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25)赵国的崛起

读通鉴(25)赵国成为人才汇集地

注:这个阶段,秦国最大的对手,齐国被燕国给破灭,秦国可以安心对付周边的几个国,经过试探,赵国是硬骨头。赵惠王胸怀宽广,所以人才流入较多,乐毅在赵国靠威名就能震住齐燕。

三十三年(己卯,公元前282年)

秦伐赵,拔两城

十四年(庚辰,公元前281年)

秦伐赵,拔石城。

秦穰侯复为丞相。

楚国计划联合齐国、韩国一起讨伐秦国,首先要将周王所控制的地方给占领了。周王让东周武公见楚令尹昭子说:"周不可图。"

昭子说:"楚国只要一出兵,周就没有了;这么弱,为什么不可图?"

武公说:"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但其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但是,谁进攻周地就得了恶名“弑君”。然而依然有一些国家准备攻周,主要周王的祭器还在。老虎肉臊难吃而且凶猛异常,人还会向老虎发起攻击;假如让泽中的麋鹿蒙虎的皮,人对其进攻必然万倍。抢到楚国的土地,足以肥国,打败楚国这样的强国,足令扬名天下以尊王。今天楚国准备诛一个没有什么利益的天下之共主。争得其三代之传国之器,祭器到南,则大军至矣!"

于是楚国放弃攻周计谋束之高阁。

注:这段有问题,此时的齐国被乐毅压着打,仅剩下两座城在抵抗,应该没有能力与楚国合谋伐秦。

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80年)

秦国白起再次击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地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从蜀国进攻楚国的黔中,攻占。楚国献汉北及上庸地给秦国求和。

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279年)

秦国白起进攻楚国,取鄢、邓、西陵。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愿为两国和好而会于河外渑池。赵王不打算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 "大王不行,显示赵国软弱而胆怯。"赵王遂行,相如跟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别说:"大王这次远行,计算一下路途,现在去参会遇秦王到礼仪结束,一共不超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赵王答应。

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秦王与赵王设晏共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不得以,为一击缶。一直到酒晏结束,秦王最终没有加害赵王;赵国随从每时每刻都处于紧张战斗状态,秦王不敢妄动。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说: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一向是个平民,只不过以口舌而位居我上,让我蒙羞,怎么能甘心在他之下!"

于是四处宣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之,不肯与廉颇相会;每朝,常称病,不准备与廉颇一起站列。在外面而远远望见廉颇,马上引车避匿。其随众皆以为耻。相如说:"子看廉将军能不能比得上秦王有威风?"

对答:"不若。"

相如说:"以秦王那么威武,我蔺相如都敢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唯独害怕廉将军!实际上我心里只不过想着,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在赵。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我所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个人情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相如门前谢罪,于是两人结为刎颈之交。

当初,燕人攻安平,临淄市场管理人田单在安平,命令自己的宗族人都用铁笼傅车轴头。后来城池溃败,人们争夺城门逃命,大多因为车轴头相撞而折为燕军所擒;唯独田单的宗人以铁笼而得保存,于是逃奔即墨。当时齐国土地都被燕军所占,唯独莒、即墨未攻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说:"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田单以为将来抵抗燕军。

乐毅围二邑,过了一年没有攻克,于是下令解围,各去城外九里筑垒,下令说:"城中老百姓民出来不要抓,有困的就接济一下,安排他们从事旧业以镇新民。"三年而犹未下。

有人进谗言于燕昭王说:"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余城,如今不下者两城,并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今齐人已服,所以未发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且齐多美女,又将忘其妻子。愿王图之!"

昭王于是设置酒晏大会,让进言出来责让说: "先王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国做无道的事,乘孤国之乱而害先王。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现在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你为何敢说这样的话!"下令斩杀了进谗言的人。并安排乐毅的妻子穿王后服装,赐乐毅之子以公子之服;辂车乘马,后属百两,安排国相奉命送到乐毅处,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于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莫敢复有谋者。

注:燕昭王是个厉害的角色,他敢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却也不敢受。

过一段时间,昭王薨,惠王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说:"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其实准备连兵南面称齐王。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惠王对自己不善,于是逃奔赵国。燕国前线的将士由是愤惋不和。

田单下令城中人吃饭,一定要先祭其先祖于门庭,飞鸟见庭中食物皆翔舞而下城中。燕军看到这些景象很奇怪,田单借机宣言说:"当有神师下凡助我。"

有一小兵说:"臣可以为师乎?"

说完就跑。田单拉他回来,坐东乡,以师之礼待之。

小兵说:"臣欺君。"

田单说:"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次发出命令约束,必称神师言说。又公开宣言说:"我唯一害怕燕军对俘获的齐兵行劓鼻之刑,将这些人放在队伍前即墨就将败了!"

燕军听说后,真的按田单所说做了。城中齐国人见降者尽劓,皆大怒,坚守,唯恐被燕军抓获。田单又纵反间,说"我担心燕国人掘我们城外冢墓,会令城中人寒心!"

燕军尽掘冢墓,烧死人。齐人从城上望见,全都涕泣,争着要出战,怒气增加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进攻,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间黄金一共千镒,派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将,说:"马上就要投降了,但愿不要虏掠我族家!"

