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6、急证
(一)昏厥
醒脑苏神治厥昏,人中三里涌泉跟;
中冲气海和神阙,合谷关元百会伦。
主症:自觉眼前昏黑,泛泛欲吐,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下降。
治法:苏厥醒脑。
处方:人中、足三里、涌泉、中冲、气海、神阙、合谷、关元、百会。
方义:人中开窍醒脑,中冲调理阴阳经气,为治疗厥证之要穴;合谷、足三里分属手足阳明经,能推动气血循经上注,益气升阳,开窍而醒脑;百会督一身之阳,气海任一身之阴,二穴相配可调节阴阳,且百会能醒神升阳,气海能回阳固脱;关元能益阴固脱,涌泉交济心肾而开窍;神阙可温阳固本,救逆而醒神。
随症选穴:腹泻下痢加天枢;多汗加复溜。
(二)高热
高热如燔治莫迟,大椎合谷外关宜;
曲池鱼际能疏表,点刺十宣效更殊。
主症:发热恶寒,或高热口渴,或烦躁神昏。
治法:疏风清热。
处方:十宣、曲池、合谷、大椎、鱼际、外关。
方义:十宣有开窍泄热作用,曲池治发热口渴,大椎治热盛恶寒,合谷清热散风,合用可疏风清热,有显著的退热效果。鱼际清泄肺热,外关疏解表邪而退热。
随症选穴:肺热加少商、尺泽;气分热盛加内庭、厉兑;温邪入营加中冲、内关。
(三)抽搐
痰热生风病搐抽,人中百会印堂谋;
太冲合谷丰隆配,三里大椎内关瘳。
主症:四肢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多兼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治法:熄风定惊,清热解痉。
处方:人中、百会、印堂、太冲、合谷、丰隆、足三里、大椎、内关。
方义:人中、百会、印堂醒神开窍;太冲平肝熄风;大椎、合谷散外风;足三里、丰隆除痰醒神;内关理气定惊。
(四)心绞痛
急症真心痛最凶,内关血海与膻中;
厥阴心膈三俞合,巨阙神门共建功。
主症:心前区疼痛难忍,或胸痛彻背,心慌心悸,重者出汗。
治法:宣痹通阳,化瘀止痛。
处方:内关、血海、膻中、厥阴俞、心俞、膈俞、巨阙。
方义:内关属心包经,能理气止痛;膈俞为血会,能理气化瘀;心俞补气血而安神,心俞、巨阙合用为俞募配穴法,能调补心气;血海活血化瘀;厥阴俞开胸理气,和营止痛;膻中疏肝理气。全方理气通阳,行瘀止痛。
(五)血证
(1)咯血
咯血因于肺燥伤,肺俞尺泽太溪良;
足三里穴和鱼际,孔最同施效更彰。
主症:咳嗽,痰中带血,或大口咯血,胸部掣痛。
治法:清泄肺热,和络止血。
处方:肺俞、尺泽、太溪、足三里、鱼际、孔最、劳宫。
方义:肺俞与鱼际、尺泽相配,可以清泻肺热而止血;劳宫可以清血热而止血妄行;太溪滋阴清虚热而止血;孔最调理肺气,清热止血;足三里调理气血,使血循常道而不妄行。
(2)呕血
呕血成于胃溃疡,大陵上脘内关将;
郄门孔最足三里,症急更需辨证详。
主症:吐血夹有食物残渣,血色鲜红或紫暗,脘腹胀痛。
治法:清泄胃火,降逆止血。
处方:大陵、上脘、内关、郄门、孔最、足三里。
方义:大陵清热宁心,理气和胃;上脘降逆止血;郄门为心包经穴,有止血的作用;内关理气和胃,疏经活络;孔最清热止血;足三里健脾统血。
随症选穴:肝火犯胃加太冲、不容;脾胃虚弱加脾俞、中脘。
注意:症状严重者应转内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鼻衄
血热妄行鼻衄成,迎香合谷大椎承;
少商放血宜于热,虚症还应灸上星。
主症:鼻涕中见血或鼻中出血不止,咽干口苦,头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疏风清肺,凉血止衄。
处方:迎香、合谷、大椎、少商、上星。
方义:合谷、少商疏风利肺,清热止血;大椎清热疏风;迎香疏通鼻窍;上星有清热止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