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红楼梦里的昆弋两腔

《红楼梦》是一部当代人写当代事的原创型小说,书中所写的事情是作者亲历亲闻的。作者并不避讳在书中写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如林云铭的《庄子因》,洪昇的《长生殿》,袁于令的《西楼记》等等,对这一点无须怀疑。书中所写的贾氏大家族,从耄耋老人到少男少女,都特别喜欢看戏,逢年过节要演戏,祭祖祝寿要演戏,就连姐妹们在园中小聚也要唱上几段戏词。家中养着戏班子,'十二官'角色齐全。宝玉和姐妹们对剧本十分着迷,宝黛花下共读《西厢记》如醉如痴,黛玉风中听《牡丹亭》如泣如诉,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戏词,宝钗肚子里的戏词更是如数家珍。
  
  中国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戏剧,不同时代的剧目不一样,剧种也不一样。譬如昆弋两腔,流行于明末清初,京剧皮黄,兴起于乾嘉时代之徽班进京,《牡丹亭》流行于作者汤显祖身后,《桃花扇》搬演于作者孔尚任尊前,这都是必然的事情。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戏剧是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突出象征,昆曲流行的时代,必然是阴柔的言情文化盛行的时代;京剧流行的时代,必然是阳刚的忠孝节义文化风行的时代,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吧。
  
  因此,详细地研究《红楼梦》中出现的剧目剧种,对于正确判断《红楼梦》书中故事发生的年代,从而正确理解《红楼梦》作品的思想文化;对于正确判断《红楼梦》作者及其身世,从而正确解析《红楼梦》作品的时代背景,都是至关重要的。《红楼梦》中出现的戏剧,有的是戏剧名称,有的是整段唱腔,有的只是一句唱词或念白,我们这里不去研究这些戏剧在书中的意义作用,仅就这些戏剧的创作和流行年代逐一加以考证分析。
  
  《红楼梦》书中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元春亲自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豪宴》是李玉《一捧雪》中的一折。李玉是明末清初的大剧作家,他创作的《一捧雪》,是抨击'富可敌国,力可回天'的严嵩父子的。《乞巧》是清初大剧作家洪昇《长生殿》中的一折,《长生殿》创作历时十年,最终杀青于康熙二十七年。《仙缘》出自汤显祖的《邯郸梦》;《离魂》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1550-1616)是我国明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牡丹亭》《南柯梦》《邯郸记》《紫钗记》,文坛习称'临川四梦'。其中尤以《牡丹亭》称誉世界,乃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杰作。
  
  也是《红楼梦》第十八回中,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龄官执意要唱《相约》、《相骂》。《游园》、《惊梦》出自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相约》、《相骂》出自明代剧作家月榭主人《钗钏记》第八出《相约》和第十三出《相骂》。《釵釧記》是明時舊本,作者署名月榭主人,真实姓名不詳。一說作者是王玉峰,明代人,生卒年不詳。
  
  《红楼梦》第十九回东府新年演戏,唱的是《丁郎寻父》、《黄伯英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四出戏,'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这四出戏均为弋阳腔剧目,作者无考,见之于《明代弋阳腔剧录》,并且都是清初的宫廷戏。弋阳腔是出于元末江西弋阳的南戏声腔,明初至嘉靖年间,流传到北京等地,演员大多数是京南、高阳、蠡县的人,亦称'高阳腔',简称高腔。是以金鼓为主,音调高亢,具有通俗、粗犷、热闹的特点,但不免大锣大鼓,感到嘈杂,而且有的戏文荒诞之弊,无足文人观赏,但比较适应低俗口味。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宝钗生日点戏《西游记》,凤姐点戏《刘二当衣》。这个并非依据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剧本,而是《四游记》中《西游记》之《胖姑学舌》一折,见《缀白裘》。昆曲《胖姑学舌》与元人杨讷杂剧《西游记》第二本第六出《村姑演说》基本相同。剧演长安城里送国师唐三藏往西天取经,住在城外头蹶外跟庄上的胖姑儿和庄旺儿去看社火,回到家中眉飞色舞地向爷爷学说看到的热闹景象。凤姐点的《刘二当衣》亦名《叩当》,弋阳腔,出《还带记》第十三出《刘二勒债》。《还带记》全名《裴度香山还带记》,明沈采撰,有明万历世德堂本印本。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宝钗对宝玉念一段《寄生草》,黛玉讥讽宝玉《妆疯》。《寄生草》出自明末清初剧作家邱园的《虎囊弹》之《山门》一出。《缀白裘》收录。邱园,字屿雪,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约和王渔洋同时,当为清初康熙年间戏曲家。《妆疯》亦称《北诈疯》杂剧,最早出现在元杂剧里,是元人杨梓《功臣宴敬德不伏老》杂剧中的一折。明代被改编成传奇,叫《金貂记》,改编者不详,有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本。
  
