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69)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诗篇以蓷的干枯,比喻女子的被弃,进而指出是因其遇到的人不善。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tuī暵hàn其干gān矣

有女仳pǐ离 嘅kǎi其叹矣

嘅其叹矣 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 暵其脩xiū矣

有女仳pǐ离 条其歗xiào矣

条其歗矣 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 暵其湿qī矣

有女仳离 啜chuò其泣矣

啜其泣矣 何嗟及矣

三章都以“蓷”这种植物来起兴,“蓷”是什么呢?就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药之上品的益母草,因为可以治妇科病,又有益于产子而得名,而且有美容之效,据说武则天常保青春的秘诀就是服用益母草。

  《盐铁论·晁错》云:“孔子不饮盗泉之水,曾子不入胜母之闾。

孔子的弟子曾子以孝道闻名,他曾经到达一个叫“胜母里”的地方,很不喜欢,掉头而去,因为一个人怎么能在母亲面前逞强呢?倒是听到“益母草”这个名字的时候特别欢喜,因为这种草会对母亲有益。

“暵其干矣”、“暵其脩矣”、“暵其湿矣”

“暵”字的本义为干旱,这里是使、令枯萎的意思,“干”“脩”“湿(通㬤)”都是干燥的意思,层次上的递进,脩xiū干肉,引申为干燥;湿(通㬤)晒干

女子的青春也如益母草的干枯不可挽回

王先谦:“蓷本恶湿,今生谷中,水频浸之。首章虽濡旋干,次章且濡且干,三章虽干终湿,则伤于水而将萎死矣,次第如此。

有女仳pǐ离 嘅kǎi其叹矣(条其歗xiào矣、啜chuò其泣矣)

仳(pǐ):别离,遭遗弃

“慨其叹矣”、“条其啸矣”、“啜其泣矣”,是写女子长吁短叹、条然而啸、泪流不止,相对于益母草的枯萎,女子在遭到遗弃后的痛苦也是层层递进。

苏辙《诗集传》:“叹之者,知其不得已也。”

苏辙《诗集传》:“啸者,怨之深也。”

苏辙《诗集传》:“泣者穷之甚也。”

那样的年景,一个女子被孤零零抛弃,可能连生存都变得很难了,但她只是叹息、流泪、“啸歌伤怀”,只怨自己“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而没有更多怨怼之词,朱熹解此为“厚之至也”,落此困境、险境,仍不失其温厚情怀。

成语“遇人不淑”就是出自这首《国风·王风·中谷有蓷》,而中谷有蓷的故事,却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最著名的,莫过于清人袁枚《祭妹文》了吧,《祭妹文》是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渗透着袁枚对妹妹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文章记述袁机在家庭生活中扶持奶奶,办治文墨,写她明经义,谙雅故,表现出妹妹的德能与才华。写的虽然都是家庭琐事,却描述得“如影历历”,真切可信。而他的妹妹,也正是“所遇不淑”,袁枚在祭文中也引用《王风·中谷有蓷》的句子,这篇文章比较长,也不难,就不作多余解释,留下小小的问题,你看看文中哪里引用了《中谷有蓷》的哪句话?

红笺小字(27)袁枚:《祭妹文》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 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姪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选自《四部备要》本《小仓山房文集》
本文及同系列文章皆为江南文社原创,
只做社内学习交流使用,转载著名出处,禁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