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101篇 一字为师 虚心受教

俗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真能分辨贫富?还是另有玄机?

01

原文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一字为师终身如父。忘恩负义,禽兽之徒。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02

译文

从一个人那里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在成千上万人的身上。只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过点滴知识,就要终身像尊敬父亲那样尊敬他。忘恩负义的人,如同禽兽一般。奉劝父母不要将油用来炒菜,而要留给儿孙们夜间点灯读书。书中有功名利禄,书中有娇妻美妾。

03

解读

此篇讲为学读书,古人将读书当成一种事业,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应该懂得感恩。当你从另外一个人那里获得了你不具备的一些知识的时候,即使是一字之师,也应该对别人心存感激,更不要说在你成长过程中悉心教导过自己的老师们了。尊师重师如今更具现实的意义,虽然如今讲究师生平等,提倡以一种朋友的关系去调和师生之间的矛盾。但是,有的时候这种做法反而会放纵学生,甚至对老师不敬。当然其中不排除老师自身的一些原因,但是“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并不完全过时,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做学生的更要懂得,老师之所以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他身上必定有你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点,只有虚心受教才能获得真知。

现代人读书已经不需要用油来点灯了,“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这句话是在告诫父母,要为孩子的将来打算,下一代的教育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为人父母的要有长远的计划,不要因为自己生活的挥霍无度而使孩子没钱读书。作为子女在铭记师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良苦用心。刻苦读书、学到真本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同时,还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真正目的,确立人生努力的方向,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前进的步伐更有动力。至于“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言论已经过时,不足为信。

05

故事链接

一字师佳话传今古

据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记载:唐末五代有个诗僧叫齐己,喜欢赋诗。一日听说住在袁州的郑谷很有才学,于是携带诗卷前往拜谒。郑谷盛情款待了齐己,两人相见如故,互相切磋。郑谷见齐己的《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便对他说,数枝已不是早,还不如一枝好。这样一改就使诗意更为精妙深微,和诗题更为切合了。齐己听了深为钦佩,当即拜郑谷为师。时人于是称郑谷为“一字师”。这件事在陶岳《五代史补·卷三》、魏庆之《诗人玉屑·一字师》中也有记载。一般认为,“一字师”就是出典于此。

但事实上的“一字师”肯定早已有之,甚至可以说它是伴随着先民们运用文字进行创作的历史而来的。就拿在齐己之前同是诗僧的贾岛来说,就有一则广为人知的“推敲”佳话。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半途中突然得到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想想又改为“敲”字,拿不定主意,于是在驴背上用手比画着作推敲的姿势,不觉一头撞到时为京兆尹的韩愈的仪仗队,左右把他押到韩愈的马前。贾岛只好如实地向韩愈说了驴背得句炼字未定的事情。韩愈听了,不仅没有责备,反而立马沉思良久,对贾岛说:“敲字好。”其后两人谈诗论道,结为布衣之交。这事在《唐才子传·卷五》中可见记载。

上面是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字师”故事,自唐五代以降,“一字师”佳话可以说历代都有。据宋朝周紫芝《竹坡诗话》载:汪内相将赶赴江西临川,曾吉父以诗相送,有“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句。韩子苍见了,把它改为“白玉堂深曾草诏,水晶宫冷近题诗”。这样把原诗中直白平淡的“中”、“里”改成蕴涵浓郁情感的“深”、“冷”,使诗句的表现力大为增强。曾吉父听了,以韩子苍为一字师。

元朝诗人萨都刺,一年漫游江南,在杭州千年古刹天竺与法善寺长老结为诗友。后来写成一诗给长老,此诗有情有景,广为嘉赏,特别是诗中的“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两句,萨都刺更是自鸣得意。就在萨都刺高兴之时,收到一乡村老者的来信。老者在信中认为,诗中的“闻”与“听”两字语义重复,希望能改一下。萨都刺认真考虑,觉得有理,但想改却总不如意,于是只好登门求教。老者深为感动,热情款待,并讲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可以把“闻”改为“看”,这样就不仅能解决语义重复,还能拓宽诗句的表现范围,更有诗意。萨都刺于是把诗句改为“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并拜老者为师。