  《红楼梦》中《西厢记》出现的频率最高,第二十三回宝黛共读《西厢记》,第三十五回、四十回、四十二回、四十九回、五十四回、五十八回、六十二回、六十三回中,宝玉、黛玉、宝钗和探春、邢岫烟、晴雯、麝月等人说的《西厢记》曲文,均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北西厢》。但第五十四回贾母说的《西厢听琴》,则指明代李日华改编的昆曲《南西厢》。《南西厢》作者有争议,或曰李景云,崔时佩,均为明代戏剧家。
  
  《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与《西厢记》等量齐观的是《牡丹亭》。书中第十一回,十八回,二十三回,三十六回,四十回,五十一回,五十四回都出现过《牡丹亭》,涉及到《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还魂》、《圆驾》八出戏。如前所述,《牡丹亭》乃明代汤显祖的作品,不再重复解释。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神前拈戏《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白蛇记》乃由来已久的传统剧目,作者不祥。《满床笏》一名《十醋记》,清初剧作家范希哲作。范希哲乃清代戏曲家,自署四愿居士,看松主人,秋堂和尚,西湖素岷主人,鱼篮道人,燕客退拙子,小斋主人,不解解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与李渔是同时代人,相交甚密。作品有传奇《万全记》、《双锤记》、《十醋记》等。《南柯梦》是明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讽刺宝玉的《负荆请罪》,乃元杂剧,作者无考。第四十二回出现的《琵琶记》《吃糠》乃元末明初高明所撰。高明的《琵琶记》是元末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的作品。高明(1305-1359),字则诚,所作戏曲除《琵琶记》外,尚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亡佚。诗文经近人收辑,尚存五十多篇。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中都提到了《荆钗记》。《荆钗记》乃元明戏文,无名氏作。或谓元柯丹邱作,生平不详。仅清初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卷前的《谱选古今散曲传奇集总目》中,在《荆钗记》剧下,注称作者为'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柯丹邱'。由此知柯氏为苏州人,大概是书会中的职业剧作家。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开夜宴唱的《西楼记》之《楚江情》,乃明末清初袁于令所作。袁于令(1592~1670)乃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原名晋,后改名于令,字令昭,韫玉,号凫公,箨庵,白宾,幔亭。作有传奇九种,合称《剑啸阁传奇》,今存《西楼记》传奇与杂剧《双莺传》。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的《八义观灯》,出自明徐元的传奇《八义记》。第五十四回出现的《混元盒》,清初无名氏作,清张照编《劝善金科》收录。第五十四回出现的《惠明下书》,乃《北西厢》楔子。同回出现的《听琴》,出《南西厢》。同回出现的《琴挑》,出自明高濂《玉簪记》。写书生潘必正寄住于妙贞观中,与观中道姑陈妙常互生爱慕。观主觉察,逼潘去京城应试,陈追至江上送别。后潘考中,娶陈团圆。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明仁和(今杭州)人,以戏曲名于世。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母提到的《后琵琶记》,应指曹寅之《续琵琶记》。清初刘廷璣所撰《在园杂志》记载,曹寅撰《续琵琶》(也叫《后琵琶》)一种,用证前《琵琶》之不经,故题词云:'琵琶不是那琵琶,到底有关风化'。曹寅乃清初人,红学界考之甚详,不赘。近来有学者说《续琵琶记》乃清中期高宗元所作传奇。高宗元,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前后在世。工曲,著有传奇《后琵琶记》,据《藤花亭曲话》介绍该剧专写蔡邕之冤。但高氏《后琵琶记》问世时间较《红楼梦》为晚,不可能被写入书中。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芳官唱《上寿》,出自根据元明戏文《苏武牧羊记》改编之八仙祝寿戏《山花子》,明代即有搬演,作者不详。同回中芳官唱的《扫花》,出自明汤显祖的《邯郸梦》,不赘。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出现的戏剧,因为乃后人续作,不能代表《红楼梦》的创作时代,故本文不拟涉及。
  
