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瓦窑!
瓦片,即泥瓦,它作为盖房之必须品,历史由来已久。据考古挖掘发现,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时期,瓦片就为建筑所用。在往后的几千年里,瓦片更是被广泛地作为盖房之用。
因为瓦片作为土木房子的刚需材料,所以市场空间广阔,需求量极大。因此,制瓦的瓦窑数以千万计地衍生于全国各地,几乎各乡镇都有,而且数量不少。南胜早在七八十年代,还有许多座瓦窑厂,它们规模大小不一,分布于前山、云后、龙心、下溪埔楼、溪东等地方。主要生产红瓦和灰瓦两种产品,当然也兼生产红砖、炭瓮、烟囱筒等。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普通百姓建房由原先的土木结构开始逐渐向砖混结构转变,而土木结构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从而也导致了瓦窑厂的没落,继而消失殆尽。
南胜诸多的瓦窑因停产而废弃、坍塌,原址被复垦或建房,今已难寻故迹。一日,很高兴在龙心石格组得到其村后山依然保留有一个瓦窑的消息,当即前往探寻。在石格村的后山上幸得一位大哥指引,终于在山的另一面半山腰的蜜柚园发现了那座瓦窑。该瓦窑并不大,整体形状依旧,但穹顶已经坍塌,窑身上下,内外,周边都长满杂草。窑的正面保存较为完好,古朴的窑壁、门洞极具历史沧桑感,近前把身子探进窑洞,那一刻心里想的不是危险,而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曾记得,儿时也经常钻进溪东瓦窑的窑洞里,去感受一种压迫与恐怖的刺激。
看到这么有年代感的遗迹,不知出生在80年代以前的读者会不会有:“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