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编委会将视情况择优结集出书。投稿后,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定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以内,读者留言2条及2条以上:阅读数达到5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7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9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20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数超过5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联系小编,以便编委会在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荐稿和爆料!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读者荐稿或已公开的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名誉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5、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搜狐号、网易号、大鱼号 等平台,您的原创文章将全网发布。
(前文:《故乡遗情录》连载之二十)
农村的人都是这样,哪家的孩子出息了,哪家就一定能赢得尊敬。在公众场所,说话声音都要洪亮些,做事就算是有点差误,也会有人来圆场,明明自己可以做主的事,也要过来我家征求一下意见,仿佛不这样就没有什么能搭讪的。以前我们家分瓜分果的,因为工分少,总是争不过人家,自己首先就畏缩了。看见大伙儿肩挑背驮的,我有时就感到羞愤,捏着个提篮,离得远远的,不到最后一个挨不上前。好歹分到手的,也都是前面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看到分瓜分果的人那张极不耐烦的脸,我就知道已经毫无挑剔的余地,要也是这些,不要还是这些。父母坚强,也从没有去找谁理论过,但是我们从来不哭,我们一样的擦干满头汗水,和大家一起笑,而且还要笑得比他们灿烂,超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虽然常常被它压得抬不起头,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彻底改变这一切的。现在大哥有幸考上了大学。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发现一切都变了,变得有点陌生,让人觉得这不是真的,让人感到无法适应。就连红贵他婆那样滴水不漏的角色,胖胖的脸上都挤出了难得的笑靥,她那一笑也真的是花枝乱颤,就近都看不出眼睛。红贵她婆年纪并不大,不足五十,因为我们家的辈分在整个村子最小,新媳妇搭着梯子叫婆婆也不为稀奇。红贵比我们高三辈,按理我哥几个得叫她老婆婆的,事实上我们家人也一直是这样尊称她的,这是村里有名的女强人,他们家以她主事由来已久,应该说嫁到我们村的那一天起,蜜月都没有过完,就将她的公婆赶了出去,未婚的叔子、待嫁的姑娘娃,一律分门立户,片刻都不能停留。而他的男人忠厚老实,敢怒不敢言,任凭她兴风作浪,横行无忌,十足的母老虎,谁要是招了惹了她,没有三年五载还真的不能脱身,她不把你祖坟挖出来,那算是心情好到了极点,至于祖宗十八代,她可以编成戏文,一有空闲,唱骂过不止,我们村说到骂街的事哪个是她对手,人们从没有见过这样撒泼的女人,就都让着她,不和她一样作贱,年事日久,从新媳妇到熬成了婆,都是罕逢敌手,她也从不需要收敛什么,但是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她开心的笑过,她的一张脸时时刻刻搵着,满脸横肉也时时刻刻保持着戒备状态,好像斗疯了的野狗一样,看谁不顺眼就“嗷嗷”叫的,老远就能听出是她的声音。不需要大人嘱咐,我们对于她也是敬而远之的,我的同伴也和我一样,不愿与红贵玩耍,就是拉屎拉尿也离红贵远远的,我们都怕触了霉头,碰到那凶神恶煞。好在红贵体弱多病,而父亲又是近水楼台,总是有许多应急的事,求告父亲,不然那一次我那条耕牛吃了她家自留地里的地瓜藤,那还不是黑了天。就因为她的男人忠厚,能吃苦,除了平素出工出勤外,村里有点什么公差外派,那可是非他莫属,无论谁排工,都不敢例外,也因此他挣的工分也最多,他分门立户后,又无老小牵拌,所以年年进钱,红贵父母也是老早就够上了整劳动力的,到红贵出生、上学后,也只有她家一直很滋润,集体分点什么的,也几乎是以她家为标准,我们一大家子,分得的东西,只有她家的四分之一,所以她家大担的挑着,而我们家有个小提篮就已经很知足了。她要是来得晚了,分东西的人都会给她们掖着留着,今天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她家来晚了,除了我们还在呆望,就只有她家。而且还是红贵他婆亲自来的,我都感到有点颤抖了,可是她却很是出人意外,从来没有过的大度,让我先来,并且把好的大的、平时我们垂涎欲滴的、梦寐以求的、刚刚透熟的瓜果,帮我往篮子里装,还嗔怪我也不多带个袋子,说是剩下来的也是糟蹋了,我家里人口多,还是可以将就凑合着吃,说得称秤的人连连点头,到最后连秤也不用称了,只要我拿得动,就尽管拿,而她就和一帮分东西的队委成员,在一旁望着满脸诧异、而又满脸紧张的我,舒心的笑了,笑得天花乱坠,虽然看不清她的眼睛,但我知道,那笑声里明显少了造作,多了真诚。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畏缩不前,一听说要分点什么的,跑得比谁都积极,也从不怕别人笑话我们分得东西的稀少,我可以和他们一样,在满堆的丰收果实中,肆无忌惮的挑选我看中的东西,虽说依然少得可怜,但是也有意外收获等着我,好心的村邻不再那样刁难,有的甚至纷纷援手,将那些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放在我的篮子里,我兴奋得赶紧叫上妹妹们,与我将这些珍贵的馈赠一一搬回家中。那年我也已经十二岁了,渐渐懂事,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受到额外的待遇,但是我的潜意识里告诉我,那一定和大哥考上大学有关。自从大哥外出求学后,那年秋天和别人家一样,飘荡着瓜香果香,而舒心的日子总是很快就过去了,冰封的冬天接着就来了,一到数九寒天,空闲多了,这会那会的,就都是围绕着责任田是分还是不分的问题,争来争去也没有具体结果。这样的国计民生大事,村里是没有办法拍板的,但是上面已经有了相关的政策,作为范例,大队也只是分组讨论,优劣比对,并将提案送交大队部,再有大队部呈报乡镇,统一规划,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冬季必须为了春耕生产鸣锣开道,商量来商量去,除了爷爷看守的鱼塘有了变动以外,其他的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也就是说从清理鱼塘后,将不再由爷爷看守,至于鱼塘当作什么用途,开年另议,不排除作为试点,尝试承包,也就是在那年年底,大哥读书返家后的第二天,爷爷被迫离开了他生活多年、看守多年的湖塘,生产队里就将几十条耕牛安排爷爷牵头管理,爷爷这个老英雄在他晚年的时候,竟然做了牛倌,而我们家一年之内竟有三个人为生产队放牛,这在解放后、新社会里也算是一个奇迹。
作者简介:余建新,微信名野渡舟横 ,湖北黄梅小池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