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万事皆有法,不可乱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部署则是企业的灵魂,是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心轴,对孕育并带动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胸怀大的格局,从而才能实现“未战而庙算胜”。当然,其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企业和个人。其中“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含义为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合适的时机收手)才能够有所收获。
01 谋定而后动
谋定而后动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进行谋划部署,做好准备,我们才能开始行动,这样才有利于这件事的成功,切不可莽撞前行。因此不论是经营企业还是在战场上指挥作战,欲望越是强烈,越是不要急于行动,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谋”在先才是王道。
谋定而后动,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考虑清楚做这件事的后果和过程,把一切算尽,懂得适时而止,这样才会有不错的收获和所得。在生活中,要理性地对待身边发生的一切,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要冷静地处理,而不是采用慌乱、盲目、不理智的处理方式,两种结果会大不相同 。对将要发生的事考虑清楚预期的结果,先“谋”而后再“动”,这样才不会因为没有准备好应对策略导致错失机会。懂得停止还是继续行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历练,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风大浪的洗礼,正所谓不言而喻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谋定而后动,谋无正邪,有胜乃大。凡是出谋划策的人,筹划的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楚缘由,以便研究实情,根据研究来确定“三仪”。“三仪”就是上、中、下。三者相互渗透,就可以从中领悟出奇制胜的计谋,而奇妙的计谋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02 知止而有得
知止而有得是“从知止而后有定”演化而来的。“知止而后有定”出自《大学》。《大学》中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朱子有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那么:知止,就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在我看来止可以理解成两种含义,一个是目的,一个是停止。
关于目的,就是说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明确我们做事的目的和方向。并且要有长远的愿景及阶段性的目标,长远的愿景对于企业来说是使命,对于个人来说是梦想,它是企业和个人的灵魂及最强大的精神动力。阶段性的目标是对于战场和企业来说只要尽全力一跳就能够达得到的方向。目的地之于我们就是方向,所有的力气才能往一处使,是成功的根本因素。
关于停止,就是要懂得见好就收。兵法云“穷寇莫追”,因为你继续追就算追到了,你已经不能再有所得了,还有可能遇到其拼死抵抗,弄得个鱼死网破,实在是划不来。我们在做商业运行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什么时候改进攻,什么时候该暂停,游刃有余才是兵家上策。
03 把握人性
鬼谷子认为,世间主要有三类人:愚蠢的人、不诚实的人、贪婪的人。愚蠢的人不懂得深思熟虑,没有自己的见解,往往人云亦云,因此是最容易被蒙蔽的;不诚实的人满口谎言,经常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又担心事情会败露,这样的人既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因此他们会显得异常胆小怕事;贪婪的人贪得无厌,往往会在利益面前经不起诱惑而乱了阵脚,往往因为小恩小惠就忘记自己的原则。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贪婪,不过分计较得失,才能在人生旅途中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鬼谷子认为,凡是感情相同而又相互亲密的人,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就可以共同进步,共同获得成功。凡是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的,只有一部分人得利,而另一部分人却会受到伤害。凡是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所以,如果能相互带来利益,就要拉近双方的关系,如果相互牵连会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这就是有定数的事情,凡是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墙壁通常因为有裂缝而倒塌,树木通常因为有节疤而折毁,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事物又生于谋略,谋略生于计划,计划生于议论,议论生于游说,可见各种事物不论反复多少次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产生问题。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谋划,只有通过谋划才会产生计策,进而将谋略用于实际问题当中。其来源于变化,万事皆不可一成不变,只有懂变通,才能知谋划,又谋划方可的计策,有计策则可用于实践,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皆有顺序可言,切不可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