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需要回答3个问题

每到高考前后,衡水中学就会被人拎出来,说道说道。

衡水中学的高考成绩

一如既往,衡水中学的高考成绩仍然很靓丽。

在2020年,衡水中学夺得河北省理科第二名,文科第一名。文科有8个人进入了全省的前10名,理科也有8个人进入了全省的前10名。

现在不知道衡水中学多少人被清北录取了,单单凭提前录取的人数,67人就能在全国超级中学里面排第三,第一是人大附和清华附。如果加上高考录取的,估计人数还会上升。

网上的批评声

不过,衡水中学辉煌的高考成绩没有获得大家的称赞。到网上看,可以说是批评声多于赞美声。

对衡中的批评主要是以下几条。

第一,衡水中学把河北上名校的难度提高了一截。河北用的是全国一卷,用全国一卷的有10个省份,包括河南、山东、湖北、湖南这些高考竞争很厉害的省。河北在里面,上名校的分数线稳居前二。

很多人说衡水中学功不可没,在河北,考700分是上不了清北的。在河北,要上清北,只能考衡水中学等少数几所高中,如果考不上,基本就没戏了。

第二,衡水中学在全省掐尖,学生最好,师资最好,这对其他学校是个很大的摧毁。本来河北的教育资源并不是很丰富,当最优秀的学生和老师都汇聚到衡中时,其他学校就惨不忍睹了。

衡水中学对顶尖人才是否有提升作用?

我自己认为这些批评还是表面的,评价衡水中学应该从更深、更远的视角。

第一,清北在河北招生人数基本固定,不会因为衡水中学的教学质量特别好,而投放更多的名额。衡水中学在全省掐尖,这就是说,如果不允许掐尖,这些学生上另外的重点中学,也是能考上清北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个人来说,上衡中的理由很充足,就是为了能进更好的学校。但对于国家来说,进入衡中之后,这些人是否获得了更好的培养?人才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

我听几位清华老师讲过,说衡中学生素质不错,很自律,在清华里面还有其他大学里面,表现都比较突出。

但这是不是属于衡水中学的功劳呢?另外,对于一个省的顶尖人才,什么才算是优秀的标准呢?在清华里面表现优秀算优秀吗?

当然,对于人才来说,中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大学和社会的因素更大。

也许,我们需要跟某些研究机构一样,要长期跟踪、关注部分人的成长,最终才能获得一个结论。现在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衡中的,都缺乏这些长期数据。

衡水中学后面的学生是否成才?

第二,衡中掐的是全省的尖,在衡中里面,学生还是会分层。后1/3衡中的学生水平如何?能考入什么样的大学?我想这是个重要指标。

另外,如果这些后1/3的考生没有进入衡水中学,在河北没有衡中模式,而是普通的重点学校,他们的成绩会不会好于在衡中的成绩?

这些也需要做对比实验,现在也缺乏数据。

精细化管理是否有助于成才?

第三,我看过衡水中学的时刻表,可以说是非常精细,都是精确到分的。关于衡中学生刻苦学习的新闻非常多,打饭时看书,在外排操时看书。我相信这是衡中学生自发、自律的结果。

现在全国不少中学都在学衡中,精细化管理。

我一直觉得自己当年上的中学管理比较严格,但看了现在的中学,当年比不上现在的强度。

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的成长好像并不提倡精细化管理。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培养了很多著名科学家,他曾经对恨不得24小时泡在实验室的学生说过:你什么时间用来思考?

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是物理发展的黄金时代,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重新建设了物理大厦,非常激动人心。

大家要注意的是,30年代并不是一个安稳的年代。尤其这些年轻人在读书的时候,欧洲连年动乱,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科学家的学习生涯并不是严格训练、精细管理。

前几天,丘成桐的一句话很流行,说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这句话是丘成桐几年前的访谈里面的,不知道为什么又流行起来。不过,这个现象确实存在。

在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内出去留学的学生受到了国外教授们的称赞,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如那个时代了呢?

丘成桐指的不是那种水货留学生,是清华、北大出去的学生。丘成桐认为是大学老师敷衍了事,最好的老师没去教本科生。事实上,只要对中国大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现在大学的教学质量比原来要好,老师水平高,要求也严格。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初期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而现在的清北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超级中学,都受过精细化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对真正的人才培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想这也应该需要有长期的跟踪研究。

取消掐尖

第四,衡水中学对高中教育的生态损害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一个好学生,能带动周围几个,10个好学生能带动几十个。把人才分散出去,有利于更多的学生成才。所以,不掐尖应该是最明确的,最有利于一个省的教育。

其他三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研究的。希望有关专家能做一些研究。

粉丝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