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7 论语中的人生三重境界
德川家康,日本战国时代司马懿一般的人物,最终统一全国,一生最爱论语和道德经,所以临死前将一生所感悟融汇成八句话成为《神君遗训》:
一、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
二、以受约束为常事,则不会心生不满。
三、有欲望时,常思贫困时,方无贪欲之念。
四、忍耐乃长久无事之基石。
五、愤怒是敌。
六、只知胜而不不知败,必害其身。
七、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八、不及尚能补,过之无以救。
这八句话和论语要表达的人三重境界很相似,论语中也有关于人一生的三重境界,那就是:《论语》“学而第一”开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也是人生学问三重境界。
第一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学自立是第一生产力。
什么意思?学习知识,干事情就是第一步,尤其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学习一方面是书本知识一方面是社会阅历实践知识,更重要的是领会、觉悟了的知识,像去年比较火的一部电视剧《我叫余欢水》,余欢水觉醒之后就变了个人,也不窝囊了,也不颓废了,而是不断积极进取,如果遇到问题积极解决,不躲闪也不做退避三舍的乌龟了,而是血性男儿,有担当了,所以人一生活到最后还是像小孩一样,有胆识,有热情,有乐观,有韧性,但是比小孩除了这些更有思想了,更有手段的,讲究策略来解决问题。人一生不管什么时候向内求,心的强大才是最强大,遇到问题和挫折,自己不倒下谁也打不到你。所以孔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神君遗寻中也说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所以干事不容易,尤其干大事都是一波三折,所以不气垒,不要消极,更不要急,是你的咋就是你,不是你的求也求不来,所以坚持做自己,自学自立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资源整合就是第二生产力
通过“学习”,有了一定的学问,修养,有了一定的成就,有了很多朋友和资源,那么这个时候交际就是第一生产力,或者说资源整合就是第二生产力。有了这种整合资源的能力后,许多人才从四面八方来投奔你,即“有朋自远方来”,当然“不亦说乎”,很高兴了。
第三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运营我心和他心是第三生产力。
“有朋自远方来”,人生已经很成功了。但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事业若做得好,没有尽头。人才越聚越多,他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内部矛盾会加剧。从外部看,当你达到“有朋自远方来”的境界后,风光无限,必会遭遇所有风光无限的人都遭遇的情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各种误解、诽谤、猜忌、花边新闻甚至暗算都会接踵而至。人们习惯于“锦上添花”,基本不会“雪中送炭”。对内对外,你面对的是极其复杂矛盾的局面,此时,“人不知”即不了解你,甚至误解你的地方很多,你能否做到“不愠”呢?意思是不发脾气不动声色,坦然面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拈花微笑,了然于胸,自己做自己的事,越高明的人越孤单。所以要做到心定,中庸,顺其自然,戒贪戒色戒急是真功夫。其次要善于去管理运营他心,善于用管理和运营手段去管理外部世界和团队成员,尤其是管心,这样一方面是修自己的心,一方面是管别人的心,才能把事最终干成。
神君遗寻中所说:以受约束为常事,则不会心生不满。所谓常态就是十之八九皆不顺,受人管束是常事,今天信任明天怀疑后天可能再相信是常情。所以积极忍耐和善于斗争是基石。
毛主席也说:斗争中学习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得真团结,所以要善于用管理和运营手段来治理别人的心,什么是运营,运营就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经营目标的过程叫做运营。运营包括:战略决策、扩土开疆、资源整合、解决开源、治国平天下。管理包括:搭建团队、计划统筹、落实目标、制度建设、事项管理、主持会议、控制成本。通过一系列管理和运营实现统一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