明朝张岱在他那册搜罗广泛、内容纷杂的《夜航船》中,也载有一个“一字师”的故事:张咏曾写有诗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楚见了,说:“恨字未妥,应改幸字。”天下太平,家国祥和,不是正好吗,又有何恨?确实应该改为“幸”才更为恰当。张咏听了,也是赞许,说:“你,就是我的一字师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诗句能像上面的诗人那样谦虚好学,苦心深求,更不要说“一字为师,终身如父”了。《阅微草堂笔记》就记了这样一个可笑的事情:有个在西湖扶乩(扶乩jī,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的人,降坛时作了个诗:“我游天目还,跨鹤看龙井,夕阳没半轮,斜照孤飞影,飘然一片云,掠过千峰顶”。还没来得及题名,下面就有议论说,夕阳半没,乃是反照,也就是司马相如所说的“凌倒景”,怎么说是斜照呢?这扶乩者听了一惊,转而心中恼怒,于是写几个大字:“小儿无礼”,就不再动了。纪晓岚评说,议论者说得有理这扶乩者又何必太护短,难道没有听过古时候有“一字师”吗?

(0)

相关推荐

  • 李升华七律诗 致友人

    致友人 小己贫心每自知,并无长技可矜持. 常羞忝对三条烛,岂敢充为一字师. 懒散曾任前世困,辛勤始改半生痴. 缘何不问寒微史,只羡功成名就时? [注释]读唐李商隐<流莺>诗,依韵而咏别事. ...

  • 范洪璋:品鉴诗词 锤炼字句

    [总第072601期] 品鉴诗词  锤炼字句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作者:范洪璋 我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心观众.己亥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让我再次 ...

  • 增广贤文集109篇 心比天高 贪心不足

    俗语"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睡三觉",啥意思?中年人不妨看看 01 原文 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变酒卖,还嫌猪无槽. 02 译文 做人何苦非要 ...

  • 增广贤文集108篇 善恶有报 修身积德

    贵气将至,通常会有这两个暗示,你有吗? 01 原文 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定受官刑.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 02 译文 忠厚老实的人自然会得到好的报应,横行霸道的人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人做 ...

  • 增广贤文集107篇 问心无愧 与人和睦

    生活多烦恼?试试这三步,让问题迎刃而解 原文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但求心无愧,不怕有后灾.只有和气去迎人,那有相打得太平? 译文 足不出户端坐家中,大祸却从天而降.只要问心无愧,就不怕日后招来灾祸 ...

  • 增广贤文集106篇 勤奋能成才 不教者无术

    越富的人,越会在这三个方面抠门,懂了才能好运相随! 01 原文 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02 译文 爱学习的人即使是平民之子 ...

  • 增广贤文集105篇 智者自知足 聪明糊涂心

    过年走亲戚,三句客套话别当真,别犯傻了 原文 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若要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译文 十分的聪明只要用上七分就可以了,剩下三分留给子孙. ...

  • 增广贤文集104篇 勤俭满仓 兄弟财清

    鬼谷子:做人不要太老实,"闭嘴"是你一生的课程 原文 一日春工十日粮,十日春工半年粮.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人亲财不亲,财利要分清. 译文 春耕至关重要,一天的春耕能多收可供十天 ...

  • 增广贤文集103篇 行善积德 福及子孙

    曾国藩:层次低的人,往往有三个特征,遇到别深交 原文 路上有饥人,家中有剩饭.积德与儿孙,要广行方便.作善鬼神钦,作恶遭天谴.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译文 路上有饥饿的乞讨之人,家里有剩 ...

  • 增广贤文集102篇 莫羡莫怨 知足常乐

    曾国藩:一辈子不要瞎忙,这三件该忙的事你做到了吗? 原文 莫怒天来莫怒人,五行八字命生成.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清高.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

  • 增广贤文集100篇 积水防旱 深耕养家

    老话常说"穷不睡三觉,富贵比天高",具体指哪三觉?你睡过吗 01 原文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土深耕足养家.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02 译文 池塘里应提前储水预防干旱,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