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卡压系列之——梨状肌综合征,不是你所了解的腰间盘突出
之前发了一篇关于解说坐骨神经痛后引起腰痛,腿及臀酸麻胀痛等症状的文章,引起很多留言私信咨询,我想还是有必要再进一步详细科普一下这些常见卡压神经的点,必竟大部分人是没有医学常识的,要看完文章就明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希望自己用最通俗的话和一些经典图片结合描述,能让大部份有需求的人有更好的认识。
今天就分享坐骨神经常见被卡压点之一:坐骨大孔处卡压,这个位置的卡压引起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在临床上有个常见的诊断,叫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
首先,上个图更好的认识一下坐骨神经走行。
图中,黄色粗大自上而下的就是坐骨神经,是我们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它从我们下腰椎和上骶椎(L5、S1、S2、S3神经前支组成)发出,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我们的臀部,然后再沿着大腿后面下行到足部。
其次,还是上个图,来认识一下梨状肌张在哪?是什么样子的?

图中圈起来的这块肌肉就是梨状肌,处在股骨大转子与骶椎之间。它起自小骨盆的内面,始于骶椎(S2、S3、S4)的前面,通过坐骨大孔出我们的骨盆,然后再进入臀部,以狭窄的肌腱止于附着在股骨大转子上,开如梨状而得名。
这块肌的作用就是旋转我们的骨盆,比如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就是“翘二郎腿”,就是它在发挥作用。
然后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之间的走行关系,还是上图哈。

图中的蓝色圈起来的位置是坐骨神经,而绿色圈起来的就是梨状肌。可能大家一看图就明白这两者的关系,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图中这种走行关系仅仅只是对大部分人而言,约65%左右的人是坐骨神经干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如图所示。
可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是存在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的变异。也可上个图,随便认识一下。

图中,除I型外,神经干有的从梨状肌上方穿出,有的从梨状的肌腹中间穿出等。好的,这些变异也不影响我们认识这个疾病,有这方面的印象即可。
都应该对前面的神经和肌肉有个清晰的了解了吧。那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看一看究竟什么叫做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我们也称它为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就是梨状肌因为某些因素(如损伤、紧张痉挛、变性)导致坐骨神经的梨状肌出口处狭窄,使通过该处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刺激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某些因素很多,在此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比如
神经或其分支穿过梨状肌的先天性异常;
肌肉的损伤、血肿;
运动过度使用;
长期翘二郎腿,肌肉的紧张缩短;
下肢的不等长;
骨盆的不等高等
这些因素会致梨状肌损伤,充血、水肿、痉挛、粘连、挛缩等使坐骨大孔间隙变窄。
一系列症状也很多,比如
臀的深部疼痛,臀和腿的酸麻胀痛;
梨状肌处触摸有纤维性条索感;
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放射痛;
咳嗽、喷嚏或是解大便时腹压增加后疼痛会加重;
严重者,患肢不能伸直,自觉短缩;
走路呈“间隙性跛行”,就是走路不能坚持太久,需要蹲下来休息片刻方可继续前行等;
当然在这个地方呢需要与一些阴部神经刺激导致的症状进行鉴别,因为阴部神经对于国人而言还是比较隐晦的,也刚好今天有人评论留言时,问及,所以务必多加询问。
最后,对于诊断而言:
结合详细病史和体征初步判断,这里有两个典型的检查试验,一个呢就是直腿抬高试验,可以和腰椎间盘突出后卡压导致的椎管内神经相鉴别,比如如果是梨状肌卡压神经导致的,往往在做直推抬高的时候,腿抬高在60°之前,疼痛是显著的,高于60°后就会疼痛减轻,因为这个角度梨状肌不再被拉长。

另一个试验呢就是梨状肌紧张试验。还有可以结合MRI、CT、B超等进行判断。
对于治疗交给医务人员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