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罗氏传奇|诗话黄石之8

诗话黄石

  ◆  ◆

  ◆  ◆

自题像赞

朝廷拜命刺循州,桑梓轻离不自由。

一片心悬忧国难,两行眉皱望先楼。

乌纱盖顶曾何裨,宝带横腰曷断愁。

翘首故园端有在,步从无日泪双流。

下陆江洋大湾

  ◆  ◆

作者简介

罗昌儒,约生于唐会昌(841—846)年前后,江南西道永兴县朝阳里(今阳新县洋港镇)人。唐僖宗时举进士,乾符六年(879)授循州刺史。

作品讲解

像赞,指为人物画像或人的相貌所作的赞辞。《后汉书·应劭传》:“初,父应奉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

唐开元年间,罗汉壑中进士,授膳部天官员外郎。道士罗公远投玄宗所好,自称能作月宫游,玄宗命其授升举之术,事败被斩,且殃及同姓,罹祸者众。罗汉壑惧祸及己身,乃弃官隐遁于永兴之朝阳,并易名为罗汉合。罗汉合是黄石地区第一个进士,也是阳新罗氏开基之祖。

大冶市金牛镇堰口村铁罗铺,曾是罗氏聚居之处。其地新庆禅寺旁有罗师庙,供奉着唐代神道罗公远,罗氏子孙四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

罗昌儒为罗汉壑之曾孙,朝廷拜为循州刺史。 昌儒赴岭南任职,逢黄巢之乱,道阻难归,遂流寓龙川兴宁(今属广东),自此占籍。他将居所取名望先楼,以示不忘永兴朝阳先祖。

罗昌儒离开永兴时,罗氏才传三世,人丁稀少。他嘱托老仆罗驼子说:“适逢末世,吾无兄弟可托,故园桑梓,汝宜勉力修培。先人隐栖于兹将百年矣,书香不可不继。此行亦大不得也。”罗昌儒之曾孙罗居敬中进士,授福建汀州刺史。玄孙孟邻、孟郊。孟邻中进士,授益州刺史。罗孟郊(1092—1153),字耕甫,号休休,生于广东循州府兴宁县(今兴宁市)刁坊镇罗坝村,北宋宣和五年(1123)中举,次年成进士,为探花,授太学博士。累官至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掌制诰。绍兴二十二年(1152)以事黜居兴国军,次年病逝于兴国。

循州兴宁罗氏源自兴国朝阳,朝阳罗氏源自豫章柏林,豫章柏林罗氏源自宜城枝江。罗孟郊在朝廷任职时,曾作《京中怀归》云:

一自题名后,思归何日归。

虽然着宫锦,不及舞斑衣。

故里桑榆晚,他乡雨雪霏。

庭前停玉轸,目送雁南飞。

诗中所谓故里,当指循州兴宁。黜居阳新后,他作《永兴朝阳罗氏根源序》曰:“先进士数百年以上之权舍,乃后进士数百年以下受黜之草堂。青山绿水,吾家故物,固予小子之奇逢,实天子之赉也。”此处之故里,则是阳新朝阳河畔了。罗孟郊以忠言获罪,竟终老于祖先旧地,这是历史造就的一段奇缘。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罗孟郊死后,葬于今阳新县洋港镇甘棠山下。孟郊之孙尧盟等兄弟三人遂居阳新,久之,繁衍为上罗、中罗、下罗。清同治四年(1865),罗孟郊后裔兴国州罗有文致书兴宁罗仲期,信中说:“自(孟郊)公谪居兴国寄籍,由宋历元、明,以至本朝,未尝他徙。后考《广舆记》等书,始知公为宋循州兴宁人,特询原籍有无公裔。”时隔七百余年,分居于湖北阳新和广东兴宁的罗氏宗亲,竟然取得了联系。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罗氏后裔在罗汉壑开基之地下罗畈建造了宗祠,后数次维修,20世纪40年代为侵华日军焚毁。又一个甲申年(2004),罗氏后人重建宗祠。罗氏宗祠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宗祠东西两侧,分别建有恩祖祠和忠孝祠。

这恩祖祠有何来历?说来又是一个传奇。

元末,社会动荡,生灵涂炭,阳新罗氏再遭劫难。罗孟郊的后裔罗衡远结怨于黑恶势力,阖门被害,唯其侥幸漏网。他连夜逃命,过长江至广济县(今武穴市),入蓝姓大户家帮工。蓝氏以女妻之,并赠丰厚妆奁。明初战乱平息,衡远携妻小回到中罗故地,只见老宅已成丘墟,唯有一根石柱依然矗立。衡远夫妇睹柱兴感,矢志图强,罗氏渐成当地望族。其后人以“一柱遗风”象征祖宗奋发进取、艰难创业的精神,并以此教育子孙。

罗氏族人将恩祖蓝氏之生日阴历八月二十四日定为感恩节,视为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一天,阳新及大冶、通山、蕲春诸地方圆数百里的罗氏族裔齐聚中罗,共同追思往事,祭祀恩祖,以此敦邻睦族,相互激励。

(原载黄石日报2017年12月7日5版)

——链接——

阳新刘氏传奇:

巨容公馆与曹王殿

甘宁传奇:

遥祭甘公祠|诗话黄石之7

苏轼与黄石的缘分: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诗话黄石之6

关于《黄石历代诗选》:

与280名诗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