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白国

白,商周赢姓国。白国地域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北。《水经·淮水注》云:“[淮水]又东迳白城南,楚白公胜之邑也,东北去白亭10里。淮水又东迳长陵戍南,又东,青陂水注之,分青陂东渎,东南迳白亭西。”

《路史·国名纪一》载:“白,蔡之褒信西南白亭是。楚平王灭以封子建之子胜,日白公。”褒信即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从文献记载看,古白国在包信镇与夏庄镇一带。

郦道元《水经注》认为白亭与白城为两地,白亭是白国故城,白城或称白公故城,是白公胜之邑。

《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于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遂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号为白公。”

《集解》引徐广日:“汝南褒信县有白亭。”《正义》引《括地志》云:“白亭在豫州褒信县南42里。又有白公故城。”

《元和郡县志》卷十蔡州褒信县云:“白亭,在县东南42里。”由此可知,白国故城应在今息县褒信镇东南约21公里处,即夏庄镇境内,春秋时期,赖国徙至褒信镇,白国北与赖国为邻。

春秋晚期,楚平王灭赖置县。公元前487年(楚惠王二年),楚封子建之子胜于此为县公,称白公胜。白公胜所在的县邑白城,距白亭(白国故城)仅10华里。白公的得名与古白国直接攸关。

中华白氏源出河南省息县

记载,公元前487年,楚国令尹子西把太子建之子胜从吴国召回,授予“大夫”爵位,并将其封在和吴国接壤的边境白邑,号为白公。历代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均考定此白公胜所封之“白邑”,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境内。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华白氏得姓祖源地在息县。

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杜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他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在对《左传》做注时,他明确指出:“白,楚邑也,汝阴褒信县(今息县包信镇)西南有白亭。”按,据《韩非子·内储说上》所载,亭本是设在边境盘查过往行人和观察敌情的堡垒。则白亭应为人们因纪念白公胜而对此类堡垒的一种称谓,或不单指某一亭。且后世典籍记载“白亭”时,其距离多不相同,亦可佐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淮水》:“淮水又东迳新息县(今息县城)南……又东迳白城南,楚白公胜之邑也。”

宋元丰三年(1080年)王存《元丰九域志·新定九域志·卷一·蔡州》:“白公城,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之邑。”

《河南通志·卷五十二·古迹下·汝宁府·光州·古城》:“白公城,在息县,旧有庙。”

《大明一统志·卷三十一·汝宁府·古迹》:“白公城,在息县,其城楚太子建,内有庙。”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地方志发展的最高峰。清朝皇帝不仅对修志的组织、进度高度重视,而且对志书的内容和质量往往亲自过问。由于一统志、省志、府(州)志、县志等各类志书要呈皇上审阅,所以这些志书的内容必须是可靠的,是有依据的,否则便是犯了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尤其是清代康雍乾时期,大兴文字狱,对于志书内容的要求更为严格。故此时编修出来的志书,更为可靠可信。这期间,所见白公胜所封之“白邑”,均是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境内的记载。

顺治十六年(1658年)《息县志》:“白公城,在县西南七里,即白国,有楚太子建庙。《史记》封王孙胜白公即太建之子也,《汉书》注,包信县西南有白亭。”

清代康熙时期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方與汇编·职方典·汝宁府部》:“息县,白公城,在息县西南七里,内有楚太子建庙。”“罗山县,白胜寺,县城内东北,唐僧岩头建。世传楚白公胜别业,故名。万历元年与县治更置。”“罗山县,白公胜宅,即罗山县城内白胜寺。传为楚白公胜别业。”按,先秦时,罗山县城一带属古息国。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七十六·光州·息县·古迹》:“白公城,在息县西南七里,有楚太子建庙。……褒信县西南有白亭。……今有白亭里。”

嘉庆《息县志·卷一·古迹》:“白公城,即白国,有楚太子建庙,今存白亭里,事详纪述。”

《清史稿·志三十七·地理九·河南·汝宁府》:“息,西有淮水自罗山入,又东迳白公城,至城南。又东,新息故城。”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白公城,在河南息县西南七里。有楚太子建庙。《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太子建遇馋也,自城父奔宋。其子曰胜,在吴。子西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注,褒信县西南有白亭。”

