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忧虑的万能公式:坦然接受最坏的结果,勇敢迎上去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有句话说,除了死亡,一切皆为擦伤。与之类似的还有一句大白话: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坦然接受了最坏的结果,眼前的烦恼就不足以称之为烦恼了,忧虑的心情可以瞬间得到缓解。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的时候,如果动辄就上升到生与死的范畴,有些夸大其词了,我们可以从上面两句话当中引申出新的思路,用戴尔·卡耐基的话来说,消除挫折带来的忧虑,有现成的万能公式。

他在《人性的优点》借由空调工程师卡瑞尔先生之口,具体阐述了消除忧虑的万能公式:有一次,卡瑞尔被公司指派到一家玻璃公司安装瓦斯清洁机,因为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难处,导致这次安装工作不尽人意,他因为失败而心情低落,胃口和睡眠都受了了影响。

有一天,他清醒地意识到,忧虑不可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于是决定不再忧虑,而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通过这次经历,他总结了消除忧虑的三个步骤:

  1. 心平气和地面对发生事故的整个过程,想想最坏的后果是什么,想到自己的生命不会因此有任何问题,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被老板炒鱿鱼。

  2. 做出最坏的打算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勇敢接受它,大不了失业之后再找一份工作,或许也有可能自己不被炒鱿鱼,反正什么结果都接受就好。这样一想,他马上就放松下来了,内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心与平静。

  3. 集中精力和所能掌控的时间,努力去改变最糟糕的结果。他之后确实找到了办法,只需要公司再添加一台辅助设备即可,既解决了玻璃公司的安装问题,还为公司多赚了1.5万美元。

他跟卡耐基聊到最后感慨说:“如果我当时一直深陷忧虑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摧毁我的精神,对我有害无利。一个人一旦患上忧虑症,思绪就会混乱,接着就会丧失判断力。而我们一旦敢于直视最坏的结果并勇敢面对,就会柳暗花明。把所有的可能性逐一剖析,反而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我虽然不知道这种万能公式,但我平时面对忧虑的时候,也会有卡瑞尔的那种思路。这样做的好处,是把我们从漫无边际的烦恼和忧虑中拉回到现实中,认清自己的处境,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才能全神贯注解决问题。

朋友菲菲在解决婚姻问题时,也用到了这种思路。她在婚姻中忧虑,是因为婆家有个蛮不讲理的小姑,还有个墙头草一样的婆婆,婆婆什么话都听小姑的,以至于把养老的问题全权交给小姑负责,于是小姑就开始对菲菲发号施令,给她出了一道选择题。

在菲菲看来,小姑给的两个选项对自己都不利,她不想把婆婆接到家里一起生活,也不想辞职回老家孝敬婆婆,她觉得小姑的安排完全不合理:“我婆婆还没有老到需要人照顾的地步,我和我老公才刚结婚,没有时间和精力把她接到家里住,我们需要专心赚钱,在我看来,等我们有了钱,才能把婆婆养老的问题办妥。”

话虽如此,但是问题摆在眼前,她不得不面对。她陷入忧虑的状态中,是因为她不敢拒绝,怕得罪婆婆,怕被小姑记恨,怕失去婚姻,反复去想这些问题,使得她思绪混乱,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跟卡瑞尔先生一样,她有一天突然意识到,忧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直默不作声拖下去,反而会迎来对自己不利的结果。于是,她变被动为主动,做了以下两件事。

她问自己,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她能够确定的是,自己必须拒绝小姑的无理要求。这样做有可能会得罪婆婆,有可能会得罪小姑,有可能会因为得罪自己的老公而离婚,把各种结果都想一遍,她觉得最坏的结果无非是离婚。

刚开始想到离婚的时候,人都会怕,心里会打鼓,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过很多保守的观念,我们习惯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习惯于认为离婚意味着失败,我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这种结果。

但如果不得不如此,其实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想到这一步,她瞬间感觉轻松很多,觉得自己不该只鼓励别人的感受,不该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己本就应该为了自己拒绝小姑的无理要求,那就应该贯彻落实,不该妥协让步。

围绕最坏的结果,她做了两件事。

既然最坏的结果是离婚,她觉得自己必须围绕这个结果有所准备,就当是确定要离婚,自己必须有所准备。

她把离婚后的生活,以及自己离婚能分到多少财产等问题都想了一遍,给自己铺设好了后路,接着等到小姑催促她抓紧时间做决定时,要求她回老家孝敬婆婆时,她理直气壮怒怼:“我偏不回,大不了离婚!”

她当然不会傻到孤军奋战,而是在回绝了小姑的要求之后,及时跟她老公说明了情况,并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她老公站在她这边,就让婚姻继续;如果她老公站在小姑那边,就离婚。

最终她发现,问题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复杂,她老公毫不犹豫站在了她这边,温柔地责怪她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并且提醒她:“以后我家人再欺负你,你一定要及时告诉我,我们一起去面对,总比你一个人面对要轻松。”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之所以会忧虑重重,是因为我们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生活中的事其实都不复杂,无外乎两种情况,或好或坏,或成或败,非此即彼。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一直游走于成与败之外的可能性当中,而应该分析问题到底是好是坏,是成是败,把问题简化了,思路也就清晰了,解决起来也就容易了,哪怕是最坏的结果,我们分析到了,也就不可怕了。

就像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说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心里的宁静来自能够面对最坏的状况,因为它能挖掘人的最大的潜能。”

事实正是如此,一旦我们接受了最坏的结果,就不用担心再失去什么了,我们的心情会立即放松下来,内心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这时候,我们的判断力就回来了,我们就可以全神贯注思考了。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上面讲的“消除忧虑的万能公式”,不要拒绝接受最坏的结果,不要拒绝竭尽全力去挽回自己的损失。你不去重新认识自己,不去重新构建自我,而是沉浸在烦恼和忧虑之中,只会一直忧虑,身心都会受影响,会活得很不开心,但愿你不会这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