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崔氏得姓地“崔邑”考

   
 
  崔邑,在今济南与临淄之间,章丘、邹平两县范围内,黄河(原大清河)岸边。 因历史变迁、县域范围不断调整、县城位置多次变化、黄河改道等多种因素,崔邑具体位置无法确认。
 

《章邱县志》(明万历版)章邱县知县阳平董复亨撰(简称董志),共六册。均为毛笔抄写本,现存章丘县档案馆。其中:沿革 东汉 隶属青州部济南国,省阳丘、菅、猇三县入东朝阳。杜预云:县西有崔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成请老崔氏(城),即此。”古迹 古城 即崔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不知何年遗墟见存。考之《东汉郡国志》属东朝阳。杜预曰:县西有崔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成请老,即此城。新城在县北七十里大清河之滨,墓详,遗墟见存。朝阳城 在县北五里。按《汉书功臣表》:高祖七年三月壬寅,封华寄为朝阳齐侯。又按《王子侯表》:孝宣本始元年七月壬子,封广陵厉王子圣为朝阳侯,高齐废入章丘,隋复置,改曰临济。唐属济州。宋咸平四年,复省入章丘,以其地为临济镇。古城在镇东,杜预曰;西北有崔氏城,丁公邑。

 

 
       
  《章邱县志》(清道光十二年)卷四 古迹考载:崔氏城 在县治(注:今绣惠镇)西北七十里大清河之滨,俗称土城。
 
       
  《水经》云:漯水又东北经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崔氏城北。注云: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成请老崔氏者也。杜预释地曰:济南东朝阳西北有崔氏城。按:大清河即济水,自西南来经济阳城南关外绕城而东北,其南岸之上即章丘界,俗呼土城,乃崔氏城也。城东有东西旧沟,阔可三四丈许,深可四五丈许,为漯水故道。古漯由崔氏城北迤逦而东南,经临济镇北又东经故朝阳城南。今济水自漯旧沟之西口,而注于东北矣。又按:董志,误作新城云莫详其始,而疑县西一十五里之古城为崔氏城,张志所引亦有疏漏,今竝正之。

《章丘县志》(现代新版)第二章 建置 春秋初期,西部属谭国,西北部隶齐国赖邑。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齐国灭谭国后属齐国。公元前680年(鲁庄公十四年),划北部大田宁戚的封邑,称宁邑(今刁镇永清寺)。公元前547年至490年,齐景公划台为晏子封邑,称台邑。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齐景公划西部封大臣崔杼,称崔邑(今黄河乡土城)。

《章丘地名志》章丘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黄河出版社1999年10月济南出版,第257页载:土城 位于(黄河)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属华庄村委会。村西靠黄河大堤……土城,古名崔氏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崔成请老于崔。”杜(预)注:“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唐书·宰相世系表》:“齐丁公伋嫡子叔乙让国(笔者注:应为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城。”《县志》载:“崔氏城在县治(旧章丘城)西北70里,大清河之滨,俗名土城。”《水经注》云:“漯水又东北经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崔氏城北。”按:“大清河即济水,自西南来,经济阳南关外,绕城而东北,其南之上即章丘界,俗呼土城,乃崔氏城也。”

《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载:“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成(崔成)请老于崔,崔子许之。(东郭)偃与(棠)无咎弗予,曰:'崔,宗邑也,必在宗主。’”
 
       
  《通志·二七·三·以邑为氏》:“崔氏,姜姓。出齐丁公嫡子季子,让国于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杜预云:'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魏嵩山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1022页载:崔邑 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春秋齐地。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一百九卷 崔姓部录考,中华书局影印版 第三四九册之0五页)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

《东野轶闻·三河考》( 李炳炎,清末古皋即今邹平码头乡人):崔邑,“今考其地,由章邱土城北,东入县境,至草庙头南,经李家马头西越甜水庄北,过寄驾塚南,穿两王家码头之中,出东南而入邹平减河故道也”。 
 

