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浪漫后海(外二章)
后海是开放的休闲游玩场所。它温柔而多情,神秘而浪漫,高雅而迷人。每次去后海心情总不平静:去时渴望,到了陶醉,离开留恋。
今年初夏又一次到后海。出家门,坐地铁,南锣鼓巷出站,穿烟袋斜街,一头挤进后海,眼前之景陶醉了。
温柔多情的后海,游人如织。落日的余晖将西天的云烧成酱紫色。夜幕下的后海神秘而浪漫。银淀桥端庄稳重地架在那里,熙熙攘攘的游人从身上轻松自信地来来往往。当地居民,他乡游客纷至沓来。沿岸小吃店在微风中传来吆喝声,飘过爆肚、卤煮、灌肠诱人的香味儿;豆汁、奶酪、臭豆腐不时拨缭招惹着游人的涎水,烤肉季那边更是围得水泄不通,能挤进去举出一大把烤羊肉串的人,还不停地炫耀......使人一下看到皇城根下浓浓的京味,让人不由地咀嚼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
月亮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月光洒在人们的身上,温润而甜美。堤岸上垂柳枝上一律是霓虹灯,远望宛如孔雀开屏,五彩缤纷,梦幻迷人。长条靠椅上,石凳上,一对对,一双双情侣依偎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们脸上洋溢着朦胧的微笑,月亮不时悄悄躲进云里。湖面还有三三两两的游船,一阵悠扬低沉的萨克斯声从湖上飘过来,接着是笛声,京胡余音,既而又是霸气十足的西皮流水,湖中一条条金鱼跃出水面,老北京脸上霎时有十二分骄傲自豪。
沉浸在诗一样的意境里,一下自豪起来,觉得自己也是老北京一员了,但不管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还是初次来到这里游玩的他乡游人,此时都有一种很自然的感觉:那就是流连忘返,谁都想深情地多瞅几眼。
我的多情,温柔,浪漫的后海!
春到颐和园
春天的北京乍暖还寒,风有点干裂。可颐和园的春天似乎来得早一些。一望无垠的昆明湖碧波荡漾,微风处泛起一阵阵涟漪。十七孔桥幽静地躺在湖面上惬意休憩着,十七只眼睛专注地望着堤岸四周的游人。东堤岸边排列着整齐高大的垂柳,多情柔软的柳丝轻轻亲吻着纷至沓来的人。
有人说颐和园是诗又是画,那不假。说它是诗,它有诗的特点,精炼,含蓄,朦胧,跳跃性大。别的不说,单就从西山重峦叠嶂的群峰一下就逶逸延伸到你脚下,跳跃大。西堤六座石桥各显气质稳重沉着,亭台榭阁气宇轩昂各领风骚,这就是形象;说它又是画更贴切,是一幅水墨写意山水长卷慢慢展开:万寿山是依托,佛香阁是主轴,昆明湖是背景,东西两堤是主线,七百米长廊仿佛一条彩带,十七孔桥是主题,桃花,垂柳,游人是点缀。
蓦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他俩最有活力,最有精神。他们健步走着,追逐,嬉戏,不时”咔嚓”一声,把春天的形象永久珍藏。
不觉随人群已来到十七孔桥上。看吧,昆明湖清澈见底如一面硕大镜子,将蓝天,白云,群峰,宏伟建筑,游人倒映在湖水之中。微风吹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仿佛在湖中翩翩起舞。猛抬头,天蓝的像牛乳洗过一样,晶莹,高远。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唱着轻脆的歌。清风爽人,迎面吹来,使人目清心静,享受着春风的抚摸。此时觉得自己纯洁的像块美玉,晶萤透剔。
水是纯净的,天空是清净的,群山是肃静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此景此情一下顿悟:生活多美好,珍惜春天,珍爱生命。
深秋红叶
深秋时节,北雁南归,一切略显单调萧瑟。然而双脚一踏进香山,眼前层林尽染、满山的红叶红的象一团火。
只见漫山遍野皆红,红的像火,枫树密布,纵横交错,枝枝相连,叶叶 相通,层层叠叠,上下交辉,色彩迷人。俯视满地红叶,顾盼全红叶。映红了天,映红了地,映红了人。坐在地上,似秋姑娘给铺了块地毯。细端详叶子形状,颜色迥异。扇形,长圆形,三角形;红色,黄色,褐色。微风处,看,片片红叶频频点头,向游人招手;听,沙沙作响,好像一首小提琴美妙乐曲。蓦地,树树下,枫树下,一对对,一双双年轻人依偎着,谈笑着。姑娘脸像染过了一样,红的醉人。正如痴如醉,小径上走来一位背竹篓的老人。他健步疾走,红红脸膛,两眼有神。这老人像这满山红叶一样,越到老秋越红的可爱。
红叶是有气质,个性,精神的,人也应该有点精神,像这位老人一样。
这个特写镜头,永远珍藏在我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
张建军,山西省五寨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在《经济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科技报》《忻州文艺》及网络平台发表过作品。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