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唤柳│黄梅一中的沧桑巨变
鄂东明珠更璀璨
——建国七十年黄梅一中的沧桑巨变
王唤柳
始建于1912年,有着“鄂东明珠”美誉的黄梅一中,自1949年建国以来的七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沧桑巨变令人感叹,辉煌成就令人瞩目。
黄梅一中是我的母校,也是我曾经工作的地方。1960年至1966年,我在这里读完初中和高中;1977年至1984年,我在这所学校任教。我对这所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参加了黄梅一中80年、90年和百年校庆,见证了母校的发展变化。
1960年,我13岁,从距县城70里外的蔡山胡世柏小学毕业,被黄梅一中初中录取。听同学们说:1959年,黄梅一中在黄冈地区统一举行的中考中,初中4个毕业班183人的考试成绩,在全地区(含新洲、鄂城、大冶、阳新)13县46所中学中,人平总分第一,政治、数理各科考分人平第一,语文第二。学校名声大振,始有“鄂东明珠”美誉。
教师大都是全县拔尖选来的,学校有图书馆、实验室,半个月放假一次,各人回家,拿伙食费、咸菜、焦米粉(一天定量1、2斤大米,我们仍然有些饥饿,需要补充粮食,于是家里大人就用各种粮食炒焦磨成粉,俗称“焦米”。),那时我们还上劳动课:到东门畈种菜,到张湖割谷,每两三周到离校十多里甚至二十里的山区挑树兜柴一次,来回三四十里路,甚至四五十里,负重前行,老师、学校领导一样,参加这些劳动。大家并不觉得苦,相反,倒是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1961年夏,首届高中毕业生118人,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110人升入大专院校,升学率高达百分之91,人平数学成绩全省第一,化学第二,语文第四,物理第六,各科人平总分第四。“鄂东明珠”又一次在荆楚大地闪闪发光。《湖北日报》派记者专题采访,在显著版面发表大块报道《孜孜不倦三十年》并廖居仁老师与青年教师教研照片,报到廖居仁老师的事迹。廖居仁老师被选为全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光荣地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3年,我初中毕业升入黄梅一中高中部。
1966年夏季,我高中毕业,文革爆发,升学希望破灭。
1971年2月,县委决定重建黄梅一中。恢复党支部在学校的领导地位。1973年,为贯彻“五七”指示,在城北二里半办起60亩的学生农场,在张湖办起15亩的教工农场,校内办起校办工厂。
1976年秋,文革结束,学校教学秩序逐步恢复。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这一年暑假,我从小池镇中调一中任教。身份发生改变,由一中学生变成一中教师。与昔日的师长成为同事,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学校让我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
1979年9月,黄梅一中开展“要不要追求升学率、怎样追求升学率”的大讨论,制定出《黄梅一中课堂教学十项规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始逐步走上正轨。这一年,我参加华师大中文本科函授,寒暑假到黄州参加面授以及平时自学,学校领导让我担任班主任,明显是给我压担子,促使我进步。
1980年底,学校派我参加省教院中文专业进修考试。1981年初,接到录取通知。想起考前我曾犹豫再三,担心考不上丢脸,结果考上了,听说是全省第二名。这样我当上了学习委员。暑期结业,取得高中语文教师资格。秋季开学,我开始任教高一语文,我认真向名师岳松秋、殷寄寨、张大风学习,45分钟合理安排,留足学生当堂训练时间;讲课的激情和感染力的发挥;不急不徐,循循善诱;努力备、教、批、辅。我兼任班主任,耐心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力争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所幸我教的班语文成绩在6个平行班中居中等偏上。
1985年11月,一中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7年,为使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流畅、和谐、高效,制定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凭借一中悠久的课堂教学经验,开拓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创新之路,逐步形成一中“善教、善导、善学”的课堂教学特色。
1990年,高三7个班507人参加高考,过省线176人,过大专线234人,进入大中专255人。其中,应届毕业生239人参加高考,进省线116人,上省线率48.53%。正线生过大专线的148人,正线生过线率为61.9%,居全地区9所县市重点中学第一位,高出全地区平均直升率29.63%近16个百分点。1991年,一中学生直升率48.63%,再居各县一中之首,获得黄冈地区(市)“育英奖”。此后年年夺得这一奖项,成为黄梅一中的殊荣。
1993年,一中举行80周年校庆。我以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参加。昔日的老师、同学、学生,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尤其是图书馆、校政厅这两个历史见证人一般的建筑,让所有的一中校友见了面都格外亲切。
1991年,黄梅一中扩大办学规模,规范校园建设,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区间花木相间,绿树成行,校园形成庄重典雅、充满生机的建筑群体。1998年12月1日,县委书记批示一中迁建事宜:“要尽快立项,加紧建设。”1999年4月,迁建工程指挥部成立;8月8日,举行新校址奠基仪式。
2002年9月,新校园建成竣工,投入使用。新校园由清华大学设计,总投资1.45亿元,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体育馆,足球场、学生食堂,一应俱全。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气势恢宏,居全省同类学校一流水平。
2002年,一中参加高考17个班1365人,录取总数1031人。其中:第一批录取567人,第二批录取240人,第三批录取149人,大专以上1274人。为一中90年校庆送上了一份厚礼。此后一中连续十余年录取批次和过重点线人数一直名列全省前茅。
2012年,黄梅一中迎来百年华诞。
10月3日,黄梅一中校园内鲜花绽放,彩旗飘扬,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省、部、市、县各级领导、一中校友、在职教职员工、学生及各界人士1万余人参加庆祝活动。国家教育部、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时任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致贺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百余所重点大学发来贺信贺电。北大校长周其凤亲笔题赠“珠辉九楚,文炳千秋”贺词。因为黄梅一中是京派小说鼻祖、北大教授冯文炳(废名)的母校,也是他曾经执教的地方。
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208人,过重点大学人数920人,录取清华大学2人。2017年,3人录取清华大学,146人录取985高校,420人录取211高校,过一本大学1062人。2018年,600分以上276人,过重点线大文大理1031人,均遥居黄冈之首,名列湖北省前茅。
截至2018年,一中为国家输送4万余名大专院校合格新生,为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输送186名学生。其中,北大28人,清华62人,中国科技大57人。
愿黄梅一中这颗“鄂东明珠”越来越璀璨!
作者简介:
王唤柳,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国家二级编剧,湖北省作协会员。1975年起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1984年由黄梅一中调入县文化局戏剧创作室工作。先后有大型戏曲《知府赊官》《红色恋情》《鼓琴相》《萍水相逢》发表,并被搬上舞台和屏幕。小说《参座的后事》《近墨者赫》分别获《小说选刊》主办的2010年、2011年全国小说笔会三等奖、一等奖。2013年,名列《中国小说家辞典》。散文《凌霄峰奇观》《唤醒顽石点头》等多篇入选《中国散文年鉴》,并被评为优秀散文一等奖。散文《蔡山低,蔡山高》入选《游在黄冈》。大型报告文学集《黄梅潮》《跨越雷池》《地税风彩录》公开出版发行。个人出版大型工具书《黄梅名人辞典》。退休后仍笔耕不辍,从事地方志工作11年。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