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 楹联基础知识及和律诗联的区别II

联语

珠玑

      联风诗雨承八面

博古通今揽九州

兰葆

   三、结构相应。就是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以此类推。

  但是这里又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就是当一侧句内能自对时,则另一侧相对位置,可以不必有相同的结构,但必须也能句内自对。如“莺歌燕舞”可以对“凤翥龙吟”,也可以对“绿水青山”、“击鼓传花”……等。因为“莺歌”和“燕舞”可以互相为对,这叫“句内自对”。同样,“青山”可对“绿水”,“传花”可对“击鼓”。又如:“江上才人,阁中帝子”不一定非得对“林间隐士,楼下书生”之类,对“春风载酒,夜雨听琴”也是可以的。因为“江上才人”和“阁中帝子”可以相互为对,而“春风载酒”和“夜雨听琴”也可以相互为对。但句子中其他部分仍要按规矩作对。

  在律诗的对仗中还有两种方式可以例外。

  1、是扇面对:即隔句相对。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 ,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里云水思,今夜月明前。”“缥缈巫山女”隔一句和“殷勤湘水曲”相对,“归来七八年”隔一句和“留在十三弦”相对。

2、是错综对:(又称交错对、交互对、交股对、犄角对、磋对)如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一段对六幅,巫山对湘江,位置是错开了的。我在一首七律中也有这样一联:“几番忐忑踟蹰意,惧怕一天叆叇云”,一天对几番,惧怕对忐忑,位置也是错开了的。

      四、平仄相谐。当代的平仄,有古四声和今四声之分。以今四声为例,简单而通俗地理解,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即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就是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分三个部分说:

1、句尾。绝大多数情况下,标准的联语,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

2、单侧。在一侧中,平仄要互相交替(主要是在音步上,音步就是节奏点),谓之相替,没有互相交替,谓之失替。

3、整联。上下联相应位置的平仄要相反,谓之相对,没有相对,就称之为失对。以七言联正格为例:如“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是比校标准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看吧,一侧内平仄相互交替,对句平仄正好相反。有句话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好记易懂,但也有例外,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如果第三字“不论”,将“平”写成“仄”,那就犯了“孤平”,就是对联的下联和律诗的韵句(须要押韵的句子)除了韵脚的平声字,整句内只剩了一个平声字;“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如果第五个字不论,把仄写成平,那又犯了句尾三连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如果第五个字不论,写成仄,就犯了句尾三连仄:这都是“硬伤”。总而言之,记住这样一个规律:不管是平起还是仄起,在音步上不失替、不失对,别犯孤平,最好也别犯孤仄,别犯“三平尾”,也别犯“三仄尾”。句中句前,三连平或三连仄都是可以的,但“事不过三”,四连(不管平仄)就绝对失律了。但在不是正格的七言联和八个字以上的长联中,在结构上和语气上可作停顿的又除外。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绝大部分都是正格。律诗的五、七言正格和楹联的五、七言正格是一样的,但作为楹联,五、七言别格的节奏和正格又有不同,这时候,你用“1、3、5不论,2、4、6分明”去套,显然就不行了!比如:五言“你并非弱女,我哪是奇男”(一二二结构),七言“艳阳天春风催马,芳草地香气袭人”(三二二结构)联,节奏点就不在2、4、6上,而在3、5、7上(当然,正格七言尾字也是节奏点)。“你并非弱女”,“你”,有个停顿,所以节奏点(也叫音步)在第3字第5字上。“艳阳天”,也有个停顿,所以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分句,根据平顶平,仄顶仄的规律,所以,第5个字“风”为平声也是可以的,当然,节奏点的平仄也可以交替,比如谐趣妙联:“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截牛形”(截,古仄),节奏点也是3、5、7 ,平仄就是交替的。又如,对联“我忆鲅鱼圈会友,君来菊花岛谈天”(二三二结构),因为“鲅鱼圈”和“菊花岛”都是专属地名,所以节奏点又落在了2、5、7上。都是七言联,但刚才所说的几种节奏的句式,一般就不宜在律诗中出现。在这就是楹联和律诗中的联的平仄不同之处。

  最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楹联创作实践中,有的同道把律诗的拗句句式搬出来了,比如“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这是不妥的。拗救只适用于律诗,不适用于楹联,当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我还从未听说楹联有拗救一说!

