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塘村清明馃

竹塘村清明馃

清明馃,是清明节的特色小吃,它的用一种叫艾的植物的嫩叶和糯米粉制成的(如右图),艾: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秋季开黄色小花。全草供药用,可杀虫,防治植物病虫害。叶可制艾绒,供灸病用。枝叶熏烟,可驱蚊、蝇等。在龙游话,人们把艾称为“清”,是根据“清明馃”而得名。

清明馃是一种时令风味小吃,并且因为颜色青翠色而称“青馃”,家庭主妇们早早地割来嫩绿的田青,煮熟后并用石灰混和,以便去掉田青中的苦涩味,到时候和到米粉中搅捏做成馃。清明馃呈三角形,所以又叫三折(角)馃。清明馃分青馃和白馃,青馃的馅多用芝麻红糖,咬一口又糯又香,白馃的馅多用咸菜豆腐,甜的吃腻了再吃上只咸的自然食欲大增。

担清明馃又是诸暨的一种习俗。女儿出嫁的第一年,娘家父母(兄弟)有三个节日即清明、端午、过年,需要给女儿(姐妹)担礼物。当然清明馃首当其冲,到时候娘家人就会做上满满的两篮,高高兴兴担去,夫家又要将清明馃一一分送给亲房邻居。担清明馃的用意是表示出嫁的女儿开始入乡随俗,希望街坊邻居多多照顾的意思。

清明馃有甜的和咸的两种。外形像饺子的咸馃由豆腐干、猪肉、咸菜等做馅,用圆形模子做成的则是甜的芝麻白糖馅。整个制作过程分揉粉、切颗、做斗、装馅、合边、成型等步骤。看似简单的做馃程序,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不少奥妙在其中。比如切颗的时候不用刀而用线,因为用刀切会留下铁的气味,只有用线切才能保持清明馃的独特风味。还好有现成的师傅在边上指导,大家很快就上手做出了各式各样自己认为满意的清明馃。

清明馃的产生有一段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公元前697-628年)受迫害出逃流亡,大臣介之推等随护。后重耳回国为君,即晋文公,漏赏了功臣介之推;他就隐居深山不仕。重耳命人烧山,介之推不出被烧死。重耳为纪念介之推,便定下他被烧死的这一天(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因为寒日节这天不准生火,可是人们又不能在这天饿肚皮。于是人们就在寒食节的前一天(清明节前二天)做好米馃,蒸熟后以备次日食用。以后不知何年把清明前一天吃寒食的习俗取消了,可是清明节吃米馃的习俗没有改,于是就把这米馃称为“清明馃”。

竹塘村清明馃别具特色。清明馃的皮用清明边刚成长的野艾鼠曲草(又称“清明菜”)煮熟捣烂与蒸熟的糯米粉揉和制成,馅则分甜、咸两种。一般来说,甜馃用芝麻糖做馅,包成三角形称为“三角馃”;咸馅用九头芥腌菜炒笋丝(二者酸碱结合,味美),或腌菜炒肉丁、豆腐干丁,包成船形,略象荷包蛋形状,称为“荷叶馃”。人们只要一看外形,就可随口味不同选择清明馃了。由于野艾鼠曲草呈青绿色,多纤维,不但颜色美观,而且柔韧爽滑,味道可口。

一年中的清明节像人一生中的青年阶段一样,是黄金时期。一个人从童年到青年,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渐趋成熟的时期。因而江山人把每年吃一次清明馃,象征着长大了一点。因为“清明”音近“聪明”,认为少年吃了清明馃会变聪明起来,所以做妈妈的总希望孩子多吃清明馃,会变得更聪明些。如果年长者与年少者无理取闹,长辈见了往往会批评他:“你吃的清明馃比他多,能这样不讲道理吗?”可见,江山人喜爱清明馃,将它与人的聪明才智连在一起。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义军纷起,朱元璋在乱世中风生水起,攻打徽州时先到回溪台子上向朱升问计。朱升献出九字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正是按着这九字策去做,取得鄱阳湖大捷,收复各路诸侯,一统天下,登上皇帝宝座。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朱升不愿继续为官,次年便告老还乡,临行前为儿子朱同朱元璋求了一张免死契。朱元璋还深感朱升之恩,让朱升乡里世世沾皇恩,破例免去徽州每年进贡的礼品。朱升回乡第二年便去世了。 [1]

朱升死后,朱同受皇恩庇荫当了官,一直做到礼部侍郎,朱元璋的孙子明惠帝对他非常器重,后来明成祖朱棣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朱同作为政敌被赐死。本想拥有明太祖的免死契可免一死,可明成祖不认账,说,除非竹能成薪叶成馃,你不吃米饭也能活,朕才可免你死罪。朱同听了自知求生无望。这话传到徽州,徽州人感念朱氏父子,想方设法营救,于是果真用苎叶、艾叶做成馃,颜色与竹叶无异,而且营养丰富,等徽州人把做成的馃送到京城时,却传来朱同悬梁自尽的消息。朱同死的那天恰逢清明节,从那以后,徽州城乡百姓为缅怀朱氏父子,做清明馃的习俗就这样世代相传下来。

