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楚浮:初读《玉松话汝瓷》

题记:既曰初读,乃粗阅一遍,尚未精读再读,然通览全书,感觉耳目一新,昔日迷雾扫之大半,故不吐不快也。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汝瓷稀有珍贵的赞叹。打半年前,我迷上了汝瓷,同时重重迷雾也蒙上了我的内心。向以书呆子自诩的我,唯有到处找资料阅读,以解疑惑。网上的片言只语,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也说不到点子上;看书找书,陶瓷类研究著作中,关于汝窑汝瓷篇幅甚少,叶喆民先生的《中国陶瓷史》结合宝丰清凉寺的古汝窑遗址考古发现,论及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七十几件汝窑瓷器,给我对之有了初步的概貌。冯先铭先生文集,对之论述也不多。姚江波先生《教你十招辨汝瓷》,实用性很强,对我这样纸上谈兵之流,无非是隔靴搔痒。

不死心,继续跑书店找书,一天,在福州路艺术书店一个不起眼的书架上,看到文物出版社的《玉松话汝瓷》,作者孟玉松。书不厚,160页,另有一些彩页插图,初初一翻,里面有很多表格,化学方程式,看着头疼。看封底,这么薄薄的小书却要100元还多,放下再说吧。前前后后反反复复来过几次,时达一个多月,别处也看不到更专门论述研究汝瓷的书籍,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买下吧。

慢慢啃,慢慢读,又是花了半个多月,终于把书浏览了一遍。趁着一股新鲜感,把初步的印象和较有特点的部分记录下来,供同好者分享指正。详细的表述待精读之后,再作行文。

孟玉松,河南临汝县人,1958年就开始学习并参与了汝窑的研发,一直到1988年,才烧制出汝窑天青釉,使得断烧了800年的北宋汝窑天青釉工艺技术的恢复工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中间得到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专家的指点支持鼓励,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试制,取得了最科学精确的数据,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历时四十年的研究过程,也屡次中断,困难重重,读之令人唏嘘。

汝窑的真正被重视和大力开展研发,得益于周恩来总理的指示,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向周总理提出要喝杜康酒,要看汝瓷。总理指示河南伊川县恢复生产杜康酒,临汝县进行汝窑的研发工作。就这样,已经离开研究岗位多年,当上一名民办教师的孟玉松被召回,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艰巨的工作中去,并获得了成功。

读完全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有所启发,厘清了一些以前模糊的概念,对汝窑汝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汝窑是通过铁还原烧出的汝瓷,这是区别其他窑口的基本特征。汝窑是青瓷中的极致,釉色多是纯正的天青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誉,也有天蓝、粉青、卵青、月白、青绿等,釉下气泡,开片,声音有自己的表现,芝麻钉支烧的满釉和温润如玉,也是其特征。烧制中添加了玛瑙成分,或许就是后来汝窑在南宋杭州无法烧成的原因之一。

汝窑非官窑,只能算是贡窑,是在定窑的质量问题,没让宋朝皇帝认可(哲宗和徽宗),而异军突起的窑口,而在其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还是以北方窑的白瓷,均瓷,黑瓷等并存的(清凉寺窑址遗迹可证),这是其民窑的盈利性质决定的。当汝窑成功后,因地名而得名,存在了约四十年(时间太短),产品也全为皇宫御用,名声也只在上层社会传开,规模有限,市场知晓度相必也不广,金亡北宋,工匠散逸,随同去杭州的,可能因材料(玛瑙)缺乏无法完美再现,而留在原地的工匠,因种种原因,仍恢复原来北方窑口习惯来从事生产和经营产品。由此汝窑就彻底断绝了传承。