《汉语大字典》:“白,春秋时楚国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息县境内”。

吴王夫差十二年,伍子胥去世,并且预言三年之后吴国就会灭亡。伍子胥既然已经被吴王夫差视为眼中钉,那么一直跟随在伍子胥身边的白公胜,更不可能留在吴国。

楚国经历“柏举之战”惨败,正值用人之际,贤臣纷纷回归,有了复兴的气象。白公胜重回楚国,是想借着楚国的力量,报复郑国,或许这就是他说服自己回家的目的。白公胜长年在吴国无法报仇,所以想回到楚国把攻击郑国、为自己父亲报仇的心愿告诉子西。

初期,白公胜是信任子西的能力的,但是晋楚争霸、争夺郑国许久,在白公胜看来,子西如果真心要替他报仇,并非难事,事实上,白公胜并未看到各诸侯国之间的形势,他的愿望太自私了。

《左传》云:“请伐郑,子西曰:「楚未节也。不然,吾不忘也。」他日,又请,许之。未起师,晋人伐郑,楚救之,与之盟。胜怒,曰:「郑人在此,仇不远矣。」”

子西对自己侄子的要求一延再延、一拖再拖,晋人伐郑时,楚国救援了郑国并与之盟,这样的行为激怒了白公胜。他顾不得国家大义、亲情礼仪,磨起刀来,就说要杀子西。子期之子名叫平,白公胜当着平的面说,他磨刀是为了要杀平的父亲。

《左传》云:“胜自厉剑,子期之子平见之,曰:「王孙何自厉也?」曰:「胜以直闻,不告女,庸为直乎?将以杀尔父。」平以告子西。”

子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毫无戒心,认为这是兄弟之间儿戏的玩笑话,他把白公胜比喻作卵,以为白公胜年纪还小,尚不懂事,正需要受到他的保护。子西也想着自己令尹的位置将来是要传给白公胜的,在子西看来,白公胜是楚国未来司马、令尹的最佳人选。也就是说,子西认为白公胜不可能有谋害自己之心。

遗憾的是,白公胜并不领情,他的要求楚国无法达到,也不认同子西会提拔他。白公胜把仇恨转嫁到了楚国身上,说子西会自取灭亡。他的愤恨形象,似乎是另一个伍子胥出现在楚国。

子西并没有把白公胜的话放在眼里,白公胜就找石乞商量对策,石乞向白公胜推荐力士熊宜僚——如果得到他,就如同是得到了五百人,就可以攻击楚国了。白公胜找到了熊宜僚,他听说是要参与谋杀楚惠王和楚国二卿士,不管白公胜如何威逼利诱,熊宜僚也不愿意帮助白公胜,他预言这件事情将要失败。

《左传》云:“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许之。遂作乱。秋七月,杀子西、子期于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掩面而死。”

楚惠王十年,借着一次取胜于吴国的机会,白公胜开始了行动。此次胜吴,或许就是吴国借着让白公胜得胜,好使楚国内乱,以趁机攻击。此时吴王夫差虽然称霸于黄池,但吴国多次受到越国侵袭,声势早已大不如前。

楚国胜吴的情况下,白公胜借此功劳进献武器在朝廷之上逞威,杀了子西、子期,并且挟持了楚惠王。子西、子期惨死,前者掩面,是因为自己失去了戒心;子期以对外作战、英勇对敌而闻名,今日竟然丧自家人之手!他死前仍旧奋勇拔树杀敌,最终力竭而亡。

白公胜的军师石乞,建议焚库、弑王,但是白公胜并不愿意,认为这样的行为会招致自己的灭亡,可见白公胜并不是真的要当楚王。他虽然复仇心切,也没有杀掉熊宜僚,足见其爱才之心。

我们都知道,叶公曾经劝说子西不要重用白公胜,不过眼看劝说无效,叶公就避到了蔡国。此时蔡国在方城之外,可见其预估白公胜将要作乱,避祸而远之。叶公在乱初并没有立即出兵,他认为像白公胜这样险中求胜的人,贪得无厌,等他做出违背民心、引发众怒的事情,再趁势打击。

白公胜要立子闾为王,子闾是当初楚昭王所要传君位的对象,子闾在楚昭王死后不愿意继位,白公胜逼他,他更是不肯,便死在了此乱之中。白公胜没有杀掉楚惠王,挟持着楚惠王置高府,石乞负责看守府门,意图挟天子以令楚国。

