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教育+互联网技术”已经宣告失败
虹野:“教育+互联网技术”已经宣告失败
文/虹野
“互联网+”在2016年成为年度热词,互联网技术也几乎融入了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教育”一度也是轰轰烈烈,各种在线教育平台热火朝天,以至于教育界还讨论了“互联网+教”与“教育+互联网”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我们可以直观的理解为把“教育”搬到“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在线教育平台,各种网课,以及各种直播平台。教育是搬到了互联网上了,教育还是那个教育,在校园里面灌输和培训与网上灌输和培训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如果非要说差异,那也是仅仅在线教育平台质量差一些但便宜一些,线下教育价格贵一些质量好一些。但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正是如此,教育界才提出“教育+互联网”,让互联网技术为教育所用。一开始,慕课、微课的推进,还算算互联网技术为教学改革起了一点作用。但是在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辨别力的情况下,以及制作微课的老师灌输式的教学理念下,翻转课堂终究没有翻起一点风浪,轻轻的只掀起一层涟漪。
通过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和目前炒的红红火火的双师课堂,一度被认为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技术手段,可惜在贫穷的连网络都没有的地区,这注定停留在理想中,但是商家却可以赚得盆满钵溢。
教育庞大的市场和学校管理层爆棚的控制欲以及政绩观,再加上近些年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各种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的建设如火朝天。中南某地区高校联盟建设智慧校园,旨在通过无时无刻的定位学生,预防学生逃课旷课、夜不归宿和沉迷网络。更有甚者,杭州某中学装了一个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利用它监控学生的面部表情,分析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甚至我们的教师通过各种互联网软件对学生打卡管理,甚至成立了家长群,通过互联网无时无刻的督促家长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终究是为教育服务,而无法对教育产生根本的改变。先进互联网技术只能让原来教育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育该是什么还是什么。难道不是吗?互联网和教育结合以来,应试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只是互联网让应试教育从校园走到了网络、进入了家庭,让学生无时无刻的被“教育”。互联网的技术显然加剧了应试教育。
落后的教育理念加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不是我们一开始想象中的能够存进教育公平、提高学习效率。而是带来了更多、更全方位的“灌输”和无孔不入的“管教”。灌输和管教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反对的吗?显然,只改变技术不改变理念,带来的可能是灾难。当校长用先进的技术监督学生的一举一动的时候,互联网+教育已经彻底宣告失败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