  以上我们对《红楼梦》中出现的戏剧,从剧种到剧目全面进行了考证。梳理以上考证结果,我们应该能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时间上看,《红楼梦》书中出现的戏剧,都是元代杂剧、明代和清初的传奇或杂剧,其中最晚出的剧目为《长生殿》,《长生殿》创作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这就是说,《红楼梦》中涉及的戏剧,都是康熙中叶以前流行的戏剧,书中绝无康熙二十七年以后中晚期以及雍正、乾隆时期的任何戏剧披露。
  
  第二,从剧种剧目上看,《红楼梦》中出现的戏剧,均属清前期流行之昆腔、弋阳腔,和北杂剧,剧目多为言情戏剧,均属于雅部诸剧种。绝没有清中叶兴起的花部诸剧种,也绝少清中叶盛行的忠义节烈戏剧目。
  
  第三,红学界往往用曹寅所作《续琵琶记》来证明曹雪芹的《红楼梦》著作权,这是说不通的。曹寅一生作传奇杂剧多种,均在清初流行,清初任何人都可以将其写入书中。曹雪芹生于曹寅死后,长成于乾隆中叶,其时该剧已不流行。看《红楼梦》中出现的剧目,应综合看,孤立地就一个剧目就事论事不行。
  
  第四,有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必须引起学界注意,《红楼梦》中多次出现《长生殿》,而绝无《桃花扇》的影子出现。《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初最为流行的两部传奇大戏,其作者齐名,时人称之为'南洪北孔'。以《桃花扇》在当时社会影响之广度深度,在《红楼梦》中没有反映是不正常的;加之《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红楼梦》息息相通,《红楼梦》作者不引用《桃花扇》是十分奇怪的。
  
  惟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红楼梦》创作期间,《桃花扇》尚未问世,作者无从引用。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完成于康熙三十八年,那么《红楼梦》应该创作于康熙三十八年之前。《红楼梦》中出现的《长生殿》创作完成时间为康熙二十七年,这说明《红楼梦》创作于康熙二十七年至康熙三十八年之间。
  
  第五,《红楼梦》作者应是一极其熟悉清初流行之传奇杂剧的文人,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清中叶的曹雪芹能做到这一点。换言之,《红楼梦》作者应是清初人,而不是清朝中叶的曹雪芹。如果《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他没有理由在书中连一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戏剧也不写。笔者考证《红楼梦》作者就是清初的大戏剧家洪昇,《红楼梦》的神话架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均与《长生殿》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洪昇与曹寅关系密切,曾为曹寅的剧作加以评点并写过序言,所以能在书中写出《续琵琶记》。洪昇创作《红楼梦》的时间在康熙二十八年后,故书中有《长生殿》出现;康熙三十八年《桃花扇》问世时,《红楼梦》已基本成书,故书中无从写进《桃花扇》。洪昇逝世于康熙四十三年,所以康熙后期及雍正乾隆时代的那些戏剧,洪昇是不可能写进书中的。关于洪昇的身世、经历以及《红楼梦》书中的故事素材、人物原型的考证,笔者已经在《土默热红学》中详细交待了,这里不再重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