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鼓励独立思考的环境,催生大批喜欢“报菜名”的人

我偶尔会参与一些茶座,聚会,或者群聊,大家彼此不怎么相识,聊天的内容海阔天空,基本集中在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上。

发现一般有三种人。

一种是默默听着的,谁说话他都认真听,自己不发表观点,一般是在初学积累阶段。

一种是,以“我认为。。”开头,说的基本是大白话,生活语言,通读易懂。这种人无论观点对错,都是有自己思考的,有自己的想法的。

今天讨论的是第三种人。

基本不和别人讨论观点,一张嘴,就来一段历史知识,最可怕的是来一串西方振聋发聩的哲学家的名字和书名,比如:

卡尔波普尔,是我喜欢的哲学家里面排第三的位置。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康德和洛克,康德之前的认识论与本体论都是为诞生康德这样的巅峰做准备的。洛克政治哲学是现代有限政府制度的启蒙者,民国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失败左转就是因为没有人翻译洛克《政府论》,没有洛克政治哲学,人类的政治犹如万古长夜。

此话一出,仿佛众多神光附体,自己化身成先贤的代言人。众多智慧闪光的灵魂一下子集中在这位仁兄身上,不禁让人震惊之余,懵逼崇拜。

听得人很容易自我矮化,思维退场,不由自主的退到学生角度,做好了潜心聆听先贤大德的的准备,完全放下审视,思辨和评判之心。

但是接下来的场景,一般是:

要么对方胡说八道一通,和先贤一点关系没有。要么他已经说完了,能往出拿的,就是知道一串人名。

让人想起了中学教育的试卷,总是让人背人名,从不教人思考。以至于有些人成年后,进入社会,还是以会背人名,书名为荣。

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叫做“报菜名”

“报菜名”特别容易唬人,人们一听就觉得特别高大上,也不敢反驳质疑。

因为害怕一旦质疑,自己说错了会不会暴露自己的才疏学浅?所以“报菜名”,就在这个社会大行其道。

比如去年那篇高考作文:

被阅卷组组长打了满分,评语居然是: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什么时候,晦涩成了正面的词了?不说人话,说的艰涩难懂,这是交流最避讳的方式。

我怀疑作文报的菜名太多,阅卷的老师根本没看懂,但是又怕露怯,所以假装自己看懂了,赞美一下。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越不懂的东西,越容易被捧的很高。

因为国人的心理都爱虚荣,都崇拜权威,都怕别人看低自己。于是只能装。

只有自己装的高深,才能受到不明真相群众的追捧。只有自己装听懂了,不质疑,不敢说实话,才能不露出自己的不足。

装的演说者,和装的听众。珠联璧合,自欺欺人,皆大欢喜。

其实真正的水平都返璞归真,浅显易懂,直击人心。

真正的思想大家,从来不引用什么名人名言,各种理论典故,全都是说自己的观点。

真正的文学大家,写的文章都是那么朴实无华,通俗好读,堆砌辞藻的永远是中小学生。

真正的书法家,追求的是返璞归真,古拙。华丽炫技的江湖体都不入流。

聊天时候我们都知道要说人话,这样别人才能看懂。

你会发现,能持续参与讨论的人,永远是温和的,说着通俗语言,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的人。

言必称古希腊哲学家,德国政治家,等等一系列历史知识和人名书名的,往往报完菜名,就不再说话了,仿佛一只好斗的公鸡,尴尬的站在人群中。

完全没能力应对听者提出的问题。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原因。

或者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心虚,所以要靠一些高深莫测的知识点装饰自己。他们是“复读机”,播放完了,没能力参与讨论。

或者是,为了忽悠信众,拉拢一批崇拜者,来实现不可告人的割韭菜目的,他们是“韭菜机”,专等没有辨识能力的人上铡。

我们的环境,不鼓励独立思考。

上学时鼓励死记硬背知识点,尤其人名书名,地名,年代这些最没用的东西,偏偏把事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剔除。思维习惯被训练的会背,会记,唯独不会思考。

成年后进入社会,环境崇拜权威,看重社会身份地位,唯独不看重个人思考和观点。导致出现一大批死读书,读死书,崇拜学历,职称,盲目被人带跑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清醒一点,遇到“报菜名”的人,就要提高警惕。

如果他只是个“复读机”,做做知识传播,也是贡献。

如果遇到的是“韭菜机”,故意来迷惑你的,一定要擦亮眼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