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法国母女的古董大盗:流落海外的文物一半都是他卖的,至死不敢回国

一边贩卖文物,一边捐款抗日。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1957年,身患肺炎的卢芹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在绝笔信中写道:“我的确感到非常羞辱,因为我是使这些国宝流失的源头之一。”
究竟有多少国宝,在他的运转下流失到了国外呢?答案是难以计数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民国期间流失海外的古董,有一半由他售到了欧美。包括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昭陵六骏之二:飒露紫和拳毛騧。
● 卢芹斋
但他在发国难财的同时,又非常的怀念祖国和家乡。不仅支持祖国的抗战大业,还每年给老家寄2000美元。
更离奇的是,他娶了一位15岁的法国娇妻,却与34岁的岳母保持着长期的暧昧,妻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这样一个各种矛盾的综合体,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卢芹斋本名卢焕文,1880年生于浙江湖州的一个小山村卢家渡。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勤俭持家才能维持生存,但他的父亲却非常不省心。
父亲不仅染上了鸦片,还酷爱赌博,让本就贫穷的家庭更加窘迫。母亲在艰难支撑数年后含恨自尽,不久后父亲也撒手人寰。
10岁的卢焕文,从此跟着同样贫寒的堂叔生活。寄人篱下的辛酸,穷神饿鬼的拜访,使他迫切想要改变悲惨的命运。
● 后排右二为卢焕文
为了谋取生计,他在15岁时外出闯荡,进入了南浔巨富张家当仆人。南浔镇是湖州的形胜之地,以蚕丝享誉中国,涌现了不少豪门大族。
当时有“四象、八牛、七十二狗”之说,家产超百万两白银的才可以称为“狗”,500~1000万两的称为“牛”,超过1000万两的则尊称为“象”。
张家正是南浔的“四象”之一,钟鸣鼎食富埒王侯。卢焕文先是在厨房做工,后来由于勤快机灵,被提拔为张家二公子张静江的仆人。
● 左为张静江
作为超级富二代,张静江对老爸花钱捐的官毫无兴趣,满脑子装着推翻大清的危险想法,老爸就把他送到了法国避险。张静江出国时只带了一个家仆,那就是22岁的卢焕文。
到达巴黎后,张静江创办了一家通运公司,经营丝绸、茶叶、瓷器及珍贵古董。
卢焕文也参与到古董的业务中,在店中当起了学徒。他刻苦学习着古董知识、经商技巧,还熟练掌握了英语和法语,因此被提拔为古董店的掌铺。
人生有许多关键的节点,当时浑然不觉,后来却深刻改变了命运。得遇良主的卢焕文,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在公司的高效运转下,张静江赚了很多钱,但兜里却没有多少余额。因为他把所有钱,都捐给了志同道合的挚友孙中山。
辛亥革命成功后,张静江返回国内,被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后来更成为了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
卢焕文则没有回国,已经成为古董界高级玩家的他留在了法国。
● 卢芹斋
1908年,28岁的卢焕文开办了一家古董店,并为自己改了个雅致的名字“卢芹斋”(Loo Ching Tsai)。
而在他古董店的隔壁,有一家帽子店,女店主名叫奥尔佳。经过几次接触后,两个人彼此吸引,开始了正式的交往。
但是,奥尔佳并非单身,且比卢芹斋大4岁。由于出身贫寒,奥尔佳在少女时期到一个上层人家做保姆,结果被男主人诱奸怀孕,19岁就生下了女儿玛丽·罗斯。
● 玛丽·罗斯
为了掩人耳目,男主人就给她开了一家帽子店,依旧保持着情人的关系。
奥尔佳喜欢上了卢芹斋,但又不想失去帽子店,于是想了个主意:让女儿玛丽·罗斯嫁给卢芹斋,以岳母的身份遮掩爱情,这样就可以两者兼得了。
两年后,30岁的卢芹斋和15岁的玛丽罗丝迈入婚姻的殿堂,先后生下了4个女儿,但始终和岳母保持着暧昧的关系。碰到这样的丈夫和母亲,玛丽·罗斯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 卢芹斋的4个女儿
情场“得意”的卢芹斋,事业上更是得意。
时值清政府垮台,大量古玩珍宝飘散在海外,卢芹斋凭借着高超的鉴赏能力,以低价购买了许多珍品。
但当时的欧洲,更加欣赏日本的艺术。神秘莫测的中国艺术,反倒落了下风。
为了把中国艺术推销出去,卢芹斋开办了一系列的展览和学术研究,还创造了“中国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等这些让欧洲人能领会的新词。
● 卢芹斋
由于他天才般的商业头脑,欧洲人对中国艺术的热情逐渐高涨。以前他们主要收藏瓷器,但在卢芹斋的指引教导下,他们还爱上了中国的古玉、青铜、佛像、壁画等。
然而,这既是一种胜利,也是一种灾难。卢芹斋成为了饱负盛名的中国古董鉴赏家,也把更多的中国古董运到了欧洲。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与上海的古董商吴启周,合伙建立了卢吴古玩公司,疯狂收购民间的各类珍宝,并从盗墓者手中购买佛像、壁画等稀有文物。
事实上,民国政府颁发了“禁止和限制古物出口法令”。但有张静江这样的靠山在,卢芹斋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他每年回中国一两次,选取货物运到西方贩卖,赚得盆满钵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卢芹斋敏锐地意识到世界中心已经转到了美国,自1915年起大举进军美国市场。
凭借着在欧洲积累的人脉和名气,卢芹斋很快攻陷了美国的上流社会。像小约翰洛克菲勒,银行家J.P.摩根等,都是他忠实的客户。
由此,卢芹斋背靠民国政要,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美的古董帝国,成为了西方社会众口赞誉的“古董教父”
比如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的高级副总裁罗拉就曾经评价:“他是第一位了解市场全球化的古董商。”
而代价就是,中国文物的疯狂流失。我们的国宝“唐太宗昭陵六骏”,卢芹斋原本想把它们打碎运到国外,幸亏有四骏被政府查获。
但其中的两骏“飒露紫”和“拳毛騧”,还是在1916年至1917年流失到了美国,竟然被卢芹斋当成见面礼,以12.5万美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更让人心痛的是以下的几个数据:“卢芹斋亲自在纽约举办的两次拍卖,出售中国文物2800余件。在巴黎的一次展销中,他卖出青铜器、雕塑、玉器3000余件。”
这仅仅是三次的数据,竟已接近6000件!
1920年,40岁的卢芹斋如日中天。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寸土寸金的艺术中心巴黎,建造一座中式风格楼房。
巴黎的城市规划非常严格,建房要经过多层审批,新房的高度、材料、风格都要与周围建筑和谐。
但有钱能使鬼推磨,卢芹斋在1926年直接买了一幢拿破仑三世时的公馆,经过三年的改造,变成了一座5层的红色中国式楼房,就称为红楼
红楼的地下室,就像是中国石窟的博物馆,云集了龙门、云冈、天龙山等地的石窟,恢宏壮丽而深邃。
地面5层也全是展品,一层是从中国盗割的精美壁画,二层则以花鸟为主题:墙壁上装饰着明清花鸟人物的漆画,家具上浮雕着花鸟,就连窗户也是雕花风格。
更上面的3层,则陈列着印度和高棉的艺术。由于馆藏丰富,价值难以估量,这座红楼被誉为“中国卢浮宫”。
● 卢芹斋的女儿在红楼

