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No.60|适应性地图,每个人生来都有三条路
这是「行为设计学」改名为「进步黑客」的第一篇推文。为什么改名呢?首先「行为设计学」有点做学问的意思,曾有不少读硕读博的朋友过来跟我交流发相关论文的问题。
我对做学问没什么兴趣,我更喜欢探索一些普遍问题。改名「进步黑客」就是从整体上尝试解决一系列个人成长问题。
随便搜了下,关于进步的名言都能表达我的想法:
进步是一种需要
进步是目的,理想是标准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
在意义普遍缺失的今天,进步或许可以成为一种目的,为我们提供一些安慰和引导。相对于幸福、自由,进步可见、具体、直接,有更大动力。
今天分享的这篇模型,源自一个非常有用的隐喻,帮助你全景式俯瞰人生道路。
一只近视的蚱蜢伏在一堆乱石中,它爬到某块石头的顶部。但不能保证它可以爬到这堆石头中的最高点,因为有时候它会爬下来,或跳到一块新的石头上(阿尔钦的比喻)。
我们每个人就像这只近视的蚱蜢。世界基本上是不确定的,每个人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最高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寻求的动力和能力。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凡生存下来的物种,必定和自己所处的那个生态位(niche)相匹配,他们被自然选择,得以生存和繁衍。
但是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周遭环境的人类,除了适者生存,还有另一种途径,或许可以叫「创者生存」,人可以通过主动改变环境来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因此,一个人可以有两种活法,一种是适者生存,一种是创者生存。
阿尔钦的蚱蜢比喻,在经济学中称为「价值地形图」,生物学中则叫做「适应性地图」。
三个难度等级的地图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然禀赋,如果他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禀赋,就得找到一个适合的环境,假设这个适合的环境位于最高峰,每个人出生后,面对着三种难度等级的地形图:
简单地形(easy模式):你的起点就在最高峰。你并不需要选择,只需要努力攀登。
普通地形(normal 模式):你不在最高峰脚下,地形不复杂,需要经历爬到次高峰顶点,又得走下坡路的境遇。在这个地图中,如果你不满足眼前高点,还是能抵达最高峰。
复杂地形(hard模式) :最高峰在移动,就像板块构造论一样,随时间不断变化。你看到最高峰就在你的这座山临近,当你下去时,又不知道它跑哪里去了。
思考一下,你人生中经常面对哪一种难度等级的地形?
在学校,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处于简单和普通地形,问题限定了范围,答案也有最优解。但在真实社会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重要问题往往是最后一种复杂地形(hard模式) 。比如找对象,教育子女,创业做产品等,都很难找到一个最优解。
可以用真实的地图来具象的来理解「适应性地图」,在地图上有:
南方和北方
城市和农村
经商之家和学术之家
有的人喜欢四季如春的南方,有的人喜欢四季分明的北方,有的人喜欢经商,有的人喜欢做学问。
乔治梅森大学的June P. Tangney 等人研究发现:当自我和环境之间存在最佳匹配时,人们是最幸福和健康的。
可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你喜欢什么就给你什么,想做学术的可能出生在了经商之家,结果不得不接手父辈的企业。
匈牙利女哲学家海勒(Agnes Heller)提出了一个双重历史作用:
一个人降生时,携带先天因素到后天环境,后天环境能够完美的匹配他的先天因素的概率极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被投入到或多或少「扭曲」的生存环境中。
换句话说,每个人与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错配,降生在能完美发挥先天潜能的环境中的可能性非常小。
面对地形错配的三条路
当一个人降生于特定环境后,如何协调这种错配,应对这种冲突呢,有三条可选路径:
一、服从环境的要求
在可塑性最强的时间窗口内(3-7岁),将特定社会规范完全内置于自我。遵守社会要求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以化解这种冲突。显然,这会抹杀了个人先天潜能。
二、回避环境的不适
无法接受环境对自我的内化,心理结构崩溃,造成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就是两个我在打架,一个自我想发挥自我潜能,另一个自我受社会规范约束。
走这条路的人,经常会带来精神疾病,轻生,或者其他回避冲突的方式。
三、创造自己的文化
在错配的环境中,为自我的不同于主流的生活方式寻找新的意义。海勒称为「文化创造」,他创造着发挥自我潜能的环境。
第一种是被动的适应,第二种是被动的反抗,第三种是主动建构(创造)自己的世界。
第三种是追求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道路。在他建构的这个世界中,潜能得到发挥,不被大环境认可的生活方式得到圆融解释。相对于外部的评价,他更关注自己的「内部记分卡」。
他用内部积分卡为标准,持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世界。
这个适应性地图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解释原生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商业(事业)上的定位,子女教育的理念。限于篇幅,我就不再举例,可以加入星球提问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