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中的圣人苦志修行,究竟图的是什么?
预言中的圣人必然是一位精通佛道修行的人,而且只有他自己开悟见性了,才能成为圣人级别的人。那么预言中的这位圣人,对于修行会有怎样的看法和态度呢?他苦志修行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修行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自己的心得到安定。人生活在世界上,最怕的就是心不定。心不定,气就散乱。真气散乱,六神无主,人就无精打采,行住坐卧,闷闷不乐,无有是处。
一个人如果每天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一定是心有所住,心神安定。心定,然后真气凝聚,智慧生发,人就显得特别精神,而且心情愉快。所以,人总是有所追求。有所追求,就是系心一处,使心有所依止,达到心定状态。
社会上的人,有的通过追求名利,达到心定。他们的心依止于名利。有的厌倦世事无常,对名利财色不感兴趣,他们会追求精神享受,比如读书、收藏、书画、音乐、体育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结识一些朋友,使心依止于兴趣爱好上面,志同道合者身上,心有所依,自然心定。心定气聚,智慧生发,人就会感到幸福。
还有一类人,对名利、兴趣爱好、交友等都没有兴趣,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总感觉人生虚幻,一切不实,常有厌世离世之心。这类人需要通过修行来安定自心。因为他们的社会缘分浅薄,对心性比较敏感,适合通过修行使心依止于自性,依止于性命根源,从而获得心定状态。
修行会经历很多境界。从低到高,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修行分为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出家修行,不用考虑生活琐事,一心精进即可。在家修行,琐碎的事很多。所以在家修行的难度比出家要大很多。
在家修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工作问题、收入问题,家庭问题等。随着心性的日渐纯净,人变得喜欢清静,不喜欢热闹。修行人的事情往往相对简单稀少,日子过得像白开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
在清静平淡的生活中,自己的心性得到净化,逐渐接近菩提智慧。当心中慧光出现后,内心会获得极大满足感,非常高兴,充满信心。从此以后,内心常常依止于自性慧光,自修自证。光明逐渐增长,心地逐渐开明,智慧逐渐广大,这些成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喜悦、满足。
世俗中的人看待修行人,最关心的是他们的物质生活。靠什么生活?拿什么养家糊口?其实,在修行人的眼中,物质生活是次要的,心灵上的安定祥和才是最要紧的。如果能开发出自性菩提智慧,自觉觉他,自利利人,那是最好的。做不到,就独善其身,管好自己。
有些人学佛修道,总喜欢在经典上下功夫,在文字上费时间,在分别心上面做文章。佛也好,道也好,都是在自己的心地上做功夫,通过修行解脱心性,使心安定不动。道家称为清静,佛教称为涅槃。所谓不生不灭者,心定不动而智慧应用无穷也。
真修行人,得一句法语,下十年苦功。只在自己心上用力,绝不在文字上下功夫。这样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在文字上下再大功夫,自己散乱慌张的心一刻也没得到安定,自己图的又是什么呢?
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即。修道到底图的是什么呢?心安而已,心定而已。如果心定之中,忽然心烦意乱,说明有事情需要处理。事情处理完了,心又归于安定。这就是事来应之,事去不留。所谓见性悟道,不过是看透幻相,心归清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