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搞不懂了,现在的奶茶为什么越来越像八宝粥了!

    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

    忙碌了一天的你

    有没有好好犒劳自己一下?

    我猜,你肯定很想喝一杯奶茶吧~

    不过,对于选择困难的人来说

    最难的不是选哪一家奶茶店

    也不是喝哪一款奶茶

    而是——加什么配料

    珍珠、芋圆、血糯米

    青稞、燕麦、绢豆腐

    仙草、椰果、咖啡冻

    ……

    这,确定是奶茶

    不是八宝粥?

    #八宝粥还便宜#

    连李雪琴都调侃

    现在的奶茶,都跟大米饭似的

    当你在喝奶茶时

    你喝的到底是个啥?

    怎样才能成为「奶茶十级学者」?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管饱,顾名思义,这一组的加料都十分实在,一杯下肚,晚饭都省了。

    原料:木薯淀粉+焦糖/黑糖

    ▲珍珠。左:搓好的粉圆;右:煮完之后的样子。

    珍珠,应该是奶茶界加料区的元老,加料界「第一人」。

    波霸,其实是「胖」了的珍珠。

    二者本质上都是粉圆,在家也能做。

    不过,做粉圆耗时长,真的太累了!奶茶店一般都买现成的粉圆。

    工业生产的粉圆和手工做的还是有点差别的,在生产过程中还会添加:食用色素增加卖相,增稠剂(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增加Q 弹的口感,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延长保质期。

    2011年的台湾塑化剂事件,就有珍珠被检测出了塑化剂,让这位曾经的奶茶加料区一姐跌下神坛。

    不过,只要来源正规,符合国家标准,都是安全无害的。这点就不必太担心了。

    原料:木薯淀粉+薯芋

    芋圆的主要原料也是木薯淀粉。

    把芋头换成南瓜、紫薯、红薯……瞬间你就拥有了不同颜色、不同口味的芋圆。

    不想动手的话,某宝上也有很多现成的。

    原料:西米粉/木薯淀粉

    西米叫「米」,但它可不是米,是一种用淀粉筛成的小粉圆。

    西米是从西谷椰树(又名沙谷)的树芯提取的淀粉。

    不过,西谷椰树的淀粉含量在开花前达到峰值,而一颗西谷椰树长到开花至少要八年。所以正宗的西米淀粉不常见。奶茶店的西米一般也是用木薯淀粉制作的。

    ▲西米。

    和上面几位相比,西米「健康」多了,没有额外加糖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就是不知道,奶茶店在加工西米时会不会加糖呢?

    原料:荔浦芋头+糖

    爱喝奶茶的,应该都喝过芋泥波波奶茶吧~奶茶圈的新晋一姐。

    芋泥,就是芋头和糖水混合成泥。最有名的当然是荔浦芋头,它有着来源于花青素的紫白相间的槟榔纹,所以也叫槟榔芋,有着特别的芋头香。

    ▲某宝上有很多不加糖的芋泥,完全可以在家自己DIY一杯

    原料:血糯米/青稞/燕麦+糖

    ▲血糯米。

    我打赌第一个往奶茶里加紫米、青稞、燕麦……的人,肯定是偷看了八宝粥的秘方!不然为什么原料和八宝粥如出一辙?!

    这些就用不着我介绍了吧?

    不过,奶茶店的配料可没有那么单纯,为了方便运输和保存,它们一般会浸泡在糖水里。所以哪怕你点的是无糖奶茶,加了这些料,喝起来也是甜甜的。

    不怕喝撑的可以试试。

    原料:红豆/绿豆/花豆+糖

    ▲绿豆。

    和上面的配方一样,煮熟后浸泡在糖水里。抛开糖这个因素,豆子的营养还挺丰富的,但加了糖的豆子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小结:

    论吃的,还是我们老祖宗厉害,奶茶店的加料小心思还不是八宝粥玩剩下的!

    燕麦、红豆、血糯米……不都是八宝粥的原材料吗~这些加料的碳水高。虽然量不多,但也得当主食看待~点了这些,正餐的主食可得少吃点。

    这个系列的加料,相对热量低一点,点单的时候「罪恶感」会少一点。

    原料:布丁粉/绢豆腐布丁粉/豆花布丁粉

    名字不一样,但说白了就是豆浆味的布丁VS鸡蛋味的布丁。

    布丁做起来很简单,纯牛奶+鸡蛋+白糖,再用保鲜膜、过滤器就能搞定!

    奶茶店里的布丁大多是果冻布丁,原料包括明胶、琼脂或者卡拉胶等凝固剂,加上糖、奶粉、鸡蛋粉、香精等添加剂。绢豆腐/布丁,只是多加了些豆浆粉/豆奶粉罢了,可不是日本的“绢豆腐”。

    制作起来就更简单了——直接往水里加布丁粉加热溶解,再冷却,就搞定了。

    原料:茶冻粉/咖啡冻粉

    茶冻/咖啡冻的制作原理和布丁粉差不多,原料也是包括凝固剂、加上糖、茶粉/咖啡粉等。

    不过,没有了植脂末、奶粉等,口感更清爽,热量也更低。

    原料:水、果葡糖浆、魔芋粉、白砂糖等

    脆啵啵、多肉,都是寒天,外形很像珍珠。它是一种琼脂,取自红藻中的一种多糖,膳食纤维很高,热量极低。

    市面上大多数的寒天晶球是用魔芋粉加糖制作而成的。魔芋粉是魔芋经过加工的产物,除了膳食纤维,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含量大幅度下降,热量很低。

    原料:凉粉草+淀粉

    传统的仙草和龟苓膏不是同一种食物:

    传统仙草冻的原料,是一种叫做「仙草」的植物,也叫凉粉草,做起来特别费事。

    奶茶店里的仙草,一般都是用现成的仙草粉(仙草+琼脂、淀粉等),热水冲一下,放凉、凝固,就好啦,非常方便!