  一副联的单边如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长联,则每个分句的句脚的平仄也要交替变化,具体安排是:2句的平仄,3句的平平仄,4句的仄平平仄,5句的仄仄平平仄,6句的平仄仄平平仄,7句的平平仄仄平平仄,8句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省略号意味着,9句的,首句的句脚还是仄,10句的,首句句脚又是平……大家可能找出规律来了,最后一句的句脚是仄,那么分句句脚的平仄就从仄开始,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往前推,一直推到首句,首句句脚赶上平了就是平,赶上仄了就是仄了。下联则相反。

  提倡用新四声,也就是以《现代汉语词典》或中华诗词学会颁布的《现代汉语韵典》为发音标准的四声。古四声很多字和现代读音不同,须死记硬背,或者查韵典,而且有些用古四声写出的东西,用现代读音去读,非常拗口别扭,这就失去了楹联(当然也包括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音乐美这一本质的属性,失掉了形式的本来用意。假如我们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我们该怎么去朗读呢?有的用古声韵写的诗,可能这时你的发音无论是古声韵还是今声韵,都会落得“一地鸡毛”!所以我们不能死搬硬套,教条僵化,为形式而形式,否则岂不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学会都提倡用新四声(当然也并没有否定古声韵),顺便声明:我写诗都是用新声韵。

  五、语意相关。一副联要有一种整体感。不能上联内容很文雅,下联内容很粗俗。叙事联也不能上联说谁家娶媳妇,下联说日本大地震。语意、气韵、意境、、、、、、要和谐连贯,内容要有相关性,否则,就是“隔”了。比如,明月,你对“繁星”,很好,你对“清风”,也很好,你对“艳阳”,也不错,但是你不能对“肥猪”!“秃驴”也不行!虽然形容词对形容词了,名词对名词了,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了,那也不行!意象离得太远了!但是,假如上联是“疯狗”,下联你就可以对“馋猫”“恶狼”之类。又比如,“金龙出海”,你对“天马行空”可以,对“丹凤朝阳”可以,但是你不能对“小鸟依人”“警犬搜毒”之类,因为意境,气势差距太大了!而且注意上下联“份量”“体量”要差不多,最好下联要“重”一些,绝对不能头重脚轻。比如“独有英雄驱虎豹”要是对“更无蚂蚁怕蚊蝇”,想想那是什么感觉?!但是也不要太重,比如,“粉蝶吮蕊”,你也不能对“猛虎下山”是不?

  这里就有一个“隔”的话题,这个问题咱们群里已经有老师讲过,讲的很好,很透彻,很详细,很正确,很到位,大家可以认真学习理解。我这里要说的是,有网友告诉我:别的群有老师说,不能同时出现的两种事物,不能放在一副联里,否则就是“隔”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问题是没有把具体写景诗中的联和纯粹的对联分割清楚。纯粹的对联是可以把对立的事物放在一副联中的,比如,黑夜,可以对白天;冬雪,可以对春风;再比如,著名楹联家方克逸先生1990年为安徽巢湖四顶山所做一字联:月;霞。还有一副很有名的古联: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还有,华复的:春雨鳜肥菰米饭,秋风鲈美菊花杯。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隔”,就是不注意上下联语义的内在联系,意思差的太远。比如这副联:四野桑麻沾雨露;一腔肝胆照江山。从平仄到对仗,可以说都无懈可击,但这就是很明显的“隔”了。因为上下联的语义没有任何连带关系,气韵和意境格格不入。假如把下联改一下,对“一山桃李映烟霞”,就对了!

  在这里,我还要说说“隔”的另外一个意思。写联(包括律诗中的联)时,上下两联的意境、格调、内涵、题旨……要合(当然不是合掌),不要“隔”,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在具体的描摹叙述中,其物象、世事所处的时间空间,上联和下联就要“隔”而不要“合”,视野要开阔。比如,古人律诗中的联: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年少),白首卧松云(已老)”,《送友人》“青山横北郭(山),白水绕东城(水)”,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见),恨别鸟惊心(闻)”,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陆上),风正一帆悬(水中)”,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仰看),潭影空人心(俯看)”,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高),连山到海隅(远)”,钱起《送僧归日本》“浮天沧海远(来),去世法舟轻(去)”,《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雨),山爱夕阳时(晴)”……太多了,大家可以用心体会。

  附带说一下:无情对(上文已谈到)和“诗钟”可以例外。诗钟也是一种文字游戏,随意用两种毫不相干的物象为题在一定时间内作联,如“仆人·旧屋”:须知彼亦人家子;不信中无梁栋才。上联说的是仆人:应该知道他也是别人家里的孩子。下联说的是旧屋:即使是旧房子,也不信其中就没有栋梁之材!