燕将大喜,答应了。燕军放松了警惕。田单将城中一千余头牛收集起来,给牛都披上缯衣,画上五采龙文,绑束兵刃在牛角上,而灌脂束苇在牛尾巴,点火烧一端,凿城几十个洞穴,夜里纵牛而向燕军阵地,安排了敢死队壮士五千跟在牛后随其后。牛尾烧热,牛怒而冲向燕军。燕军大惊,看到牛身皆龙文,被撞到的非死即伤。即墨城中鼓噪大起,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杀骑劫,追亡逐北,所过城邑大都叛燕,收复为齐。田单的兵马日益增多,乘胜追击,燕军败亡,走至河上,而齐国七十余城皆收复于是迎襄王于莒,入临淄,齐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注:田单的火牛阵很厉害,但大家却忽视了田单的反间计,田单能利用燕国新君王即位的时间,靠制造谣言就将乐毅给换掉了,燕国新来的大将就是田单上位的踏脚石了。

齐王以太史敫之女为王后,生太子建。太史敫说:"女不取媒,因自嫁,不是我生的,污染我的名誉!"终身不见齐王后,君王后却不以不见的理由而丢失做为女儿的礼节。

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宠乐毅,以警示燕国和齐国。燕惠王于是派使臣责让乐毅,又自责说:"将军过听,因为与寡人有矛盾,就抛弃燕国而归于赵国。将军为自己是可以这么做,但是何以报先王之知遇之恩?"

乐毅报书说:"当年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唯君王之留意焉!"

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卒于赵,号曰望诸君。

注:乐毅的威名太大了,他被赵国封在观津,齐燕都怕!燕国这个时候特别担心乐毅带赵军给燕国来个灭国之战,乐毅对燕王说了伍子胥的事,这里面有一些是和解,有一些是威慑,伍子胥当年被楚王陷害而逃到吴国去的,后来带吴兵攻陷楚国都城,差点灭了楚国。

(0)

相关推荐

  • 战国四大离间计,其中三计与秦国和赵国有关

    离间计是三十六计之一,原指使对方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对方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对方引起对方内讧.离间计在我国很早就应用于战争,在战国时代就有四大离间计. 一.田单间乐毅 公元前28 ...

  •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燕召公世家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燕召公世家 [导读] 本文节选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册二1417-1427),记录燕国由西周初分封至秦统一天下灭亡的近800年的历史.春 ...

  • 战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21场大战(下)

    战国中后期,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之后,齐国巅峰坠落,秦国一跃而起称雄天下.远交近攻初具威力,连番血战,打得魏韩抬不起头来,侵占了楚国半壁江山.唯有赵国负隅顽抗,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随着齐国的没落,天下已经 ...

  • 读通鉴(144)庸人崛起,志在财币

    读通鉴(144)庸人屈起,志在财币 大司马刘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刘秀皆不受.南阳邓禹杖策追刘秀,在邺城追上刘秀.刘秀说:&q ...

  • “胡服骑射”究竟是什么?竟能让赵国迅速崛起,成就顶级强国

    周王朝衰微后,天下进入了春秋时代,出现了春秋五霸并列的局面,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分裂为韩.魏.赵三国,至此战国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七国自然有强弱之分,自然也就带来了战乱,尤其是塞外的胡人,眼见中原动乱不 ...

  • 读通鉴(38)韩非愤而秦国献策,李牧前线被赵国杀害

    读通鉴(38)韩非死于献策,李牧死于不败,荆轲死于刺秦 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 赵人伐燕,取狸阳.赵兵还没有回国,秦国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讨伐赵国,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酀. ...

  • 读通鉴(30)秦国和赵国赌国运的长平之战

    读通鉴(30)秦赵赌国运的长平之战 注:国家之间需要威德共济,单纯济德,对方不会有感恩之心,反而觉得你软弱,一味示威,打怕他们,然后再施德这是秦国的策略.乐毅攻下齐国,仅剩下两座城,乐毅是做了大量减税 ...

  • 长平和邯郸两战之后,赵国为何还能再次崛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赵国大将赵括和秦国大将白起两位将领对阵.对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 ...

  • 读通鉴(140)直谏之臣易得,忧国之士难寻

    读通鉴(140)直谏之臣易得,忧国之士难寻 解读:一个组织是靠共同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若上下争利,则必然有利分不足,叛起于内的情况.魏国的皇帝把汉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传承不当,认为股肱之臣没有权限,而天 ...

  • 读通鉴(308)群雄分赵

    读通鉴(308)群雄分赵 永和六年庚戌,公元350年 1.李闵称帝 春,正月,赵大将军石闵想要尽灭石氏之迹,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改国号称卫,改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太宰赵庶. ...

  • 战国系列104:赵国崛起后的三足鼎立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咱们在上一期讲到了伊阙一战.说这白起斩杀了二十四万韩魏联军,并且抢占了大片的土地,这兵锋所到之处,真可谓是所向披靡. 这既然军事抵抗已经无能了,那两国只好通过外交途径来寻求生存的靠山 ...

  • 读通鉴(139)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

    读通鉴(139)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 王夫之说:当伪儒之初起也,匡衡.贡禹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兴明堂辟雍,仿周官饰学校于衰淫之世:孔光继起为伪儒之魁,而刘歆诸人鼓吹以播其淫响.而且经术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