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大叔在菌业——菌业前景就事论事(1)

赵本山这个人,既有典型的东北作风,又有迎合上意的特殊能力,所以无论其人道德如何不堪,才艺如何庸俗,却照例成为央视春晚的必备。

不知道是不是他最近关心上了菌业,菌业里也开始流行吹赵氏风了。继“70年代种香菇,80年代做总监”之后,菌业又涌现出不少“IBM”(international big mouth,直译为国际大嘴巴)宏论。

赵氏流行风之一:瞎预测

国际上政治家和政治学家的共同点是不愿意预测变化,为什么?因为政治是一个无法按照常规运行的东西,许多偶然事件会打破正常的进程,所以一个爱惜自己声誉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都不去做这种无聊预测。事实上预测本身相当于押宝赌博,一定有人成功,但没有人一直成功。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缺乏存在的信心,就希望明灯指路,对预测特别的有期盼,在答案尚未出台的时候,对某些预测膜拜得五体投地,其实不过是作了一把传销的终端。

预测有两个套路。一个是有足够信息的推测,另一个是随心所欲的臆测。推测者一般会谨慎承认有意外的可能,所以不符合某些受众的口味,而臆测者则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然后如感冒般流行一时,只是因为臆测失败后健忘的人们不追究而已。

菌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上市。农业作为一种天花板很低的行业,在国际上很少上市,而且涉农的其他行业上市的主体也不是涉农业务。但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权力决定经济的国家,农业企业上市却甚嚣尘上,当然菌业这个新农业类型是不会落后的。不过,无论是九发还是星河,都证明了菌业为主业的企业上市基本上是走向失败的开始。但“IBM”们毫不犹疑的为上市唱颂歌,丝毫不虑及菌业作为民生平常事的本质,臆测而不推测,不说上市最终并不利于行业的稳步发展,而是助长了权力经济和腐败经济的畸形化。

最令人不安的是,“IBM”们的胡诌,倒是很容易被无知的政府官员所引以为据,所以最近有官方报道某地计划一县培养两三个菌业上市企业的巨型大泡。这种为政府的胡作非为制造依据的“IBM”,虽然也在菌业混得天昏地暗,却依然不倦的为虎作伥,所以,不把他们归结为本山大叔的真传,就无法予以适当的归类。

菌业“IBM”们的知识欠缺,总是顾此失彼,他们对菌业的定位,从来都是非黑即白,一会儿是知识密集型,一会儿是资本主导型,一会儿是技术密集型,似乎不给定个型企业就不能生存。事实上菌业确确实实很特殊,哪一个都不是主导,哪一个都不能忽视,所以其成长性和发展空间都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发达国家农业企业上市少的基本原因,上市是一种典型的以钱赶钱的事情,相对局限而稳定的行业,不符合上市融资求发展的基本原则,当然,在中国,符合做不下去撂挑子的套现原则。

真正心系菌业的同仁,不必高兴这些企业的上市,倒要预测他们上市后有钱任性给菌业带来意外的冲击,雪榕的香菇试探还算是比较理性的小测验,政府的食用菌扶贫只怕要催生更不可预料的恶果。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