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一副对联
灵隐寺一副对联,悬挂了1700年,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向成功
光亮娱乐 2021-03-26 11:39
大图模式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杭州的灵隐寺有一副对联,悬挂了1700年,它写尽了人的一生,仅短短十四个字,点醒了无数世人,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向成功。究竟对联上写了什么呢?竟然有如此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先介绍一下灵隐寺。看过有关“活佛济公”的电视剧的读者,应当对灵隐寺这个名字不陌生吧。灵隐寺,又名为云林寺,位于浙江省的杭州市,其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占地面积约为87000平方米。
大图模式灵隐寺开山祖师,是西印度的僧人慧理和尚。在南朝梁武帝时,赐田并扩建。而五代吴越王钱镠,则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为灵隐新寺。在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又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到了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着灵隐寺,并筹资重建,仅仅只是修建殿堂,耗费的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直到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时,又赐名为“云林禅寺”。历史上的灵隐寺几经灾祸:北周武帝灭佛、“会昌法难”事件、毁于兵火、毁于雷火、日本侵略以及遭受白蚁蚀蛀,其中数次差点就让灵隐寺消失在世间了。但是,无论如何,灵隐寺总是留着最后的“一口气”,并且经过多次的重新修建,直到千百年后的今天,这个寺庙依旧存在,并成为了相当有名的一处寺庙。而在灵隐寺中,有一副对联,至今已经悬挂了1700年之久,据说曾帮助过无数人摆脱了迷茫,走向成功。这幅对联就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大图模式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人的一生,并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符合自己的心意,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过追求有一半从自己所愿罢了。这短短的两句话,却是饱含至理!甚至还被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评价为:中国人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林语堂先生就主张这种“半半哲学”的人生。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看,“半半哲学”是将儒家哲学以及道家哲学糅合起来,是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确实,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生活中总会有着无数的沟沟坎坎,而若是用“半称心”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凡事顺势而为,不激进,也不怯懦,襟怀坦荡才能光风霁月!
大图模式古语讲: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因此,“半”是传统文明的精华,所谓:识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这幅对联,挂在杭州灵隐寺有千年之久,而那些能够看懂其中真髓的人们,必然会受到其影响,因此这两句话也成了无数中国人的座右铭!对于“半”的思想,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有着与这幅对联相似的思想的,还有《半字禅》:“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大图模式这是中国人最高的生存智慧,同时也是本书的思想精髓所在。杨绛也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杨绛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以及总结,富含“半称心”的人生哲理。其实,这幅对联又何尝不是灵隐寺的写照,千百年来,灵隐寺经历了大起大落才保留到了今日,也正是符合这“半称心”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