧竹鹰图》如出一辙,此外左腿还放着一只元风格的圆形罐。
而意见不同的人认为,从发现文物看,这瓶子肯定是明朝。元青花都是画一幅通景,从来没见过这种开4窗讲4个故事。
甚至还有人怀疑,无论造型还是画工,这瓶子看上去都不对劲,不会是假冒的吧?
如此唇枪舌剑、熙熙攘攘了18年,直到2005年,一座古墓的发掘揭晓了答案。
这年年底,考古学家抢救发掘神秘的郢靖王墓,这座明朝王爷墓史上9次被盗,打开阴暗的地宫,走近坍塌一地的棺椁,大家突然心头一震:
原来就在棺床的正前方,端正摆着一只青花瓷瓶!
更加神奇的是,这件梅瓶竟是四爱瓶,和18年前的那只形制完全一样。
郢靖王为什么要头顶前方放一只瓶子?
说起来或许有人毛骨悚然,这件四爱瓶即是“魂瓶”。魂瓶是汉代起流行的古代葬俗,瓶中盛放美酒,让灵魂打包到另一个世界,此外也有收纳亡灵魂魄的传说。
600年生死两茫茫,郢靖王墓的魂瓶,也住着两个哀伤的灵魂。
郢靖王朱栋是朱元璋的第24子,只活了短短27年,他死后王妃郭氏伤痛欲绝,随后自尽殉情,葬入同一处陵墓。
而令人动容的是,史书记载,王妃自杀前画了一幅画像留给女儿,看来她决定在永别前,把最美的一面留给再也无缘相见的孩子。
按此推测,想必王妃生前也是极爱此瓶,于是带入合葬的坟墓,陪伴进入另一个世界。
历史在这里形成了惊人巧合。郢靖王墓四爱瓶,不但大小和18年前收购四爱瓶一致,纹饰也基本相同。
更加重要的是,郢靖王墓四爱瓶明确记载为元末青花,至此了结了一桩元青花疑案。
在@史徒行者阿伦看来,这两件国内仅存的元青花四爱瓶,买来一个,出土一个,既像一副拼图拼出了真相,也解答了2大历史疑问:
首先,1987年四爱瓶不是伪造,而是发现于同时期同等级墓葬,后流入民间。
其次,这种四爱瓶应是元末向明朝过渡的青花标准器,正因为此,进入明朝后,“四爱”的手法被进一步发扬,演变出“八爱”等主题,燃亮了中国瓷器的星空。
此外,按2005年“鬼谷子下山”元青花拍出2.3亿的天价来看,这两件瓷瓶更是价值不可估量的国之宝藏!
如今,郢靖王墓四爱瓶藏湖北省博物馆,1987年收购四爱瓶藏武汉博物馆。它们隔江相望,阅尽600年风雨。惊涛百年,众生浮世,向今天的我们倾诉一段华夏传奇!
我是@史徒行者阿伦,关注我,每件宝藏文物,背后皆有一段走心历史
图1-3:武汉博物馆藏元青花四爱瓶,图4-6,:湖北省博物馆藏四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