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无需攀比
与朋友闲聊时,不知不觉,就有人会聊到自己认识的某些人已经买了新车、已经做了经理、已经结婚生子,甚至有些人抓住了机遇,从曾经的不如自己到远远超越自己……
每当此时,都能闻到空气中焦虑的味道。工作几年,似乎就已经与同龄人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每每想起,有恐惧也有不甘。再回头看看这群朋友,不过都是些不到而立之年的人,如果说把人生比作一天的太阳,他们现在只是处于上午10点的状态,一切才刚刚开始。
而这些焦虑,却如影随形,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个现象都源于攀比。
此时让我想起一首小诗,大意是:有些人20岁毕业,27岁才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些人25岁毕业,立马就找到喜欢的工作了;有些人50岁当上总统,55岁就退休了;有些人70岁才当上总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你没有来得早,也没有来得晚,无需与他人攀比。
攀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是件没有意义的事。你只是看到了眼前的一部分,而看不到生命的全部,只拿眼前的事物来比较,没有任何价值。
人喜欢攀比,大概是因为害怕身边的人比自己过得好,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变轻,不利于自身的利益。也可能是希望通过攀比来获得存在感,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有多厉害,追逐外境。
无论出于哪种原因,也无法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如果攀比失败了,你会忽略掉眼前的幸福,反而滋生了一箩筐的烦恼。如果攀比成功了,你也只能获取短暂的皮毛之乐,很快又会焦虑地陷入新一轮的比较之中。
慢慢地,你将失去自我,成了攀比的机器,不停运转,无止无休。
林清玄曾说: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
你要知道,你不是那个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个失败的人,你只是你自己,无法复制别人,别人也不能复制你。
梁思成在美国求学时,也曾焦虑过,他写信给父亲梁启超,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害怕自己不能走在最好的路上,而沦为非常普通的人。梁启超回信道:“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在父亲的教诲下,他端正了自己的心态,跟随着自己的内心,从容而坚定地走好每一步,最终成为我国杰出的建筑大师。
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不是“羡鱼”,而是“结网”,常常反观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这样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依然能做到活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跟随自己的步伐,脚踏实地地努力。
每天都走在变好的路上,就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