矛盾的是,这个靠掠夺祖国文物致富的超级富豪,对于祖国和家乡仍保持着深情。
当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立即动员了公司全体人员,并捐出了上千法郎。随后又在日内瓦的义卖中卖出了9件珍宝,将所有收益捐给了中国红十字。
而对于自己的家乡,他每年都偷偷地寄回2000美元。但综合而论,这些善举并不需要太多开销,只能稍微弥补他的罪恶。
伴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他的古董帝国也轰然倒塌。
1948年7月29日,他精心准备了数年的成果,共计342件文物被截留在国内,其中有一尊春秋晚期的牲尊,后来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年半后,他在纽约黯然发布声明:“我的古董生意已经山穷水尽,无以为继……因此,我不无遗憾地决定,从此退出古董交易这个行业。”
晚年的时候,卢芹斋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根本不敢回到中国。他感到十分矛盾,他承认自己使无数珍宝流失海外,但他也认为此举让国宝名品避免了战乱。
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道:“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与其勉强把佛像留在中国,沦为有价的商品筹码,再遭盗劫破坏,不如妥善保管于国外的博物馆,充当活的文化大使。”
1957年,卢芹斋瘫痪在床又身患肺炎,最终在瑞士的一家诊所去世,终年77岁。
● 卢芹斋和“岳母”
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他认为4个女儿都是法国人,没有教她们任何中国的知识。所以卢家的后人,与中国毫无往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世间的多数人,都可以盖棺论定。但还有些人,哪怕去世半百年,也难以评说和理清。
评价一个人是不能脱离时代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不让国家再经历那样贫弱的时代。
只有祖国强盛,才能避免历史重演,从根本上杜绝卢芹斋之流的出现。

● 参考资料

1. 东方早报丨卢芹斋的道德处境

2. 艺术客丨古董教父卢芹斋:国际文物市场的幕后操盘手

3. 中国新闻网丨巴黎唯一中国风格建筑——巴黎“红楼”待价而沽

● 责任编辑:华小妹 微信(xinjuec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