  《青齐琐记》( 作者齐东,章丘人,黄之廉,生卒年代不详): “七、齐东、大清河、临济”,(临济)“西十里许,土城,古称崔氏城,崔氏始祖叔乙封地,崔成请老于此”。

《高唐齐音》(吴连舟,章丘秀水人): “崔氏城, 在邑西北七十里大清河之滨”,“武水当年抱郭流,崔成曾此请菟裘。征西老子分明註,莫向猇城饶舌头。” “水经漯水经崔氏城北,杜预释东朝阳西北有崔氏城,盖今之土城也。”诗的意思:武水(漯水)当年抱着城郭流,崔成曾经请求在此衣食送终。

 
 
 
 
 

崔邑

 

土城

 
 
(0)

相关推荐

  • 三、封建崩溃与郡县兴起

    封建制度之崩溃,并非单纯的打倒就算了.也并非一个力量被打倒,便马上产生新的力量,而是渐进的.这在西方制度亦然. 封建制被破毁的明显特点便是冲破了格子线.封建时代农民与牧民混合杂居,如今格子线一被冲破, ...

  • 《水经.漯水注》考略

    C1 △又东北过高唐县东. 河水于县,漯水注之.<地理志>曰:漯水出东武阳.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西北迳武阳新城东,曹操为东郡所治也.引水自东门石窦,北注于堂池,池南故基尚存.中城内 ...

  • 1990年章丘县粮食副劵

                        pingpu

  • 黎乐 |​​闲适人间美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闲适人间美 ------读崔斌的<人间四月>有感   以历史为蓝本的<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也就 ...

  • 季雍:曾经同僚,奈何反目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天下动荡,各势力之间屡屡交锋,其盘踞的区域也未必安稳,时不时就出些乱子.本篇就来聊聊季雍. 季雍是冀州清河人士,汉末舞台上也 ...

  • 【崔氏家风】唐朝崔玄暐家族的故事

    家风,家的灵魂      --唐朝崔玄暐家族的故事           最近,常看到一些贪官,自己落马之后,差不多也都将自己的子女稍带进了监狱.其实,这些贪官们的子女的本质也并不差,只是受到了父母的不 ...

  • 崔氏祠堂对联、横批大全! 姓崔的都要看看!

    世推三虎,人羡五龙 上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崔琳.及其弟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三弟兄.崔琳官至太子少保,崔珪官至太子詹事,崔瑶官至光禄卿,时号"三虎",因官阶都在三品以上,又号称&qu ...

  • 追根溯源 《乐善堂崔氏族谱》卷首第十三节 波浪崔氏源流记

    <乐善堂崔氏族谱>卷首第十三节                                  波浪崔氏源流记             人之有初犹木之根 水之源也吾中华汉族各氏乃炎黄之孙 ...

  • 山东莒县崔氏,好几十个村庄都有崔姓人分布

    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起源姓氏.一般认为,崔姓源自姜氏齐国,以封地为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都是北方有名的世家大族. 山东省是崔姓的主要聚居地,大多数县市区都有分布,其中,日照市的莒 ...

  • 【追根溯源】四川绵阳崔氏乃“南海郡公”崔与之后裔

    绵阳崔兴贵父子看到我的博客上的有关资料,通过石家庄力争宗亲与我联系,发来<绵阳崔氏族谱>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本电子稿.初读之后,发现四川绵阳崔氏乃广东"南海郡公" ...

  • 襄公二十七年卫杀甯喜 弭兵之会 郑品诗会 崔氏家乱

    [经]二十有七春,齐侯使庆封聘.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卫杀其大夫宁喜.卫侯之弟鱄出奔晋.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 ...

  • 崔氏八味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5)---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11.5崔氏八味丸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这个崔氏八味丸,这个药本来是在仲景书里头,可能这个方子最原始的是崔氏的家传的方子,所以叫崔氏八味丸.这个方子呢,大概也在<近效方>里 ...

  • 华北崔氏家族DNA测试

    家族介绍   集中于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的崔氏家族.   华北崔氏家族姓氏统计   由于历代各种改姓因素的累积,MF6974的姓氏构成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但基于芯片2.1检测结果所得到的统计(截至201 ...

  • 肾气丸是补肾阳方吗?与“崔氏八味丸”是什么关系?

    肾气丸(<金匮要略>)方中补阴药10倍于补阳药,但近年方书多谓本方温补肾阳,而用治肾阳不足之证.其理论依据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说.本方补阳药用量甚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