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 古代上朝,什么时候开始只有皇帝坐着?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会发现一个现象:古时候的上朝开会,大臣们都站着,只有皇帝一个人坐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突出皇帝身份的尊贵。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是皇帝一个人坐着。还有一个人也是坐着的。这个人就是宰相。比如说唐朝,不只是宰相可以坐着,还有一些年龄大的大臣也是可以坐着的。那什么时候宰相没有座位的呢?这个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

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有个宰相叫做范质。范质为人耿直,经常给赵匡胤提建议。赵匡胤虽然知道范质是个忠臣,但是时间长了也厌烦了,赵匡胤就想收拾一下范质。有一天,范质又拿了一大堆的奏折给赵匡胤。赵匡胤看奏折,范质就站着在旁边,赵匡胤看完一本,范质就递上一本。等到赵匡胤都看完了之后,范质转身回来,却发现自己的椅子已经被人拿走了。范质只好站着了。从此以后,皇帝上朝,宰相再也没有座位了,整个朝堂上面只有皇帝一个人坐着了。

虽然说只是一个座位,但是这个座位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宰相没有了座位也就代表着宰相的地位下降了,皇帝的权利变得更加突出了。从这一点上看,古人对于坐座位是非常讲究的。讲究到什么程度呢?在《弟子规》当中,古人对坐座位做出了专门的要求。今天我们就说其中的一个礼节。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话很简单,意思是说: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长辈站着,我们就不应该坐着,我们也要和长辈一起站着;长者坐下后,让我们坐下,我们才能坐下。如果长辈不让我们坐下,我们只能站着。在这里强调的是用站立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用站立表示尊重,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学生时代的上课。学生上课,老师在进入教室的时候,学生都会起立。这个起立就是用站立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我们可以把这个礼节举一反三,应用在生活当中。比如说:参加会议,老师或者是领导进入会场的时候应该起立;父母、长辈进入自己的房间应该起立;领导、老师甚至是朋友进入自己的房间也应该起立。

今天,我们讲的是和长辈在一起时候的坐立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礼节和皇帝坐朝一样,带有尊卑色彩,会从心理上进行抵触。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尊重长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尊重也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会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同时,尊重别人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

乾訸书苑有奖读书活动

增加"学力"可兑换奖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