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全村男女老少挖地洞

〓 第 1512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中期,国际形势严竣,对我国威胁极大。美苏两霸亡我之心不死,苏修在蒙古边界陈兵百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严重威胁着祖国北疆的安全。守好北大门,保卫祖国的安全,是当时的重中之重。毛主席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兵民是胜利之本。因此,毛主席又教导我们: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全党全国军民,团结一致,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执行毛主席指示,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的革命洪流之中。

我曾记得,我的故乡的南山上的草帽儿山,有解放军指战员在开山放炮,深挖洞。

在我们上高中时曾经和全校师生共同登上的桌子山上也住着解放军指战员在桌子山上开山放炮,深挖地洞,修筑暗堡。

这是当年的主要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广大城乡人民,在工作之余,在城乡各级领导的安排领导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轰轰烈烈的在城乡深挖地道(地洞)的革命工作,革命运动。

当年,我的故乡的广大社员群众在生产队队长的领导和安排下,白天抓革命促生产,晚上挑灯酣战打挖地洞。

undefined

村里的地洞是在村西的一个大土丘上挖掘的。当年,我的故乡有两个生产队,两个生产队决定在村西开挖两个洞口,从两头挖掘,到中间会合。两家分别距离中间地段五佰米。红旗插在中间,两家展开竞赛。哪个生产队先挖掘到中间插红旗的地方,就算赢家,另一个生产队就算输家。输家给赢家做锦旗一面:挖掘地洞优胜者!

有了这项竞赛活动,两个生产队分别组成了三个挖掘战斗队。在夜间轮流战斗。

那时候,根本没有电,只能用马灯照明。一年下来,两个生产队你追我赶,掘进速度不相上下。县武装部部长带领武装部防空科的几名干警来我们公社武装部视察工作。要下各生产队看看防空洞挖掘情况如何。公社武装部长领着县武装部长一行来到我们村视察检查防空地洞的挖掘进展情况和质量情况。县武装部一行和公社武装部领导分别对两个队的地洞(地道)进行了视察和检查后,非常满意。当场拍板,给两个生产队分别拨款两千元,要求对地洞出入口和洞内的安全设备要加固加强。并且表扬了两个生产队开展竞赛活动,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并且表示,这种活动要在全县大力推广。

最后两个生产队两家的地洞同时挖通了。两家皆大欢喜。因此就互赠了锦旗。

当年,我和几个发小童党以及我弟弟,有样学样。就在我家院子里的小圐圙里打挖地洞。大家你拿一把铁锹,我带一把小抓头,你拿一根铁棍,他带一把小镐头。你带一瓶煤油,我带一盏马灯。红红火火地忙活开了。白天挖,晚上也挖,一个多月以后,一个能容纳十来个人的地道地洞就挖掘成功了!挖掘成功地洞地道后,我们就在里边玩扑克牌,玩狼吃羊,玩成山、搁二。还看小人书,写作业呢。

那个时候,真是童趣无限,天真烂漫呀,快活的很呀!这个地洞是我们当年的娱乐场!

两个生产队里的地洞地道虽然挖掘成功了,可是从来也没有投入使用过。如今已经塌陷了,时间也有五十多年了。

虽然挖掘地洞已经成为历史了。那时候的人们团结一心,没有私心杂念。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那么浩大的工程,不用耽误白天的正工,就能很快地保质保量地在一年内完成,真了不起呀!举全队全村之力,没有办不成的大事儿!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官场红人

她爱了他二十年,可现在,她就要撑不下去了

市长之死

权力的较量

官场博弈

一号首长

官道天骄

职场红颜

天道官路

问鼎官路

仕途无悔

官场争锋

【作者介绍】王万荣,兴和县赛乌素镇小学退休教师。1978年参加工作,2016年退休。爱好文学,有时写些散文、打油诗、小说之类的东西自娱自乐。

(0)

相关推荐

  • 故乡之井的变迁(下)

    本文作者:刘继东 故乡之井的变迁(上) 五.东南滩第一口 锅锥井的成功 1965年冬,旗里从上级水利部门运回一大批先进打井工具,俗名叫"大锅锥".这种打井装置非常适合平原.川地等没 ...

  • 广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胡祖谟 01 下放知青的分类 1968年底,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广德县虽地 ...

  • 浠蕲事1:别有洞天

    按:"话南凉"系列文字写着写着,发觉必然要牵扯到更多地方的人和事.那么,不要再囿于南凉一个地方,目光放长远一些,心胸放开阔一些,写更大时空里的事吧.暂定名"浠蕲事&quo ...

  • 【长安村落】——大兆街道常兴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大兆街道东部.浐河西岸少陵原东坡.属于塬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东邻浐河,南接杜家岩村,西接甘寨村和甘寨堡村,北邻秦沟村.马鸣(马腾空-鸣犊)公 ...

  • 沈子友——我当上了铁道兵

    永远的铁道兵 我当兵初期时的照片 我当上了铁道兵 1970年冬季,我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当上了一名铁道兵. 那时,已是文革后期,全国的参军热空前高涨.作为一名农村的应征青年,要想实现参军的梦想, ...

  •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 你记忆中的韩国音乐? 来自 李家焕

    #好音乐# 在你记忆中,韩国音乐或许仅仅是男团和女团,偶像组合,又或是唱功平平,作品表面的三流歌手,本贴带你探究真正的韩国乐坛. 首先,韩国或许是世界唯一一个在流行乐坛拥有完整体系的国家.我们先从喜闻 ...

  • 家乡的味道丨停留在记忆中的“弹棉花”。

    说起弹棉花,不禁让我想起在农村的生活,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01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部分农村还保留着弹棉花的老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慢慢被机器或者其他材料给 ...

  • 农村人记忆中的诚信——赊小鸡,曾经的那声吆喝是最淳朴的乡音

    小时候的农村虽然不富裕,物质短缺,但那是真正的乡风淳朴,人人都讲诚信,邻里之间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即使是对外村不认识的人,也是客气热情.那时候的村民们除了种好自家的地之外,还偶尔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 ...

  • 老照片:记忆中的安徽马鞍山,带你重温这里的旧时光

    图为昔日商业大厦一带的城市街景,这个留有马鞍山人很多回忆的大厦在2013年被拆除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马鞍山市的商业综合体也是越来越多.昔日马鞍山的老牌商场,你还记得哪些? 图为昔日马鞍山火车站站台 ...

  • 孜叶日·努斯别克 || 记忆中的采棉季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孜叶日·努斯别克,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喜欢绘画. 记忆中的采棉季 前段时间,"新疆棉事件"闹得很厉害,唤起我关于家乡采棉季的一些 ...

  • 文学百花苑第六届全国文学大奖赛 049 记忆中的“代销点” | 赵玲霞

    作者 记忆中的"代销点" 赵玲霞 提起代销点,只有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才会记得. 我们村的代销点在二道街正中央,紧挨奶奶家.草顶.土墙,门前是一条宽阔的土路,下雨天泥泞 ...

  • 记忆中的新华百货人

    <口述宁夏> 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新华百货的前身-新华街第一百货门市部,那时我们都习惯叫"新华百货一".尽管那时在平房里的商店不是太大,栏柜间的距离有限,但是只要进到 ...

  • 记忆中的小时光

    长按封面扫码播放高清MV幻灯 器材: Canon EOS 5D Mark IV 焦距: 39.0 mm 光圈: f/2.8 作者:^_^Da欣·· 糖粉编号:112799 成都糖粉 微博:@你两都叫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