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入门:怎样画马

1.“画龙画虎难画骨”,这是一句俗语。凡画动物必须先注重骨骼结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以上是一组马的分部结构。
2.画动物画须按步骤进行。全身是总体,但须一步一步解决,先把马头画好,马对对马的造型很重要,应仔细地观察、分析,把头部的结构画准画美。
3.开始学画时,不必先用宣纸作正稿。一门技术没有基础是不行的,首先是基本功。先把对象的形体结构了解得深些,然后再画正式的国画稿。这是全身的马,初学时可用铅笔作草稿。
4.中国画是以线条功夫为基本功的,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可以用线条去表现马的结构。
5.工细的画法,第一步先用线条把马的轮廓勾出,其主线(外轮廓线)可粗壮些;其副线(内辅助线)可松疏些,线条的运用应按不同的表达要求有主次、粗细、强弱、刚柔、曲直之分。
6.在白描稿的基础上把马头和骨节部位的肌肉关系用淡墨分出来,然后再用枯笔(将笔毛压扁)顺着皮肉的走势轻轻梳擦出短毛来,马腿及蹄部由于尘土的沾染在墨色上往往比其它部位画得深重。
7.第三步再用墨色(也可用彩色)按肌肉块面将马体画完,在鬃毛和尾毛上涂上白色,涂色时不能平涂或乱涂,应顺着画稿原来的墨线有组合地、有虚实地去进行设色。
8.小写意的画法,先用较淡的墨线把马的轮廓勾出,用笔宜轻快概括,动态上力求灵活、自然。
9.在上图的基础上把马的头部和骨节部分的肌肉结构关系分出来,用较干的淡笔触加以衬擦,如图中的颈、胸、腿、尾各部。
10.凡画动物均须重视皮肉和骨骼的关系,仅仅从外表的皮毛着手是画不好的,必须理解支撑着躯体的内在的骨骼才能将形体塑造出来。此幅是按照马的各个骨节部位用厾笔方法进一步加以刻划。

11.用赭石(渗入少量淡墨)色以点笔画法画出马的花斑,用笔爽朗,切忌平涂,斑块,斑块的分布应大小参差,疏密有致,一般说来,背、肩部斑块较浓密,而腹部较为稀少。

12.点好全部颜色,最后以深淡不同的墨色烘托其结构部位,使之呈现立体感和质感。马头上的鼻梁及鼻端处应留出白块,既增强立体感,又具有笔墨趣味。
13.这是一幅全黑的马,轮廓画好后,先用焦墨点厾臀部、前胸及腿部,接着冲入浓墨和淡墨,浓淡并用,一次完成,这样墨色就活了。
14.此幅以墨稿为基础,然后按马的肌肉结构用棕色敷设一遍,留出高光。棕色与马鬃毛相接着的笔触要松疏,以示毛感。最后以极淡的颜色水勾勒马尾及轻涂于臀部、腹部留白处。这样,画就完成了。
15.线条勾勒得熟练了,然后能在宣纸上用墨用色。此幅全马勾完线后,用淡墨烘染其阴凹处及转折部位,如马的眼眶、鼻穴、颈下、蹄部等,然后用较大的笔蘸上颜色(赭石加少量墨)大笔设色,着笔要果断利索,不宜来回涂抹,以免弄脏画面。
16.光画象一匹马,在创作上是难以应用的。动物画,要突出一个动字,若要画得生动就必须多观察、多写生。现今在城市里要寻一匹马很不容易,即使是动物园里的马,也不易见到奔跑跳跃的姿态。因此迫使画者对马的形体结构必须理解并用技法加以创作表现。
17.马的多种跳跃动作(之一)
18.马的多种跳跃动作(之二)
19.要经常速写,重要的是以熟练的技法背出马的各种动态,否则只会画呆板的马、标本式的马,结果难以应付创作中的需要。
20.这是一组向右奔跑的连续动作的马。
21.掌握了马的连续动作,那么各种各样的姿态便油然而生,纸上的马便听命于画家的笔了。
22.这是一组在休息的马。
23.跳跃的动态画成后接着画马的黑白斑块,步骤如下:按马的肌肉结构用淡墨厾笔(轻点的笔法)画出肩、胸、腿及头部的斑块,一般说来,用笔方法由淡到深,由大到小(指落笔块面),花斑分布要疏密自然:灰、黑、白三色相映,斑烂美观。
24.这是一组卧着的马,也可能有的像死亡姿态。
25.马的三种纵跳姿态。中国画里用湿笔表现的方法为多,但有时由于需要用干笔甚至是枯笔的方法也有。本图右上角一马的鬃毛,尾毛及后腿关节就是用焦墨枯笔以侧锋表现出来的。
26.马身上的花纹和颜色很美丽,不论是单幅马图或是陪衬在人物画中的马,在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或对比、或调和,都应求得就好的艺术效果。
27.用铅笔画马的草稿较易掌握,但是在生宣纸上表现就不一定如愿了。经常用毛笔在生宣纸上随手就画,不用起草稿,以熟练地掌握国画表现技法。此幅是用没骨法来表现鬃毛的。
28.经过以上步骤的技法训练,在马的造型、勾线、落墨、着色以及动态等方面作了一个浅近的描述,供初学者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