材料

清明馃主要的用料是米粉,包括糯米粉和早米粉,再加进田间采来的野生的艾草,至于这三者之间的用料的比例为多少,则可根据个人的口味不同而配置,喜欢吃糯一点的就多加点糯米粉,反之刚多加点早米粉,一般的比例为两种米粉五五对开,而艾草的作用呢则是为了让果子更好看(当然在旧社会因为粮食的缺少,加进艾草主要是为了增加粮食的份量,起到充饥的作用)。清明馃的馅也有很多种,有咸的,有甜的。甜的多配以红糖芝麻,而咸的就有五花八门的内馅了。

制作过程

制作清明馃的全过程:烧开一锅水,把采来洗净的艾草倒入锅内,在滚烫的锅中,身披白绒毛的艾草翻滚跳跃着,没多久,它就摇身一变换上碧绿的新装。捞出艾草,揉成小团,挤去水分,碾碎后同米粉(米粉中加了适量的油和盐)混匀,做成半干半湿的面团。面团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下的绿色花纹。

准备馅料,甜的是红糖,咸的是咸菜笋肉末。面团被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手中随意一按,即刻变成薄圆饼,中间放上馅,手再一捏一按,一个清明馃就做成了。

制作清明馃也有印花模子,农村里多是锥形的凹槽斜面上刻着一瓣一瓣的弯月形纹理,轻轻一按,圆圆的清明馃就镶上漂亮的花边。

蒸的过程简单,放蒸笼里,看好火,别过头就行。有的人喜欢吃热的清明馃,而凉的,有嚼劲,像咖啡一样越品越香,清明馃是越嚼越好吃。清明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看来吃凉的清明馃还是有道理的。

(0)

相关推荐

  • 广西桂平:无饭不色无艾不清明,没有艾糍和五色糯米怎能叫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 全国各地清明节习俗甚多,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是清明节里最基本的礼俗主题,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 ...

  • 竹塘村的篾匠——篾器加工

    俗语有言:"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曾几何时,制作竹器就是个"铁饭碗".因为经过手艺人的巧手改造,普通的竹子就能够演化成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诸如圆圆的筛子. ...

  • 【行走兰溪】竹塘村进士木牌坊

    竹塘村进士木牌坊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我和陈水河一道来到竹塘村.竹塘村位于女埠街道,离兰江街道的垫塘边村相距较近.全村以丘陵为主,区域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余亩.下辖竹塘. ...

  • 【走进女埠】走进女埠街道竹塘村:有徐陈相进士木牌坊

    走进女埠街道竹塘村:有徐陈相进士木牌坊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我和陈水河一道来到竹塘村.竹塘村位于女埠街道,离兰江街道的垫塘边村相距较近.全村以丘陵为主,区域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 ...

  • 舌尖上的清明之 吴语区——江南的青团,清明馃 |吴语公众号

    什么是吴语?         吴语公众号 吴语区全图 什么是吴语?吴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大的一个 ...

  • 1971年的一天,湖南浏阳堡塘村,当地村...

    1971年的一天,湖南浏阳堡塘村,当地村民陈希柏正在河边挖土,突然锄头碰到了一个硬物,一看竟是一个黄绿色的罐子. 眼见陈希柏挖出了一个怪东西,附近的村民都跑来看热闹,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正当陈希柏不知如 ...

  • 镜子塘村镜子塘、碉楼、古树、古建筑

    安顺市轿子山镇游 贵州游侠 第二周,我们又来到了轿子山镇,这次先到达了大进村镜子塘组. 驶过村子,改哥说过走了,我们在路旁人家门前停车,回头就看到了公路对面不远处一座大院里的石碉堡. 跨过公路,来到碉 ...

  • 汝城井坡古塘村||昨晚电光龙新春拜年视频精彩回放

    2019年正月初七的晚上七点多,汝城井坡古塘村主办的电光龙在县城的爱莲广场举行了一场精彩呈现的新春拜年活动.一时间,夜空中的爱莲广场人头攒动,你拥我挤中,一种别样的年味就这样靓闪在大家的眼中心目里. ...

  • 电影《半条棉被》在大坪镇鲁塘村摄制•现场群演之烈日雄风…

    在满心期待精彩大片早点放映的同时,是否在空余时间也想欣赏一下现场排演的场景?好了,请跟随着汝城小镇最新发布的照片,一起来感受电影<半条棉被>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震撼与魅力吧! 风光旖旎的大坪镇 ...

  • 走进汝城最大的古塘村|听他们讲述袁氏家庙的历史…

    春秋时期,汝城为楚南边境.据说古代汝城四大城门只有北门不是袁氏城门,其他三条城门都是袁氏城门. 在抖音粉丝的要求下,在一个阳光很好的夏日早晨,我走进了汝城最大的村--井坡镇古塘村.就在我一路走一路拍好 ...