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阴痛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2年9月6日。王某某,33岁。因“阴道口疼痛10余年,带下色黄半年”就诊。
反复出现阴道口疼痛10余年,近半年带下量可,色黄,粘稠如果冻样。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2天,经期4~7天,末次月经2012年8月28日来潮,现仍见少量咖啡色出血。尿频尿急,白天1~2小时一次,夜尿6~7次,排尿无力,阴道及宫颈口疼痛,口苦,嗳气,咽喉不适,大便一日3次,质粘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清带汤加味。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0g 地榆15g 槐花20g 贯众炭15g 阿胶10g,7剂。
二诊:2012年9月17日。近日两侧少腹疼痛较剧烈,伴外阴坠痛,白带量中色黄,无异味,尿频,淋漓不尽,排尿无力,口苦,大便软,2~3次/日,脚底及脚跟疼痛,夜间多梦,咽部异物感,痰多色白,经腹B超检查未见异常。舌脉如上。
方药:四逆清带汤。
柴胡10g 枳壳10g 炒白芍10g 生甘草5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荔枝核10g 橘核10g,7剂。
妇科千金胶囊1合。
三诊:2012年9月26日。便溏,腹痛减轻,夜尿频。肛诊:子宫后位,常大,无压痛,双侧附件区增厚,未触及包块,无压痛,两侧子宫骶骨韧带触痛。舌脉如上。
方药:荔枝5个 橘核10g 乌药9g 苍术10g 厚朴10g 川连5g 鸡内金10g 益智仁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蒲公英15g 红藤20g,14剂。
四诊:2012年10月16日。末次月经2012年10月3日,6天净。阴道疼痛消失,夜尿频,便溏,舌脉如上。
方药:荔枝5个 乌药6g 苍术10g 厚朴10g 鸡内金10g 生黄芪12g 炒米仁20g 炒山药15g 补骨脂12g 益智仁12g 小茴香5g,14剂。
五诊:2012年10月31日。大便成形,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槟榔10g,7剂。
六诊:2012年11月8日。阴痛减轻。
中药守9月26日方,7剂。
七诊:2012年11月19日。末次月经2012年11月8日至14日,
中药守上方,14剂。
八诊:2012年12月4日。阴痛已除。
中药守10月16日方加半夏10g,7剂。
按语:阴痛,出自《诸病源候论》,多因肝郁脾虚、郁热挟湿下注,或中气下陷,系胞无力;或风邪客于下焦,与气血相搏,壅闭肝肾经络。马老自创清带汤以败酱草、红藤祛瘀利湿消痈,半枝莲、蒲公英清热解毒排脓,椿根皮、土茯苓清热涩肠止泻,大蓟、小蓟、棉萆薢利尿祛湿止血,加地榆、槐花、贯众炭、阿胶,凉血止血之力尤甚,善清赤带。二诊药后出血止,白带色黄,腹痛、阴痛未解,尿频尿无力,口苦大便软,多梦,咽中异物感。为情志郁结,湿热仍存,气机不畅,疼痛难解,故以清带散与四逆散相合,加柴、枳、芍、草四味疏肝解郁,缓急止痛;荔枝核、橘核破气散结止痛,全方清热散郁,疏肝理脾,湿热得处,正气不伤。七剂后腹痛减轻,白带正常。
三诊夜尿频,便溏,肛诊可及宫骶韧带触痛,妇人气血湿热瘀滞未解。以清热解毒为法,治标不治本也,虚实夹杂,其尿频、排尿无力、腰酸,当责之肾也,脾肾阳虚,治宜温肾行气,健脾利湿。故易前方。以荔枝入药,其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可补脾益肝、温中止痛,果核可理气散结、镇痛止呃。《杂病源流犀烛》中载荔枝橘核汤治疝气,两药相配,行气止痛力强。荔枝、橘核行气镇痛为君,益智仁、乌药温肾缩尿,苍术、川朴化湿温中,共为臣药,川连燥湿泻火,内金健脾消积,川楝子、元胡行气止痛,蒲公英、红藤清热排脓,全方寒温并用,散收并施,先、后天并补,祛邪亦不伤正,五诊阴痛消失,疾病向癒,仍有尿频,便溏,故去橘核、川楝子、元胡等行气药,黄连苦燥伤胃,亦去之;以山药、薏仁米、黄芪益气健脾为法,补骨脂脾肾双补,固精缩尿,小茴香温中散寒,理气和胃。药后阴痛减,其后两月以荔枝二方交错互用,前后用药四月,阴痛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