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姿黄家溪
黄家溪村景
盛泽“丝绸水路”为吴江“运河八景”之一,古韵新姿的黄家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节点。它是杏花春雨的诗画水乡,历史上拥有文化昌盛的耕读世家和风流文雅的才子佳人,江南才子文徵明、吴门画家创始人沈周、尚书周用、大学士吴宽等雅士留下不少诗文名篇。据清代《黄溪志》记载,南宋尚书黄由筑别业于此,后子孙蕃衍穆和溪之尾,遂名黄家溪。“国朝康熙中,至二千余家。”那里才俊辈出,有进入嘉兴府学乡贤祠、吴郡乡贤祠的名臣史仲彬,致力诗文、博览群书的史鉴,熟谙佛学、深明大义的高僧真可等。这里得滨运河之地利,丝织业得以繁荣。“烟火千家两岸回,罗裳肉味笑颜开。梦回不识夜深浅,听得机声远近来。”正是当时繁华景象的写照。然而世阅沧桑,地遭咸丰兵燹,300多年繁华的绸市沦为乡村。现有上升、大新两村并入,形成新老黄家溪的双核格局,近来,为便于游客游览,两路公交线交会于游客集散中心。
笔者来到老黄家溪,于族弟家休憩,在其陪同下,游走村庄。一路走来一路看,处处镌刻着古老的记忆。800多米长的黄家溪港,架有市河桥、三元桥等5座桥梁,保持着“溪分南北岸,中夹市河”的旧貌。关于“西景坊”这一老地名以及苏州市文保单位泰安桥也有一段铭牌介绍,明清时期的桥上站着一些雇工,等待作坊主“雇人织挽”,是我国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例证。特别显眼的是,两岸建有流芳亭、溪光亭、弈阁、音阁、听雨阁等10座仿古凉亭,以及乡风文明长廊,亭廊相连,又有黄由、沈周雕像,成为亮丽的风景线。驳岸整修一新,枕河人家前建有河埠。重建的五福桥造型别致,长春桥双亭翘檐,成了村民休闲好去处。登上北角荡畔的宝塔,可远眺湖光水色!如今,明代的“黄溪八景”已有长春夜月、北角观渔、积庆晓钟、南滩问渡等重现于世。正在紧张施工的田园生活坊,达2680平方米,具有民宿、餐饮、会议、健身房等配套设施功能,不久将开业迎客。
乘上公交车,来到黄家溪村委会所在地。一路上,美丽田园换新颜,怡人怡景游客醉,呈现一派诗意江南、鱼米之乡景色:扑面迎惠风,绿树村边合,田畴麦浪翻,油菜散芬芳,鱼塘明镜亮,这里的生态蔬果、鱼虾成了农贸市场的抢手货。
来到村委会,在那里觉得古村又风华。改革开放的春风骀荡,加快了该村的发展步伐。据介绍,自2008年以来,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擘画全村2.6平方公里的蓝图,3000余名村民勠力同心,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村级集体资产达6770万元,成为全区经济薄弱村转化的先进典型。
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推进“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挖掘特色资源,突出文化基因,努力打造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的特色村庄。这里的文化墙,展示了这块风水宝地发生的故事:“龙湾夕照”景点,是宋高宗南渡中驻跸的睡龙湾;“帝阁朝霞”景点,有明建文帝仓皇出走的传说,他四顾名臣史仲彬家的水月观;“积庆晓钟”景点,是因乾隆皇帝驻跸积庆寺而得名的。还有才子沈周以数十幅画作女儿陪嫁的传说,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环顾村内,依托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民生基础设施得到跨越式发展,令人刮目相看,党建文化广场、村史馆传播红色文化,文体中心、群众剧院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广大村民,乡风文明馆、园林式的宴会厅,弘扬新风,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功能的游艇码头可以举行浪漫的水上婚礼,让村民生活得舒心,不愧为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美丽村庄示范点。
在这个全国文明村里游览,移步换景,感受到灿烂的丝绸文化、美丽田园给人们带来的愉悦。这时,村外的运河里川流不息的船队传来一阵阵汽笛声,我想,它在给黄家溪唱响了美妙的颂歌;广大干部村民,正如运河水一样奔腾前涌,奋楫猛进,驶向美好明天的彼岸。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