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又到了一年一度填报志愿的时间点。只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才知道,跨过这道坎,并不意味着爸妈和老师口中所说的“解放了”。当“考高分”不再是唯一的目标,随之而来的选专业、挑学校、报志愿却比高考卷上的最后一道数学题还要折磨人。这两天,不断有伙伴私信小新咨询志愿填报的事情,其中有一条留言是这样的:
小新,我是一名来自河北的考生,有点纠结。我的成绩有点尴尬,在西部省会城市有望进入211,在北京、上海却只能读普通一本甚至二本,我该怎么选?
选学校还是选城市,是每一年这个阶段的热门话题,至今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能够让所有为这个问题纠结的考生满意。在我们身边存在大量过来人的故事,他们的人生路,或许能为今年纠结的你,提供一点思考的方向。如果你有条件上一线城市的一流大学,那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正在为这个问题烦恼,但愿他们的经历能够帮助到你。
我是一个北方姑娘,受够了东北的寒冷,冲着小桥流水来了广州上大学,没想到遇到了让我瞠目结舌的大蟑螂。可以说,广州直接影响了我的眼界、就业和发展方向。来到广州后,我发现优秀的人永远在扎堆,这座城市传递给我这样的信息:我可以看上去更美,变得更优秀。我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大城市,大学几年逛了不少展览,看了不少话剧音乐剧,也打卡了很多网红店,精神生活过得很幸福。虽然我的学校只是一个普通二本,但大学四年我努力寻找机会,进入恒大、腾讯等大厂实习,让自己在这座城市成长。在广州,有大量针对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毕业能享受到就业补贴、落户补贴以及创业低息贷款,这因为这个原因,毕业后,我选择留在了广州。所以,你是哪里人,不决定你是谁;你在哪里读书、生活,才决定你是谁。在中心城市形成的眼界、视野又会伴随你一生,影响你的人生晋级之路。
想占国家的便宜,是一件很难的事。但通过上大学,我做到了每个月可以占国家至少1万的便宜。我的高考成绩距离我的理想大学有一定的差距,便选择了吉林大学,985 名校,专业性很强,学习氛围浓厚,考研有优势,但无奈位于东北,经济低迷。国家对一个吉林大学学生投入的经费补贴是7.7W(2019年数据)。当然,国家投入到学校的经费补贴,不完全是用于学生的,有一部分是给教授们做科研用的。但30%的经费用于学生,这个比例还是有的。你如果考上985、211大学,国家会给你天很高很高的补贴,清华大学就达到了每年42.5万元之巨。此外,虽然吉大不具备一线城市优势,但它的名校优势为我大学四年奠定了扎实的知识积累,大四上学期,我被保送到人大,继续享受国家的教育补贴。我很诚恳地对高考生说:上大学这个过程是“求知”,不是“就业”。如果是就业,城市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是求知,城市就没那么重要。等你毕业后,拍拍屁股就可以撤了,买一张高铁票分分钟就能奔赴你梦寐以求的城市。如果你的分数完全够得上二线城市的211或者985大学,就完全没必要去到一线城市上个二流大学。
相信很多高考生会像我一样,因为某些原因,主动或被动,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和理想的城市。当年我的分数在全省前2000,本可以进入心仪的大学,却因为想和男朋友读一所大学、避免异地恋,便留在了山东。有些放弃,并没有那么容易释怀,大一期间,经常因此和男朋友发生口角。大二,借助学校交流机会,我来到北京师范做了一年的交换生。在那学习、生活了一年后,我觉得大城市不仅有繁华和机会,还有疲惫和漂泊。大学四年,我和男友利用寒暑假,去过很多城市,珠江畔、宽窄巷、凤凰城……体验过很多热闹后,并不觉得怎样美好。那些看惯了风景,吃惯了的食物,处久了的人,坚定了我留在山东的决心。分数并不是我们选择城市或者学校的唯一因素,还有家人、喜好和愿望。有人会因为粉墙黛瓦选择苏州,因为特色小吃前往长沙,因为安逸选择成都,还有人会因为崇拜一个人选择某所学校……有时候我们选择城市或学校,并不是追求未来的路走得多顺畅,而是为了自己的心不后悔。不知道他们的故事有没有解开你的疑惑,小新再唠叨几句。如果你上大学是为了谋求一份未来的工作:公司招人,招的是有能力的人,学历就是一张纸,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现实是,学历是硬指标,很容易考核并看出来。能力是软指标,需要你的实习经历来填充。哪怕担心自己会因此后悔,但至少做了,才能有后悔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过来人,欢迎在评论区为今年的迷茫者指路哟~
最后,文章底部点亮【在看】,并且【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