    传统龟苓膏要用到金钱龟的龟板,可金钱龟是国家保护动物。传统的龟苓膏可就不能吃了;

    虽然现在市面上很多龟苓膏也号称「古法」,配料表上也写着龟,但主要原料大多用的也是香草粉,多加了茯苓、甘草和其他中药材,但本质上还是仙草冻。

    原料:葡萄糖浆+白砂糖

    奶茶真是嗜甜者和大乱炖爱好者的天堂,连棉花糖都可以加,不知道浸泡过的棉花糖是什么滋味呢?

    原料:桃胶/银耳+糖

    桃胶、银耳,滑滑的口感,是某奶茶店的「胶原三宝」之二。哎,这年头,连奶茶店也知道大家既想喝奶茶又想皮肤好的心理。

    但是,桃胶和银耳的粘稠口感来自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不是胶原蛋白。

    况且,这些奶茶都加了糖。天天喝「胶原三宝」奶茶,更大的可能是——把你脸上的胶原蛋白给喝没了。

    原料:椰子汁+葡萄糖醋杆菌

    椰果的出现场景很多,果冻、速溶奶茶、罐头……

    它可不是椰子肉,而是和臭豆腐一样,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

    最正宗的椰果,原料是椰子水,然后接种葡葡糖醋杆菌发酵。这种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分泌细菌纤维素,纤维素聚集,就形成了凝胶。经过清洗、成型,就得到了椰果啦!

    可是用椰子水做的椰果,成本超高的!所以,那些超级便宜的椰果都是用魔芋、明胶切成椰果的形状代替。

    虽然和椰子没什么关系了,但也算是补充了膳食纤维吧。

    小结:

    工业生产的咖啡冻、茶冻、绢豆腐、豆花、仙草,主料都差不多,主要都是靠琼脂、卡拉胶等食品添加剂凝固,本身热量都不算高。

    点了下面这些,你就是「奶茶界」的养生girl/boy。

    原料:草莓/芒果/西柚/橙子/葡萄

    这个就一目了然了,在喝奶茶的同时还能吃点水果,挺好的!

    唯一不同的是价格!奶茶店的水果和水果店的水果,价格相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要注意的是,是果汁还是果肉。因为水果榨汁后,水果中的糖分就变成了游离糖。所以,还是推荐吃加了果肉而不是果汁的奶茶。

    原料:花生/碧根果

    奶茶还能补充坚果,真的不错。不过要注意,有些奶茶店的坚果外面包着糖衣,就不是很推荐啦。

    小结

    水果、坚果是加料区的优秀选手,营养健康,记得点单时问清楚:水果是果肉还是果汁,坚果有没有加糖等就比较好辨别啦~

    脂肪、糖,那是美味的来源啊!也是体重上升的「罪魁祸首」!

    原料:奶盖粉/芝士乳酪+淡奶油+牛奶+炼乳+白砂糖

    本场的热量炸弹

    奶霜用的是芝士乳酪、淡奶油、牛奶、炼乳、白砂糖......除了牛奶,哪一样不是热量爆表!看着厚实,不过吃起来口感还蛮轻薄绵细的,怪不得那么多人爱。

    奶盖的用料也差不多,奶油奶酪、淡奶油、牛奶、白砂糖,温柔地打发……

    更廉价的做法,是用复配好的奶盖粉加牛奶或水冲泡搅拌。奶盖粉的主要原料是植脂末、奶粉、白砂糖、芝士粉等。如果在搅拌时加入奶酪粉,就是芝士奶盖啦。

    原料:奥利奥饼干/牛奶巧克力

    奶茶终于向零食伸手了,奥利奥、巧克力,糖度爆表、脂肪爆表……和奶茶加在一起,并不能负负得正哦。

    还不如自己去超市买点奥利奥和巧克力,碾碎放进奶茶里,不仅价格优惠,而且份量还可控。

    原料:冰淇淋粉

    冰淇淋和奶茶还挺搭的,之前在冰淇淋一文中,我们区分了冰淇淋和雪糕的区别——用牛奶、奶油制作的冰淇淋口感更佳,营养更好,自然价格更贵。

    考虑到成本和制作时间,一般奶茶店的冰淇淋用的是冰淇淋粉,主要原料是植脂末、白砂糖、乳粉等等。

    说到植脂末,现在很多正规奶茶店用的都是「0」反式脂肪的植脂末,倒是不用太担心;但毕竟营养价值不如牛奶,补钙什么的就别指望了。

    ▲还是想喝一杯干干净净的奶茶啊!

    以为逃开了奶茶的糖,却跳进了配料的「坑」。总结一下点奶茶的小心思,下面这张图可要收好了▼

    选料的问题解决了

    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

    没!有!勺!子

    纸吸管根本hold不住这一杯「八宝粥」啊!!

    ▲来源:微博

    这么看

    八宝粥不仅便宜

    勺子

    编辑 | 火龙果
    设计 | 柚子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