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者献以爵”——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商代铜爵
河南新乡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在商代,新乡处于早商郑州和晚商安阳的中间地带,是商王室统治中心区域。新乡的杨岗、马小营、高湾,获嘉的东张居、同盟山,辉县的褚邱、琉璃阁、丰城、固围村,原阳的固堆等地,商代文化遗存十分可观。在新乡商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一大批珍贵的青铜器,这些文物部分收藏于新乡市博物馆。青铜器作为商周时期的礼器是古代文明的物质象征,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面貌的真实写照。
在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商代青铜器中,有许多造型精美且刻有铭文的爵杯。《说文解字》对爵的解释,“礼器也,像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飮器,像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酒器。《礼记》诸篇亦多次提到爵为祭祀时使用的饮酒器,《礼记·礼器》曰:“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爵一般前有流,后有尖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有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对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商代有铭铜爵进行分析和探讨。
▌“聑斐妇婥”爵
关于“聑斐妇婥”释义,许多学者给出不同的答案。一是四字说,既将这四个符号释为“聑斐妇婥”。二是三字说,即将“聑斐”视为一个字,外加“妇婥”,共三个字。三是文字加族徽说,即族徽加“妇婥”。目前,以第一与第三种说法为主流。虽然前两个字符学界有所争议,但后面“妇婥”两字确是一致公认的,“妇婥”应为此组器物的主人。据徐义华统计,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商代诸妇总数高达204位。关于“妇”的含义,学界也争论不断。郭沫若认为“妇”是商王故去的配偶;胡厚宣先生为认为“妇”为武丁之妃,且是爵称。
▌“妇”铭文
曹兆兰则将“妇”的身份分成四种,一是商王及其兄弟的妻妾;二是大臣、诸侯的妻妾;三是子辈的妻妾;四是商王已婚的姐妹。同时,通过观察甲骨卜辞,我们可知“妇某”在商王朝参与祭祀和战争。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妇”在商代拥有较大权力和重要地位,应为地位显赫的女贵族。关于“婥”的含义,一般认为是国族名。赵诚先生认为,“妇某”之“某”的女旁确系后代所加,是商代文字繁化现象。因而,“妇婥”的身份应为卓国的女性贵族。在历史上,卓国的地望不在新乡。由此说来,此组器物应该不是产自新乡,而是由女贵族“妇婥”由卓国带来。在辉县褚丘除了发现“妇婥”组器外,还发掘出土数件“子”字铭文青铜器。卓国贵族“妇婥”的器物在新乡发现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妇婥”嫁于新乡的高等级贵族“子”,这些器物是其嫁妆,随“妇婥”死后一同埋于地下。
▌“己并父丁”爵
“己并父丁”在安阳出土,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己并父丁”爵3件分两式,形制基本相同。Ⅰ式两件,第一件高21厘米,流尾长18.5厘米,通宽9.9厘米,重993克,国家二级文物;第二件高21厘米,流尾长17.6厘米,通宽9.8厘米,重1021克,国家三级文物。此式铜爵深腹,圆底,宽流,尖尾,菌状柱立于流折处,半圆形鋬,三棱锥足;柱顶饰有涡纹,鋬首饰兽头,腹部有三道扉棱,流尾下有蕉叶纹,口沿一周蝉纹装饰,腹部饰有饕餮纹饰,鋬内刻有“己并父丁”四字铭文。Ⅱ式一件,高20.4厘米,流尾长16.5厘米,通宽9.6厘米,重593克。纹饰和前式基本一样,形制略有差异,爵杯双柱较高,离流折稍远处,双柱和鋬首相对简单,质量较轻。
“父丁”二字应为“并”族某位先人的日名,有日名的青铜器是该家族的贵族专为祭祀具有这一日名的先人之祭器。日名是以十干为祖先名的一种命名方式,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接在亲称“祖”、“父”、“妣”、“母”等之后。日名是商人和受商文化影响较深的族群关于“名”的特殊观念和用法,是商人除青铜器族氏铭文之外的另一个独特文化现象。
本文编辑整理自周舟《“贵者献以爵”——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商代有铭铜爵》 一文,略做删减,原文刊载于2021年《收藏》0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