今日,以孟玉松为代表的瓷艺人,恢复了汝窑的工艺技术,是以科学分析和大量实验比较的基础上完成的,经专家鉴定基本符合北宋汝窑的特性,那么,现在的汝窑是否就可以称之为汝窑呢?这个问题一直有分歧的。专家们以故宫藏品为标准器作对比,以现代的工艺完全可以达到,但北宋汝窑胎质因当时工艺、材料和热量等局限,是有缺陷的,比如声音短促,胎质松散。试想无论后来的北方窑,还是南方的青窑哥窑都没有断绝生产和延续发展,他们的工艺是不断在进步中的,今天再用800年的标准来衡量汝窑的新品,显然有按图索骥刻舟求剑的迂腐之见的,收藏古董汝窑,这个标准没错,但新汝窑在当代科技之下获得成功,完全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也无愧于汝窑这个伟大的名字的。

今天,孟玉松,朱文立,李廷怀,刘福安为代表的本地派,以台湾晓芳窑,问鼎等品牌,和景德镇烧制的汝窑,其精品能否达到北宋汝窑的标准没有太大的意义,但能否符合800年来,大家对汝窑特征的描述归纳,甚至更超出和改进,那才是合乎中国瓷器博大精深不懈努力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拟古和疑古,这永远是两个方向而又殊途同归的发展之路,在中国尤其如此。


(0)

相关推荐

  • 宋代汝窑精品六方贯耳瓶;上口长4.3厘米,高22.5厘米

    宋代汝窑精品六方贯耳瓶:上口长4.3厘米,高22.5厘米,足长7.4厘米.上口六方形,瓶两侧有六方耳.底五个小支顶.内外施天青色釉,釉似玉非玉胜过玉.器形精美珍稀.

  • 陶瓷文化(541):孟玉松

    汝州汝瓷艺术大师 孟玉松,1942年1月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程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古陶 ...

  • 余华《活着》里最经典的6句话,初读就泪目不止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时光中,如何挣扎地.拼尽全力地活着. 故事以大时代为背景,主人公福贵出生地主家庭,年少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中所有的产业. 此后,随着内战.三 ...

  • 余华《活着》里最经典的6句话,初读就泪流不止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时光中,如何挣扎地.拼尽全力地活着. 故事以大时代为背景,主人公福贵出生地主家庭,年少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中所有的产业. 此后,随着内战.三 ...

  • 邓玉虎||让承载历史的文化闪光——初读《邓文滨集》

    邓玉虎||让承载历史的文化闪光--初读<邓文滨集> 丁酉年中秋前夕,收到眉睫君赠我的<邓文滨集>.本书是由眉睫君根据大达图书供应社的版本精心编校.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与华中师 ...

  • 《活着》里最经典的6句话,初读就泪目不止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时光中,如何挣扎地.拼尽全力地活着. 故事以大时代为背景,主人公福贵出生地主家庭,年少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中所有的产业. 此后,随着内战.三 ...

  • 《活着》里最经典的6句话,初读就泪流不止

    来源:清笺素语 在一起的时光 音乐: 赵海洋 - 夜色钢琴曲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时光中,如何挣扎地.拼尽全力地活着. 故事以大时代为背景,主人公福贵出生地主家 ...

  • 玉川白鹿||初读余秀华

    初读余秀华 如此贯耳的名字 是从<我是范雨素>里得知的 一个所谓的名诗人 对于草根的刻薄 成了千夫所指 我因为无知 只知道  她也不容易 一个脑瘫的农村妇女 一个离了婚的诗人 正走在摇摇晃 ...

  • 10首经典诗词,初读只觉惊艳,再读已懂人生

    "看一个人的精神,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的状态,也要看他在逆境中的意志:看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要看他在顺境基础上的表现,也要看他在困境中的作为." 火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雪压不垮的松才是 ...

  • 第二百三十四个故事——初读王家卫的电影

    阴暗的街道,陈旧的摆设,迷茫的风景--在浓烈的怀旧气息中,  弥漫的是伤痕与疼痛的交织,一个苍凉而寂寞的手势,一瞬深情而无望的回眸,王家卫向我们描述一个又一个承受伤害而又不断伤害别人的记忆故事.在这个 ...

  • 夜读 | 三句话,看透生活的真相

    名家画廊 | 田世光,早年拜入张大千门下,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 时间不是药,但药却藏在时间里. 关于感情:萍水相逢,未必三生有幸: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感情里,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