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今韵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今韵
一君木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评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是一首投赠之作。张丞相就是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期录用。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注释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之意。文中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一座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济:渡之意。
楫:划船用具,船桨。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端居:指闲居。
圣明:指英明圣哲,无所不晓。旧时称颂皇帝的一种谀辞。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之意。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韵译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似与岸平,
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太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试将岳阳城要撼动。
欲念想渡水却苦于没有船楫,
盛世时代闲居又觉愧对圣明。
坐看垂钓人是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空怀了一片羡鱼之情。
作者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又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此诗旧注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然有人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任岳州刺史期间。"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