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是一位患者的自我病情记录,当她把这个发给我时,有两点事情触动了我。第一,她的记录中的一句话——有时候看病也是需要碰运气;第二,想不到不安腿综合征本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却仍然有大量的患者,甚至相关的医生都未能深入了解。因此,今天再次普及一下这个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不安腿综合征。

我从50岁过完生日开始,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症状,每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双腿就会感到难受而醒来。我的两条腿就像被橡皮筋勒了一段时间的那种感觉,又酸又困又麻,还疼,两条腿无论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舒服,因此根本就睡不着。我必须得坐起来在客厅里活动一阵,捶打捶打两条腿,才能感觉舒服一点。

这种情况时好时坏,但大部分时候,晚上都睡不好,多次难受醒来,于是白天感觉精神不济,不想工作,想早早退休。那段时间周围的人都说我老得很快。

到了医院不知到哪个科就诊,咨询台的护士妹妹说挂骨科比较对症。骨科医生给我拍了腰椎关节的片子,查了许多血,最后也没查出什么大的问题,医生估计我是因为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给我开了一些补钙的药物。按照医生的嘱咐,我又是喝酸奶,又是吃补钙的药,白天还出去多晒太阳多锻炼。三个多月过去了,晚上腿难受的毛病,一点也没有缓解,甚至发展到在中午午休的时候,也会出现两条腿不舒服的症状。

又去了另外一家医院,还是不知道挂哪个科,想到上次看的是骨科没有看好,于是就挂了一个神经内科。神经内科的医生给我做了颅脑的磁共振、颈部血管的彩超,结果发现了我的颈动脉有粥样斑块。我非常紧张,于是按医生的嘱咐,我又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和一种叫瑞舒伐他汀的药。这样治疗了半年,我的症状却一点也没有改善。

我有点绝望,但又不甘心。刚过50岁,就变成这种样子,心里非常难受。于是我就反反复复在各大医院的内分泌科、骨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来回就诊,问题并没有转机。直到有一天,我在单位订的报纸上读到了一篇题目叫“有一种失眠叫不安腿综合征”的文章,我当时就觉得,这上面所描述的症状和我的症状几乎一模一样。顺着这个报纸的作者信息,我抱着希望,打听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写这篇文章的医生。

之后的情况,就像神话一样。医生询问后说我得的就是不安腿综合征。我吃了那个医生开的药之后,我的症状就基本上完全消失了。我的双下肢夜间的酸困胀麻痛的感觉没有了,睡眠也变得比较安稳。这样我的精神也好了起来,工作也有了快乐。每三个月,我就会去门诊开一次药。

到现在我服用这个药物已经有两年了,最近,我去找了给我治病的医生,想知道我的症状都好了,这个药是不是可以停了。医生告诉我说这种病是慢性病,我用的这种药物既然效果很好,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应该长期小剂量维持治疗。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有了底,虽然我不能完全停药,但是我现在就是个正常人。这对我而言已经很满足了。

通过这个病,我感受到,有时候看病也是需要碰运气。如果我没有遇到那一篇文章,没有找到现在的这个医生,我可能依然奔走在到处求医的路上。我的病也不会得这么好的治疗。

不安腿综合征简介:

名称: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是一种主要以双下肢于休息时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为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

主要发生于下肢,是一种自发的、难以名状忍受的痛苦体验。患者会感到小腿(腓肠肌)深部的撕裂感、蠕动感、刺痛、烧灼感、疼痛或者蚁行感。因此,患者被迫需要腿部的运动以减轻这种强烈的不适感。患者往往形容症状“我没有一个合适的姿势可以放好双腿。”大多数患者伴发有睡眠中周期性肢体动作(PMS)。由于夜间睡眠障碍,严重的患者出现日间嗜睡,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焦虑发作、自杀念头。

诊断:

根据国际RLS协会发布的诊断标准包括四个要点。

1. 存在双下肢的不适症状

2. 患者存在被迫通过活动以缓解上述症状的行为

3. 静息状态下(睡眠、休息和静坐)加重,活动后部分或完全缓解

4. 排除贫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骨质疏松症、肾功能不全、纤维肌痛症等其他可解释不适症状的情况

治疗:

药物治疗是有效的选择。首选多巴胺能制剂,如左旋多巴复合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部分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中可发生耐受,即刚开始使用疗效很好,但数周后疗效即减退,增量服用也不能逆转,此时,可加用其他药物,常见的方案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对于大多数患者,处理潜在的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是有益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