  六、无论长联和短联,都绝对禁止无规律的重(chong)字。短联尽可能别重字。顶真、排比、叠字……都是撰联的技巧,都可以重字,关键是要有规律,比如杜甫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过伶仃洋》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我在一首七律中也有这样一联:“刚烈共工能与共?顽强夸父正堪夸”。(共工、夸父,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共工,就是他把西北方向支着天的柱子给撞折了!夸父,就是他在天上追赶太阳来着。)这都算是一种技巧联,上下联相应位置的重字是对应的。另外,上联中的字,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在下联中不能再出现。所谓及特殊的情况,现试举2例:1,同位互换:如,我在一首七律《白梅》中,有这样一联:“花虽似雪还生蕊,雪却因花亦带香”,花、雪,在相同的位置上互相交换。还有一种是错综互换,如,前些天群里出了一副上联,“蹴罢秋千,送走三春迎夏至”,我对了个“坐穿春凳,迎来一夏盼秋分”,这样重字(春、夏、秋)就是可以的。因为它们重的有规律。

  顺便说一下“流水对”。流水对,顾名思义,就是上下联如同行云流水,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分别单独来读没有意义或意思表达不完整。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例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对子。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中。

  我的律诗中,也曾用过流水对。都在尾联——比如,“此生既已如斯也,来世就能得意乎?”、“纵使才华归逝水,依然气概可凌云!”说实在的,这两副联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无心得之的。尤其后者,是后来一位网友溪林山人(也就是张凤生老师)评论时提及尾联是流水对,自己才“噢,真是嘿!”

  另外,我还体会到,对联和律诗中的联,还有另外一些区别,就是,对联可以随意玩弄技巧,轻松幽默,比如,“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娃挖蛙出瓦,妈骂马吃麻”、“移椅倚桐同赏月,等灯登阁各攻书”、这些巧妙逗趣联,有时可以不拘泥于平仄,律诗就比较庄重,极少有这样的句子。至少我还没有看见过。

 


   兰葆,男,71岁,河北遵化市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委会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函授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北京博朗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特邀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网入网书画家,遵化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冀东文化与艺术》副主编,中国楹联学会出版之《当代嵌名联大观》一书特邀作者。2010年10月被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中华诗词英才网、《诗词之友》编辑部联合评定为“中国最具影响力诗词名家”(之一)。同年10月份在“星光杯”全国艺术名家大赛中,七律《白梅八首》荣获金奖,并被授予“最具文化魅力的艺术名家  ”荣誉称号。

投稿须知:

1、本平台 唯一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一定要写清体裁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半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动态主编:陆丹丹

(0)

相关推荐

  • 【索微探赜】“自对”谭概(下)(文后有彩蛋)

    索微探赜 第四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红芝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编者按 陆伟廉先生是中国楹联学会授予的首批"联坛十老"之一.本 ...

  • 对联规则与平仄辨别

    对联规则与平仄辨别 协智 昨天 阅读 85 关注 对联,又称楹联.上图为一幅风景名胜联. 对联有以上多种分类,然而最常用到的,范围最广的(千家万户),则为春联. 春联,农历年张贴门上,常带有喜庆,吉祥 ...

  • 交流园地 | 楹联基础知识及和律诗联的区别

    联语 珠玑 联风诗雨承华夏 博古通今揽九州 兰葆 万事皆有法,楹联也有法,和诗一样,也有律,所以,诗有诗律,联有联律.咱们简单说说联律. 中国楹联学会经多年酝酿,终于公布了<联律通则>,我 ...

  • 楹联基础知识之词性对品 金光瑜 黑龙江

    若要写好楹联,必须通过词类划分这一关,即会区分词性. 词的分类是汉语语法知识中的一部分内容, 我们创作楹联时,是离不开词类区分的.这一点也是<联律通则>明确要求的,即:词性对品.这里所说的 ...

  • 楹联基础知识之结构对应 金光瑜 黑龙江

    结构对应,是<联律通则>六要素之一,正常情况下,写楹联必须要坚持这一点. 谈到结构问题,个人认为一般是指:一是词组(短语)的结构:二是句子的结构.只有明白了它们的构成关系,在实际楹联创作中 ...

  • 楹联基础知识之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是<联律通则>六要素之一,正常情况下,写楹联必须要坚持这一点. 谈到结构问题,个人认为一般是指:一是词组(短语)的结构:二是句子的结构.只有明白了它们的构成关系,在实际楹联创作中 ...

  • 楹联基础知识讲义【一】

    楹联基础知识讲义【一】

  • 楹联基础知识讲义【二】

    楹联基础知识讲义[二]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学习联楹联基本步骤中的:读懂句意与给出句划分音节 一 读懂句意:  读懂并理解出句是对联中最先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不能正确理解出句的意思,那么对句就不能正确表达意 ...

  • 楹联基础知识(一)

    第一.要懂得音标; 一.二读音(阴平,阳平)为平声.三, 四读音(上声,去声)为仄声 二.平对仄, 三.在对上联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必分明.还有俩忌讳,三尾与孤平.上联尾字仄收,下联就平收.反之:上 ...

  • 楹联基础知识【三】

    今天我给与大家共同学习对联中最重要的部分语法分析: 对联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是对联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联的"核心",可以说是"十万重兵把险关"的重地,语 ...

  • 楹联基础知识讲义【三】

    今天我给与大家共同学习对联中最重要的部分语法分析: 对联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是对联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联的"核心",可以说是"十万重兵把险关"的重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