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条约签署时间】巴拿马收回运河和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横贯巴拿马地峡。运河全长81.5公里,宽91—304米,可供5万吨级的海轮出入。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大大缩短了两洋之间的航程,在沟通海洋的大运河中,地位仅次于苏伊士运河,被誉为“世界的桥梁”。就是这样一条著名的国际运河,却有着一部辛酸的血泪史。
1878年,法国首先从当时的哥伦比亚政府手中取得了运河的开凿权,并于1881年破土动工,1889年因财政和技术困难停工,美国乘虚而入。1903年,美国通过不平等的《美巴条约》,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和每年交付25万美元“租金”的低价,攫取了单独开凿运河和“永久占领”及“永久管理”运河和运河区的特权。美国用了10年时间将运河建成。在整个修建过程中,由于生活、劳动、气候等条件恶劣,先后有7万名巴拿马及其他各国劳工丧生。
巴拿马运河
运河完工后,美国便在运河区内设立了“区政府”、法院和警察机构,驻扎1万多名军事人员,修建了14个军事基地,并升起美国国旗,使运河区成了地地道道的“国中之国”。在经济上,美国通过运河掠夺拉美及远东各国的资源,倾销商品,并把运河的收入攫为己有。据统计,自运河通航起至1976年,美国收取的船只通航税超过45亿美元,而同期付给巴拿马的“租金”仅占收入的1%。
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巴拿马人民的强烈反抗。几十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铲除“典型的殖民王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6年和1955年,美国迫于巴拿马的斗争,曾两次修改条约,但只是增加了一些付给巴拿马的租金,并未改变其不平等的基本内容。1964年1月,巴拿马全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反美爱国斗争,3万多人手持国旗,高呼“主权万岁”的口号,浩浩荡荡地冲进运河区,坚决要求在运河区内升起自己祖国的旗帜。但这一正义行动却遭到美军的血腥镇压,300多人被打死打伤,血流成河。愤怒的人们随即袭击了美国大使馆,焚烧了美国新闻处,并举行罢工、罢课和罢市,抗议美军暴行。
巴拿马一月风暴的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同意再次谈判,重订条约。但由于美国坚持其长期霸占运河区的立场,谈判进展十分缓慢。在此期间,巴拿马政府一直坚持废除1903年的《美巴条约》,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这一正义立场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的广泛支持。
1973年3月,在巴拿马城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许多拉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代表纷纷发言,支持巴拿马的正义立场,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9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一项宣言中,表示“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1977年1月,哥伦比亚等11个拉美国家首脑致函卡特,再度强调巴拿马运河问题是“整个拉丁美洲的事业”,要求尽快废除不平等的《美巴条约》。
在此形势下,1977年9月7日,美国终于被迫和巴拿马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取消了美国对运河及运河区的“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权”,规定在1999年年底之前,巴拿马政府将逐步收回运河和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新条约的签署,是巴拿马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巴拿马人民和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斗争的一个重大胜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之后,这一“世界桥梁”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