圉公阳为了成就楚国的血脉,凿开宫墙而入,把楚惠王背到了楚昭王的住所,即惠王母之宫躲避。由此可见,为了应付外来的救兵,白公胜并没有多余的人手在宫内看守。

《左传》云:“遇箴尹固,帅其属将与白公。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乃从叶公。使与国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石乞身为白公胜的谋士,自己的主子自尽,他宁愿被烹也不愿意公布白公胜的位置,牺牲自己成全了义气。

从这个事件的侧面,可以看出叶公在楚国很得民心:叶公穿上盔甲,能保护自己不受盗贼所害;当他穿上盔甲,人民又因为见不到其面容而失去奋斗之心。这穿和不穿之间,代表叶公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0)

相关推荐

  • 大秦帝国——一个养马奴的逆袭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一幕,当时的天下共主周郝王大骂"秦嬴"是养马的家奴.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是养马的家奴吗?答案是肯定的. 电视剧<大秦赋> ...

  • 礼乐的崩坏:诸侯篇(5)| 周幽王买笑竟是为60岁的老太婆?

    本文为系列文章,之前一篇为<天子篇>, 再之后包括<大夫篇>.<医家篇>.<阴阳篇>.<兵家篇>等,欢迎持续收看. · 诸侯篇 第5节:宰割 ...

  • 72.第十三 幽王(晋纪殇叔文侯)全文翻译解释

    今本竹书纪年 ◎幽王西元前782-771年 名涅. 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晉世子仇復歸于晉,殺殤叔,晉人立仇,是為文侯.王錫太師尹氏.皇父命. 二年.辛酉,晉文侯元年.涇.渭.洛竭,岐山崩.初增賦. ...

  • 【杂谈】周朝失落的二十一年

    两周之交发生过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件事,叫平王东迁.一般情况下,我们理解的平王东迁是因为周幽王荒淫无道,宠幸褒姒,废长立幼,导致废太子宜臼的外公申侯联合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宜臼被 ...

  • 【长河星空】徐泽林丨息壤肥沃稻花香

    淮水缓缓东流,流经地处中原与荆楚分野的神奇地方--息州大地.她见证了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周武王分封的两个诸侯国--息侯国和赖子国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息壤之地"盛世今朝的巨大变化. ...

  • 铁九师 白国喜——我的母亲

    我 的 母 亲 铁九师 白国喜 "儿行千里母担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古往今来赞美母爱的话题!"母亲!"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也是 ...

  • 铁九师白国喜——​家乡、故乡、他乡

    家乡.故乡.他乡 铁九师白国喜 十八岁离开家乡参加铁道兵,二十岁兵改工成为中国铁建人,在外兜兜转转,风风雨雨四十年,如今临近退休还在他乡忙碌,这就是我半辈子的真实写照. 当过铁道兵的人,对" ...

  • 铁九师 白国喜——《我的母亲》(续)

    <我的母亲>(续) 铁九师 白国喜 母亲节前夕,我的一篇<我的母亲>在兵网<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发表,引起众多战友.微友.亲友为我的老母亲点赞留言,在线阅读量有数百 ...

  • 曾经的周边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说到春秋战国,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战国七雄. 其实在春秋时期,宋国才是最大的诸侯国. 宋国版图包括今天河南东部,还有江苏西北部,以及山东西南部的广阔区域. 其国土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而且都是非常富 ...

  • 【原创】云南古代白子国(白国)考释

    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 作者 吴光范 云南历史上的白子国(白国),起自汉末,迄于唐贞观年间,是巍山和白崖(今弥渡红岩)一带的方国,后为南诏蒙氏取代.白子国的起始时间.建都地点.治理范围等 ...

  • 铁九师 白国喜——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 ---观电视系列剧《理想照耀中国》之《173米》有感

    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观电视系列剧<理想照耀中国>之<173米>有感 近日,观看了湖南卫视首播的以中铁十九局承建的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建设为背景拍摄的电视单元剧<17 ...

  • 「原创」云南古代白子国(白国)考释

    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 作者 吴光范 云南历史上的白子国(白国),起自汉末,迄于唐贞观年间,是巍山和白崖(今弥渡红岩)一带的方国,后为南诏蒙氏取代.白子国的起始时间.建都地点.治理范围等 ...

  • 诸侯国 沈国

    沈国简介 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 ...

  • 诸侯国 寒国

    寒国,夏代寒浞在寒水(今名浞河)边(今山东潍坊寒亭区)建国,史称古寒国,是夏朝的一个诸侯国 . "寒"与"干"通;夏桀以前没有干国,只有寒国,夏桀以后只有干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